- 相關推薦
文化還是廣告漢服成人禮
9月24日《都市時報》載,22日下午,一個名為“漢服滇韻”的民間組織在昆明市曇華寺上演了一場古代漢族的成人禮儀式,整個儀式再現了古代漢民族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儀式。
時下,古老的中華大地掀起了一股回歸傳統文化的熱潮。在那些傳統文化的鼓吹者們看來,似乎只要跟“傳統”挨上點邊兒的東西都是好的,甚至是“神圣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他們將傳統或國學當成了救治當代各種社會病癥的“萬應靈丹”,就像這次活動的參與者吳老師所說的,“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遭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的,他們想通過舉行此類活動來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這一方面反映了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國人對于自身文化身份認同的焦慮,另一方面其實更是國人在現代化的沖擊下對于所謂的“傳統美德”喪失的“道德焦慮”——于是,傳統文化被國人的雙重焦慮“復魅”(重新神圣化和神秘化)了,而“復魅”了的傳統卻又成了暫時紓解國人心理焦慮的麻醉濟。
若仔細審視不時泛起的各種文化復古活動,如孔子熱、讀經熱、漢服熱、成人禮等等,可以發現,所謂的“文化”其實被“經濟”這只若隱若現的手緊緊地攥著——幾乎每一次復古活動的背后都隱藏著商業目的。如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孔子等等,都是商業炒作的結果,其中的文化含量實在少得可憐。
西方人對新聞最通俗的定義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在當代中國,凡與傳統或國學沾上一點邊的事件往往都是新聞,這說明傳統或國學早已被邊緣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正因為如此,將這些被“博物館化”的稀罕物拖到舞臺中央才會引起國人如此地狂熱和癡迷——遺憾的是,這種迷狂卻是建立在對傳統和國學的無知基礎上的。
不幸的是,這種無知和對無知的焦慮心理被精明的商人們利用了——傳播學的老祖宗麥克盧漢發現,就像把人們騙進馬戲棚去看馬戲的那種大聲的吆喝,壞消息使好消息占有市場——在大多數復興傳統文化的節目中,傳統文化所扮演的只不過是“把人們騙進馬戲棚去看馬戲的那種大聲的吆喝”,即為商人們做廣告的角色罷了。明眼人不難看出,如這條新聞中所示的“漢服成人禮”,其實也是某文化傳播公司策劃的變相廣告。
龍應臺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指出:“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币簿褪钦f文化處理的是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全面關系,它不像祖先們遺下的古董,可以一代一代原封不動地傳下去,而必須通過學習與創新在每一代個體中重新再生產出來。在筆者看來,立足于當下的生活,以開放的心態,以現代的觀點,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解讀和重新闡釋才是中國文化復興的唯一出路——若僅僅滿足于讓文化為某些特殊的利益或利益集團做廣告,中國文化必將走入死胡同。
【文化還是廣告漢服成人禮】相關文章:
“還是廣告幫了忙!”作文07-01
文化廣告標語06-30
廣告的商務文化07-04
上海白領穿漢服相親07-12
漢服社團活動總結07-03
騰訊公司廣告是自己在做還是請了廣告公司?07-13
肯德基廣告是普通話還是粵語07-12
廣告文化批判研究范式探析的文化論文06-21
廣告文化批判研究范式探析文化論文06-21
電視廣告的跨文化傳的文化論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