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與老電影文摘
閑來無事,在客廳架上放映機裝上膠片,自娛自樂重溫40年前觀看的兩部精典露天電影,一部是彩色故事片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一部是黑白故事片黃梅戲《天仙配》。以上兩部電影均拍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這兩部在放映時,無論畫面還是音質,依然清晰純正,五十年代建國初期,我國科技落后年代,生產出如此先進和高質量的電影拷貝,是值得令國人驕傲的。
四十年前,筆者還是一位只有十幾歲的農村少年,當時哪個年代,村里無論大人(包括老人)還是年青人和孩子只要聽說周邊村子放電影,可以說比現在過年還高興,尤其是像我一樣年齡大小的孩子們,大家成群結隊趕往放映場地,因為去晚了站不到好地方,你只能看人頭了,若大一塊十幾畝生產隊打谷場,常常站、座滿幾千黑圧圧人群,那個時代的宏觀場面,可惜成了永久記憶,永遠再也不會回來了。
九十年代初,隨著我國經濟好轉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來只有城市家庭才擁有的電視機,已逐步走進農村普通百姓家庭,進入2000年后,隨著高科技數碼技術的迅速發展,老電影漸漸被數字高科技代替,并逐步退出市場,露天電影成了我們這些出生五、六、七十年代人記憶中的珍藏。
為了留住兒時對露天電影的鐘愛,幾年前,不知為啥大腦突然發熱,收藏老電影放映設備和膠片,論家庭經濟條件,根本不具備收藏這些在年輕人眼中,認為是燒“錢”和—文不值的“垃圾”,可年輕孩子們哪里知道,我們這些出生在五、六、七十年代人,在那個農村文化落后的年代,是這些老電影伴隨我們成長的,老電影在我們心永遠揮之不去,老電影其樂無窮,老電影是我們精神財富。
作為一個農村進城打工者,無論從家庭經濟和住房條件,都不具備玩這種燒“錢”的東西,每每想起兒時喜愛的露天電影,還是瞞著家人,拿著家庭平時省吃儉用的錢,購買了兩部放映機和幾十部膠片,閑來無亊時放一兩部,每當放映機發出“嗒、嗒”聲,粘貼在墻上白紙銀幕出現跳動影子,仿佛我又回到四十年前的童年時代。
說起收藏老電影,妻子和孩子始終持堅決反對立場,可我呢?也許因為脾氣太倔強,時間一長,妻子和孩子看傲不過我,反對聲雖然不像以前那么堅決了,但我可以看出怕惹我生氣,不搭理我這個老家伙罷了。
提起老電影,我們家也有一個精彩故事:妻子和孩子一看我搬放映機出來,要么跑進房間關上門,要么一塊出去散步,我就成了既是放映員,又是觀眾。
【人生與老電影文摘】相關文章:
經典老電影名言07-01
老電影作文07-12
老電影暴風驟雨07-04
我看經典老電影的作文07-04
研究顯示看老電影能有效防癡呆07-01
美文摘抄08-04
林清玄經典散文摘抄07-03
秋的散文摘抄07-03
秋天的美文摘錄07-03
周國平散文摘抄及點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