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質量分析范文
一、試卷分析
本輪質檢可說是今年高考前的一次全真總演習,所以其試卷存在以下特點:第一,試卷注重新課程理念,中外結合,以史為鑒,關注現實的新變化。第二,試卷難度適中,區分度較好,靈活多變考點突出,既緊扣教材又不拘泥于簡單。第三,側重于以歷史現象歷史事件中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正確結論。第四,注重全球史觀,中西結合較好;第五,考查內容涉及范圍廣,領域多。第六,主觀題緊扣做為設問的切入點考查相關歷史事件及其解決措施,體現了能力立意。
二、答題情況
1、卷面得分情況:
(1)得分最好的有:
①選擇題部分:13、14、15、18、19、21、23、24。
②非選擇題部分:38(3),41A(1)。
(2)失分最多的是:
①選擇題部分:16、17、20(達60-70%)、22
②非選擇題部分:38(1)8分普遍得1-2分,38(2)14分,普遍得6-8分,41A(2)9分,普遍得1-3分。
三、學生成績分析:
1、成績分數段統計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存在對概念理解不清,知識點混淆,知識網絡不清晰,不成系統等問題,如15題,唐宋時代對市管理不同規定。17題,1920年,國貨調查錄,當時國貨中暢銷原因分析,以及20題,1562年,英格蘭人的殖民掠奪等,學生失分較多。同時,知識盲點較多,忽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如22題1787年,憲法規定。23題,“冷戰局面形成”這些學生并不陌生,但知識點理不清,形成盲點。
第二,答題欠規范。缺乏概括能力,字跡潦草;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差,不會很好用專業術語、名詞、解答試題;敘述不清,缺乏條理性和層次感,不分要點;語言表述多,答不到要點,得分不高。
第三,做題不嚴謹,不能按要求答題。如38題(1)據材料一,分析題當時推時國人學習外語的因素(9分)。材料給我們歷史信息是19世紀50-60年代,所以我們的思維應回到這一時代以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針對題意要求概括做答;同時特別要注意的是題目要求的是推動國人學習外語的因素,關鍵詞是“起推動”作用的。
第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學生沒有牢固掌握書本基本知識,缺乏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致使綜合程度較高的試題普遍失分。如38(2),變化(6分)應從語言、生活、工業革命成果中外商貿發展概述;評述“洋涇浜英語”現象,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五、對策
1、注重基礎。對照課標、考綱、狠抓教材,狠抓落實,建立知識網絡和系統。
2、增加材料題型訓練,提高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
3、定時考試訓練,提高學生應試速度和解題技巧,嚴格答題規范要求。
4、回歸課本抓基礎,沒有基礎能力的培養只是空談。
5、規范答題,注重訓練,加強指導,關注時事,注意歷史的聯系。
6、關注課改動態,培養嚳一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認真再研究歷史考試說明,不放過蛛絲馬跡。
【歷史質量分析】相關文章:
初二歷史質量監測試卷分析07-03
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分析報告06-28
福建省二質檢歷史科質量分析07-02
歷史試卷分析11-23
歷史試卷分析02-11
試卷質量的分析06-24
七年級歷史質量分析報告07-03
【精選】歷史試卷分析反思07-06
【優】歷史試卷分析07-05
歷史試卷分析反思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