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管理層過度投資行為的動因
大多數學者認為:過度投資是在投資項目的凈現值小于零的情況下,決策者仍然進行投資的一種行為。下面是編輯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管理層過度投資行為動因。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過度投資行為進行了研究,對過度投資行為動因也有相應的闡述,歸結起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自由現金流,利益相關者利益沖突,政府干預。國內學者劉昌國直接從自由現金流量的角度研究過度投資行為,他通過一個適度投資函數來確定公司的適度投資,進而度量自由現金流量和過度投資,研究發現:自由現金流量與過度投資顯著正相關,并且自由現金流量為正的企業發生過度投資行為的可能性更大;在國有企業中,政府干預普遍存在,為了使政績突出,往往進行過度投資以達到目標規模。
(一)委托代理與管理層過度投資
在現代企業中,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離的,由于委托方(股東)與受托方(經理人)之間的目標不完全一致,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代理成本,在企業投資決策時,經理人有可能從其自身的利益出發,選擇有利于自己而并非有益于股東的投資項目,出現過度投資行為。
Jensen和Meckling(1976)在分析企業股權融資的代理成本時指出,股東與經理人之間存在著利益沖突,主要體現在管理層對待項目風險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與股東不同,這種利益沖突所引起的代理問題反映在企業投資領域就是各種非效率的投資行為。企業投資行為往往體現經理人目標,而非股東價值最大化,當企業的股權融資使經理人所持有的股權比例變得很小時,經理人有可能過度投資。Murphy(1985)認為經理人存在內在激勵使企業的發展超出理想規模,通過不斷的投資新項目,經理人擁有更多可以控制的資源。
(二)信息不對稱與管理層過度投資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經理人的目標和股東的價值最大化目標并不一致。Jensen(1986)提出,由于管理者和所有者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一致,所以會出現管理者過度投資的問題。他們往往片面追求經營多元化,盲目擴大投資規模,這就導致他們將處于在自己控制之下的投資資金,用于能增進他們個人收益的非盈利項目(甚至凈現值為負的項目),但是對公司價值卻造成損失。
當企業的外部投資者與內部經營者在企業投資項目的價值方面存在信息不對稱時,經營者可能實施凈現值小于零的項目,發生投資過度現象。Narayanan(1988)認為,當信息不對稱只涉及新項目的價值時,會發生投資過度現象,即凈現值小于零的項目也可能被實施。其原因是,市場不可能通過項目的凈現值將所有公司進行完全區分,市場包含許多凈現值各異的項目,這些項目卻以市場平均價值估價發行股票,項目的凈現值較低的企業可以從發行被高估的股票中獲利,企業所獲得的收益可能會彌補凈現值為負的項目所造成的損失。
(三)管理層薪酬與管理層過度投資
首先,企業經營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利潤。尋求規模經濟的優勢發展是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的理想選擇,因而,企業要想尋求發展,必然會進行投資,擴大投資力度和企業的規模。由于經理人的報酬(包括顯性報酬和隱性報酬)通常與企業規模正相關,這樣經理人既有能力也有動機將本應發放給股東的紅利和現金流投入到能夠給自己帶來私人收益的非盈利項目,從而導致過度投資。
再者,經理層努力經營的成果由股東和管理者雙方分享,成本卻由管理者獨自承擔,這種不對稱必然引起管理者努力水平降低,所以管理者將選擇有利于自己而并非最大化股東利益的投資項目,通過過度投資擴大非生產性消費,建立企業帝國,這就會增加經理人直接控制的資源,也為其帶來更大的權力、更高的薪酬,或者經營大企業的威望,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管理者被更替的成本,還能夠使管理者的職位得到固定。
【淺談管理層過度投資行為的動因】相關文章:
淺談課堂延伸切莫過度07-03
敗在過度投資的哲理故事07-04
投資千萬不要盲目過度自信06-25
中國對越南直接投資現狀及動因分析論文07-01
人際交往中不要過度的投資07-02
在人際交往中不要過度投資07-02
過度投資使不得人生感悟故事07-03
淺談投資的簡單與復雜06-25
淺談投資的最大境界06-22
淺談釜底抽薪的投資法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