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舞蹈賞析論文
舞蹈與雕塑都是以形體為媒介,這使它們具有共同的特征,如利用形體造型,十分重視外在的形式美,等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舞蹈賞析論文,歡迎閱讀。
舞蹈賞析論文1
舞蹈是表演藝術,是人體內在的愛與外在的美神韻的再現,也是天人合一的協奏曲。《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易·系辭上》:“鼓之舞之以盡神。”追溯文明之源頭,可以看出,舞蹈與詩歌、音樂結合在一起,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
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因此,舞蹈藝術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來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形式。中國舞蹈藝術的美學以“呈現”來創造意象境界,以創造出在時間、空間上沒有限制、沒有缺失、沒有殘破、圓實自足的舞蹈境界為最終原則和目標。
一、虛實相生——真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虛實相生,真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是中國舞蹈藝術的審美追求之一,也是舞蹈創作在意象營造過程中的一個具體原則,還是舞蹈鑒賞中的一個審美標準。“虛”與“實”本應該類屬于中國哲學的一對范疇,也是中國美學、中國舞蹈美學的一對范疇。“虛”與“實”內涵是相當豐富的,在此,我把“虛”與“實”具體對應到舞蹈表演和創作中的創造性和真實性上邊來。
所謂真實性,是指對舞蹈原作的忠實再現(包括舞蹈創作時代、地域、背景、原始動機、意圖等等)。任何一部舞蹈藝術作品,都屬于一定的歷史時代和風格范疇,在題材形式與表現內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規定性。這就要求,舞蹈創作和表演必須要充分了解該作品是要表現的主題、地域、歷史時代和風格范疇,切實把握舞蹈作品形式和內涵的規定性,準確捕捉舞蹈動作要素的主題指向、動機意圖,切不可把舞蹈變成純主觀的表演和炫技,歪曲篡改作品及其風格特征。
然而,舞蹈表演作為第二度創造,僅僅具有真實性還是不夠的,它還必須與舞蹈編導和舞蹈表演者的創造個性相結合,實現真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才能真正圓滿的實現舞蹈藝術作品的價值。
所謂創造性(即“虛”),即指“虛無”之意。一方面是指舞蹈編導和表演者對作品創造的自身情感熱情的投入、理解和創造性處理。這種創造性處理,既要符合作品時代、地域、功能、動作元素象征等的真實性,也要能體現出個人符合常規的創造個性,有個人的生活經歷的獨特個性,達到哲學上“共性”與“個性”的協調統一化。另一方面強調的是“無”和“空”,即“留白”。這也是中國舞蹈藝術與西方舞蹈藝術的一個很大的區別。中國舞蹈藝術強調“空白”和“虛靈”,側重內在的生命氣韻,留下“虛”處去做填充,給觀眾留下想象咀嚼的空間。故而有“大美無言”、“大音希聲”、“大味必淡”。
二、蓄情韻氣——技巧與表現的統一
蓄情韻氣,中國舞蹈藝術具有強烈的觀念性以及強調內在的意韻、重視以有限的形來傳達無盡的意。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既要有出色的舞蹈技術技巧,又要必備完美的藝術表現才行。兩者中任何一方都是不能被忽視的。
我國古代文獻《毛詩序》載:“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情感的藝術。《中國舞蹈詞典》對舞蹈的釋義:“舞蹈是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難以表現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地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人具體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編導和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由此看來,情感是賦予舞蹈的活的靈魂和精髓。所謂“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場”。可以說,沒有情感,沒有表現的舞蹈不成之為真正意義的舞蹈。
舞蹈作為一門表演的藝術,表現至關重要的同時,出色的技術技巧是整個舞蹈表現情感呈現的基礎和前提。舞蹈技術技巧,是指舞蹈中的具有高難度高技術專業性極強的規范性的動作組合。如中國古典舞中的“跳、轉、翻”,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的“碎抖肩”、“板腰”、“下蹲”和“甩腰”等,還有借助于道具呈現的技術技巧“手絹花”、“頂碗”、“酒盅”、“筷子”、“鼓”和“水袖”等等。這些表演技巧都是中國舞蹈藝術里特定舞種中極具特色,“標志性”的動作元素,是舞蹈表演者必不可缺的舞蹈素質,舞者只有擁有了高超的技術能力,才能完整地演繹作品,才能在此基礎上“陳情”,升華舞蹈作品的境界,和去提升舞蹈藝術作品的價值。
三、書勢畫影——時間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書勢畫影,時間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是中國舞蹈藝術恒久堅守的美學追求。
舞蹈藝術的這一點與中國的書法、繪畫藝術是有著內在的共通性的,三者在形態、節奏、線條、意象等方面的相通達到驚人的程度。舞蹈是身體的書法和繪畫,它們的審美關注都是一致指向氣脈連貫、周流不息的宇宙境界,指向中國人的時空意識和人生旨趣。再者,就是時間性和時代性。時間性是藝術普遍的客觀存在,只是有的藝術形式的時間性較明顯(如音樂),有的`藝術形式的時間性隱蔽(如繪畫)。任何一個音樂舞蹈作品來說:一方面,舞蹈是一種流動中的時間空間藝術,在運動中產生“意味”,具有明顯的“瞬間性”,表演中的意象稍縱即逝,審美意象隨著表演的結束而暫停、消失。另一方面,舞蹈表演也有其重要的美學原則歷史性和時代性,即作品特定歷史時代風格與表演者自身所處時代精神。任何一部舞蹈藝術作品,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必定具有特定的音樂風格。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努力從歷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樂風格,并且力求把這種風格真實、完美的加以再現。與此同時,舞蹈表演的時代性也是相對比較復雜的,即使是表演歷史時代的作品的同時,表演者也是不可能完全離開自己所處的時代,他們總是不自覺地站在自己所處時代的立場,去觀察和審視歷史風貌和現象。由此一來,舞蹈編導和表演者所處的時代精神和美學觀念必然會影響到對歷史作品的編創、解釋和處理。這就要求編導和舞蹈表演者要準確對舞蹈題材、作品進行提煉、挑揀、組織和美化、處理。既要保存舞蹈作品的優良精髓、和特定時代內涵,又要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生命力,拂去歷史的塵埃,從歷史作品中發現從未被注意過的積極因素和美的品味,以新的時代精神和審美智趣加以豐富和補充。
中國舞蹈藝術的美學離不開感性認識,是審美意識建立在身體實踐之上的科學。舞蹈并不是僅僅給人們提供視覺美感和娛樂消遣,它更在于讓人感知生命、感知身體創造的文化、感知身體創造的藝術。感知舞蹈美學的藝術,喚起人對身體的認知、對生命的珍視,對美的追求。
舞蹈賞析論文2
芭蕾是法文Ballet 的音譯,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國。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嚴格的程式和規范,尤其是腳尖鞋的運用和腳尖舞的技巧,更是將芭蕾舞與其他舞蹈品種明顯地區分開來。
芭蕾舞在西方被稱為舞蹈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它有著復雜的結構形式和特定的技巧要求,一部芭蕾舞的雙人舞、獨舞、群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結構。雙人舞是古典芭蕾的核心舞,大都用以表現男女主角戀情或正反兩方對抗,姿態優美、感情內在是其特點。一般分為“出場”和“慢板”,即由男女演員運用扶持和托舉代表著表演的抒情性舞蹈,之后是“變奏”,即男女演員的獨舞,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然后是男女演員穿插表演的“結尾”,最后以合舞結束。女子腳尖舞是芭蕾舞的靈魂,其獨舞要求技巧嫻熟,有輕盈如飛的跳躍和令人目眩的旋轉,還有快感十足裝飾性極強的雙腳打擊,以烘托主要人物,渲染環境氣氛等。
傳統的芭蕾舞技巧是一個嚴格的體系。最基本的審美特征是對外開、伸展、繃直的追求,包括腳的五種基本位置,三種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擊、打開、屈伸、抬腿、踢腿、和劃圓圈等動作,還有各種舞姿的跳躍、旋轉和轉身,各種舞步和連接動作。將其按特定的結構手法編排、組合,就能創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藝術形象。
《天鵝湖》第二幕:慢板雙人舞細膩地表達了白天鵝奧杰塔從恐懼、提防逐漸到對王子的放心和信任,進而迸發愛情,以至熱戀的過程,奧杰塔的獨舞突出了她的悲劇色彩,她的舞姿越是優美柔弱,就越是凸現出她的孤獨和動人。(還可以結合教材152頁《天鵝之死》來進一步認識芭蕾舞) 是法文Ballet 的音譯,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國。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嚴格的程式和規范,尤其是腳尖鞋的運用和腳尖舞的技巧,更是將芭蕾舞與其他舞蹈品種明顯地區分開來。
芭蕾舞在西方被稱為舞蹈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它有著復雜的結構形式和特定的技巧要求,一部芭蕾舞的雙人舞、獨舞、群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結構。雙人舞是古典芭蕾的核心舞,大都用以表現男女主角戀情或正反兩方對抗,姿態優美、感情內在是其特點。一般分為“出場”和“慢板”,即由男女演員運用扶持和托舉代表著表演的抒情性舞蹈,之后是“變奏”,即男女演員的獨舞,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然后是男女演員穿插表演的“結尾”,最后以合舞結束。女子腳尖舞是芭蕾舞的靈魂,其獨舞要求技巧嫻熟,有輕盈如飛的跳躍和令人目眩的旋轉,還有快感十足裝飾性極強的雙腳打擊,以烘托主要人物,渲染環境氣氛等。
傳統的芭蕾舞技巧是一個嚴格的`體系。最基本的審美特征是對外開、伸展、繃直的追求,包括腳的五種基本位置,三種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擊、打開、屈伸、抬腿、踢腿、和劃圓圈等動作,還有各種舞姿的跳躍、旋轉和轉身,各種舞步和連接動作。將其按特定的結構手法編排、組合,就能創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藝術形象。
《天鵝湖》第二幕:慢板雙人舞細膩地表達了白天鵝奧杰塔從恐懼、提防逐漸到對王子的放心和信任,進而迸發愛情,以至熱戀的過程,奧杰塔的獨舞突出了她的悲劇色彩,她的舞姿越是優美柔弱,就越是凸現出她的孤獨和動人。
【舞蹈賞析論文】相關文章: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02-17
體育舞蹈教學的論文12-13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1-28
學前教育舞蹈論文06-27
體育舞蹈中國元素研究論文12-15
體育舞蹈集訓效果分析論文12-15
舞蹈教學多媒體技術的論文12-16
幼兒舞蹈教學研究論文01-03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5篇11-28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5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