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文化遺產
云南紅河哈尼梯田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無疑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喜事。申遺成功,意味著歷史悠久的中華農耕文化再度得到了世界的承認,對于地方經濟建設和民族文化的推廣普及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
不過在欣喜之余,我們也應當看到,對農業文化遺產本體的保護缺乏關注仍然是國內存在的現實問題。自2005年起,我國就陸續有傳統農業系統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至今已達8個之多;今年5月,農業部又剛剛公布了“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總數達到19個。可見,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在當代正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但是縱觀網絡及多方輿論報道不難發現,即使是哈尼梯田剛剛申遺成功的現在,人們的視線仍然大多集中于新聞本身,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具體問題的討論很少。
資料顯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本次將哈尼梯田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依據是評定準則中的第三條“能為現存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唯一或者至少是罕有的見證”,以及第五條“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可作為傳統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或者在不可逆的變化中面臨存續危機的、人與自然相關的范例”,僅從這兩條評價就可以看出,申遺成功也是對我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提出的迫切要求。
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包括哈尼梯田在內的各種傳統農業系統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在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模式面臨巨大變革的當代,要讓它們既能順應時代,又不在變化中消亡,必須依靠長期思考與反復實踐,僅僅對申遺成功感到“高興”和“自豪”顯然是不夠的。
申遺終究只是形式,如何將“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號落實到保護與傳承工作中去才是最重要的任務。近日,國內多家媒體提出“后申遺時代”觀點,就遺產區如何實現平衡保護與發展的問題進行探討,這種可能帶來建設性意見的深度關注正是當前所急需的。而社會也更應當將此類關注延伸到更多的保護項目中去。只有這樣,我國傳統農業系統的歷史價值、文化和社會功能才能得到更為有效的保護和發揚,申遺的意義方可謂是實至名歸。(劉 浩)
【農業文化遺產】相關文章:
文化遺產作文07-29
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07-03
農業保險保險農業 農業保險宣傳語標語10-28
文化遺產日口號07-17
保護文化遺產的標語11-25
繼承文化遺產的名言12-28
保護文化遺產的標語07-01
保護文化遺產標語07-05
農業技術農業推廣論文07-01
精選農業諺語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