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日小報圖片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日小報圖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清明節日作文
尋烏所在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日子,莫過于是清明、端午、中秋和春節。四個節日過去四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一地方人,直到現在,還毫無什么變化,仍舊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
清明,是尋烏當地居民寄托哀思的一日。在這一日里,除了傷感外,又能做些什么事呢?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要成群結隊,熙熙攘攘地趕著去寺院燒香拜佛,只為求菩薩保佑,日后風調雨順,全家人平安健康。任何人家一旦到這天,務必要穿黑衣或白衣裳,午飯、晚飯皆要吃素,更要將鞭炮放得“噼里啪啦”響,仿佛沒有這震耳欲聾的響聲,老祖宗就會怪罪自己似的。這一天還得吃清明果呀!之后,大約早上六七點鐘左右,人們就開始大忙特忙了——籌備清明掃墓的事,置辦各種祭奠先祖需要的紙錢、香爐、鞭炮之類的。隨著公雞嘹亮的一聲啼叫,大伙兒便緊張又麻利地開始了這日的忙碌……
跟往年一樣,天上下著小雨。眾多親戚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共同去掃祖地。之中沒有哪個人是笑著去的,臉上盡是說不出的情懷。大伙兒早在幾個鐘頭前就買好了錢紙、蠟燭、鞭炮、香爐及香,準備待會兒給祖先送去。到了墳地里。一些年過花甲的長輩先帶著幾個小伙兒,把墓地周圍的雜草拔除干凈,再把蠟燭和香點燃,把香爐擺好,把蠟燭按某種規律插在墓碑前,然后把香分成三份——老一輩先插,再是壯年大漢,最后才是青年小伙——女輩是沒有資格來的——之后,大家伙兒一齊向墓碑鞠了三個躬,必須是九十度的,還要磕幾個頭。不磕頭的嘴里則念念有詞,大概是各自禱告吧。跟隨大人來的小孩兒這時候就不是在一旁看戲了,他們要燒紙錢,可這也成為了他們的游戲——互相之間進行攀比,看看誰燒的紙錢更多。其實這要看大人買了多少,紙錢買的更多自然也就燒得更多。可這幫小孩兒卻玩得不厭其煩,樂在其中,這或許就是他們這一日最高興的時候吧。一燒完錢紙,便由所有人中最強壯的大漢把鞭炮擺在墳墓旁邊,而其他人則躲在另一邊。隨著“噼里啪啦”的一聲巨響,火紅的鞭炮宛若一條蜿蜒的蒼龍,神氣十足,在天邊舞動起來。待放完鞭炮后,大家也就是時候要收拾收拾東西散伙了。于是,眾人約定好,明年清明日再一起來祭祖。小孩兒們也戀戀不舍地向同伴招手,不舍得分開。在所有人的心里只有莫名其妙的傷感,只有無窮無盡的哀思。
清明,對于尋烏當地居民來說,是有特殊意義的。或許在外人看來,這里的清明和其他地方的沒有什么不同。但在這一地方人眼中,無論是誰,在這日都必須懷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深遠的懷念。這一習俗,一直興奮了這一地方人。
【清明節日小報圖片】相關文章:
清明節日小報07-26
清明節手抄小報圖片06-24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07-26
清明節小報圖片模版07-26
清明節主題小報圖片07-26
中國清明節小報圖片07-04
制作清明節日小報07-26
清明節日小報內容07-26
清明節的節日小報07-26
讀書小報圖片設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