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讀創業神話
經理人質疑其組織中有關創業的問題是常有的事。一些人擔心開展創業的難度和影響;另一些人不相信創業能適用于公司且對大公司有意義。這些懷疑論要追溯到由來已久的關于創業的神話。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解讀創業神話,歡迎閱讀與收藏。
解讀17個創業神話
創業過程最使人困惑的一面就是它自身存在的矛盾。由于這個過程具有高度動態、流動、模糊和混沌的特征,所以它不斷地變化,常常出現一些似是而非的情況。
看似沒有潛力或潛力很低的機會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商機。蘋果計算機公司的案例是這種似是而非情況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蘋果公司的創始人斯蒂夫·喬伯斯(SteveJobs)和斯蒂夫·華茲耐克(SteveWozniak)曾向他們的雇主惠普公司提出開發臺式個人計算機的建議,但被告知,這對惠普而言不是一個商機。所以,他們決定創建自己的公司。在很多情況下,被一些風險投資家否決的項目,到了另外一些投資者那兒,卻創造出了傳奇式的成功故事。比如,Quicken軟件的制造公司---直覺公司,曾被20個風險投資家否決,但憑著直覺,公司的創始人沒有放棄,最終得到了資金支持。
為了成功,一個人必須先經歷失敗。通常發生的情況是,第一個企業失敗了,但創業者從中學到了東西,繼而創建起了一家極為成功的公司。杰瑞·開普蘭(JerryKaplan)和蓮花發展公司的創始人米戌·凱帕(MitchKapor)合伙開發了最早的筆輸入式計算機。在花完了8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后,他們的公司倒閉了。開普蘭繼續創建了一家拍賣公司和互聯網荷蘭拍賣業務,現在他們的公司成長勢頭迅猛,并于1996年上市。
創業需要周全的考慮、準備和計劃,但它基本上又是一件無法計劃的事情。今天,技術、市場、競爭的高度動態和易變的特征使得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競爭對手,更不要說了解五年以后的情況了。但人們還是花了大量精力試圖預測未來。結果,當商業計劃從打印機里打印出來時,它已經過時了,這是無法避免的情況。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是一個創造過程---像泥塑一樣。所以,你必須培養起一種規劃和隨機應變的習慣,不斷綜合大腦信息和內心感受,不斷對你的選擇進行重新評價,直到這個過程成為你的第二天性。
創業需要偏向于行動和緊迫感,但同樣需要耐心和恒心。當一位創業者的競爭對手不斷收購和迅速擴張的時候,他沒有作出任何相應行動,這使得管理團隊里的其他成員幾乎對他發火了。但他在報告中指出,在過去一年中,就因為公司以靜制動,節約了至少5000萬~1億美元。1991年他曾參加了哈佛商學院年輕總裁組織為期一周的培訓課程,這一招是他從NVC的杰斐潤滑油公司系列案例中學到的。
如果死守在20世紀80年代造就了各行業領先者的最佳管理實踐原則上---尤其是"接近顧客"這一條上,就會種下自我毀滅的種子,并將領導地位拱手讓予后期競爭者。
創業的世界不是整齊、有序、線形、具有一貫性和可預測性的,即使我們希望它能夠這樣。這些似是而非的情況證實了這個世界是多么的矛盾和混亂。要想在這個世界上茁壯成長,你必須十分擅長處理模糊、混沌和不確定性,還要掌握頗有預見性的管理技巧。
神話與現實
關于創業者和創業成功的民間傳說、經典故事是那樣經久不衰,即使是在這高度信息化、高度進步的時代也同樣如此。人們對企業創始人和創業過程的了解從沒有像現在這么多。
某些神話總是一再地得到人們的關注和青睞。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普遍規律雖然對某些特定類型的創業者和情況適用,但創始人的多樣性卻向普遍規律提出了挑戰。
神話1---創業者無法塑造,而是天生的。
現實情況---即使創業者天生就具備了特定的才智、創造力和充沛的精力,這些品質本身也只不過是未被塑形的泥巴和未經涂抹的畫布。創業者是通過多年積累相關的技術、技能、經歷和關系網后才被塑造成功的,這當中包含著許多自我發展歷程。具有至少10年或10年以上的商業經驗,才能識別出各種商業行為,并獲得創造性的預見能力和捕捉商機的能力。
神話2---任何人都能創建企業。
現實情況---創業者如果識別得出思路和商機之間的區別,思路開闊,他們創辦企業成功的機會就比較大。即使運氣在成功中很重要,充分的準備仍是必要條件。創辦還只是最簡單的一部分,更困難的是要生存下來,持久經營,并把企業發展成最終可以使創辦者喜獲豐收的企業。能夠存活10年以上的新企業中,10家~20家中大約只有1家最后可以給創辦人帶來資本收益。
神話3---創業者是賭博者。
現實情況---成功的創業者會預期風險,小心翼翼。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通過讓別人一起分擔風險、避免或最小化風險來左右成功優勢的傾斜方向。他們常常把風險分割成可接受、可消化的小塊;那時,他們才肯付出時間和資源,看哪部分的風險-收益劃得來。他們不會故意承擔更多的風險,不會承擔不必要的風險,當風險不可避免時,也不會膽怯地退縮。
神話4---創業者喜歡單槍匹馬。
現實情況---想要完全擁有整個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只會限制企業的成長。單個創業者通常只能達到維持生計。想單槍匹馬地發展一家高潛力的企業是極其困難的。高潛力的創業者會組建起自己的團隊,自己的組織,然后是自己的公司。
神話5---創業者是他們自己的老板,他們完全獨立。
現實情況---創業者離完全獨立相差很遠,他們需要為很多主人和贊助者服務,其中包括合伙人、投資者、顧客、供應商、債權人、雇員、家庭以及其他社會和社區義務的相關方。但是,創業者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何時以及做些什么以對他們作出響應。而且,要單槍匹馬地獲得超過100萬~200萬美元的銷售額是極其困難的,可以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神話6---創業者比大公司里的經理工作時間更長,工作更努力。
沒有證據證明,所有創業者都比公司里與他們地位相當的人工作得更多。有一些可能是工作的多一些,而有些則不是。事實上,一些研究報告說,他們工作得更少。
神話7---創業者承受更多的壓力,付出更多。
現實情況---做一個創業者是有壓力的、是辛苦的,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沒有證據證明,創業者比其他的無數高要求的專業職位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且創業者對他們的工作往往非常滿意。他們有很高的成就感,他們更健康,而且不太容易像那些為別人工作的人那樣輕易退休。創業者中說自己"永遠也不想退休"的人是公司經理的3倍。
神話8---創立公司是冒風險的事情,而且到頭來通常是以失敗告終。
現實情況---有才能、有經驗的創業者---因為他們追逐的是有吸引力的商機,而且能夠吸引到使企業順利運作的合適人才、必要資金及其他資源,所以他們帶領的往往是成功的企業。而且,即使企業失敗了,并不能說創業者也失敗了。失敗常常是對創業者的學習經驗和成交技能淬火的過程。
神話9---錢是創立企業最重要的組成要素。
現實情況---如果其他的資源和才能已經存在,錢自然隨之而來;但是如果創業者有了足夠的錢,成功卻不一定會隨之而來。錢是新企業成功因素中最不重要的一項。錢對于創業者而言就像是顏料和畫筆對于畫家那樣,他是沒有生命的工具,只有被適當的手所掌握,才能創造奇跡。錢同樣只是保持得分的一種方式,其本身并不是最終歸宿。創業者因為樂于體驗追求創業帶來的興奮而獲得自身的成長和成功;事情總是這樣,當一個創業者賺了幾百萬、甚至更多時,他還是會無止境地工作,憧憬著創建另一家公司。
神話10---創業者必須年輕并且精力充沛。
現實情況---這些特征雖然會對成功有幫助,但年齡絕不是障礙。創立高潛力企業的創業者其平均年齡是35歲左右,六十幾歲才開始創辦企業的創業者也為數甚多。關鍵是要掌握相關的技術、經驗、關系網,它們非常有助于識別和捕捉商機。
神話11---萬能的金錢是創業者惟一的驅動因素。
現實情況---追求高潛力企業的創業者更多是被創建企業、實現長期的資本收益所驅動,而不是為高額薪水、獎金這樣立即可以獲得的報酬。個人的成就感、對自己命運的把握、實現他們的期望和夢想也是強有力的動機。金錢只是保持得分的工具和方式。
神話12---創業者追求權力,喜歡控制別人。
現實情況---成功創業者的驅動力量來自對責任、成就和結果的追求,而不是為了權力本身。他們因獲得的成就和超越競爭對手而顯得生機盎然,而不是為了滿足主宰和控制他人的個人權力欲。由于他們的成就,他們可能變得有權力、有影響力,但這些只是創業過程的副產品,而不是隱藏其后的驅動力。
神話13---如果創業者是有能力的,只需1~2年,他們就會成功。
現實情況--風險投資家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檸檬只要兩年半就成熟了,但珍珠需要7~8年才能孕育成功。幾乎沒有一家新企業可以在少于3~4年的時間里打牢基礎。
神話14---任何一個有良好思路的創業者都能獲得風險投資。
現實情況---在創業者具有好思路的情況下,100個尋求風險資本資助的企業中只有1~3個最終獲得成功。
神話15---如果創業者擁有足夠的啟動資金,他就一定不會失敗。
現實情況---事實恰恰相反;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創立初期資金過于充分,常常會造就安樂感和類似被寵壞的孩子的癥狀。隨同的缺乏約束和沖動的花費通常導致嚴重的問題和失敗。
神話16---創業者是孤獨的狼,他們無法與其他人一起工作。
現實情況---最成功的創業者通常是組建優秀團隊的領導,他們與同事、顧問、投資者、重要顧客、關鍵供應商等等保持有效的工作關系。
神話17---除非你SAT和GMAT的分數達到600分以上,否則你就永遠不可能成為成功的創業者。
現實情況---創業者的智商只是創造力、動機、正直、領導才能、團隊建立、分析能力、對付模糊性和勢等品質組合中一個特定的成分而已。
十個創業神話
1.“創業者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養的”
一個長期盛行的觀念是,創業者的才能不是后天培養或學習的,他們一出生就具有這些特性。這是不正確的。與創業有關的關鍵特性,包括成就動機、進取心、首創精神、驅動力、承擔風險的欲望、無畏流言、自信等。然而,現在人們意識到,這些品質和特征極大地受環境條件(如家庭、工作、同齡人、社會)的影響,而且我們每個個體都具有巨大的創業潛質。幫助人們認識并發揮自己的創業特質是一個挑戰。
2.“創業者一定是發明者”
創業者一定是發明者的觀點,是誤解和狹隘看法的結果。雖然許多發明者是創業者,但是,眾多創業者追求各種各樣超越發明的創新活動,或者是將別人的創意資本化。例如,雷·克洛克沒有發明快餐的特許經營權,但是他的創新理念使麥當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快餐企業。進一步說,許多創業理念的創新,體現在運作流程、定價方式、包裝、分銷方法之中,或者是價值創造的其他手段,但這并不需要發明新產品。創業總有某種程度的創新,但創新行為可以采取多種形式。
3.“創業者有一個標準輪廓或原型”
許多論文和管理書籍提出了成功的創業者所需具備的特點和技能清單,這些清單既沒有得到驗證,也不完整;他們只是基于一些案例研究以及關于成功人士的研究成果。現在,我們認識到,一個標準的企業家輪廓很難描繪。環境、風險本身與創業者之間相互作用,從而造就不同類型的創業者輪廓。也就是說,存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創業者。成功的創業者更可能得益于他自身的創業愿景,而不是他符合某一創業者輪廓。
4.“成為創業者,你需要的僅僅是運氣”
天時和地利固然是一種優勢,但是,“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之人”也是同樣適用的諺語。有準備的創業者抓住機會,常常看起來是一種運氣。事實上,他們是在有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去應對各種困境并最終取得成功。運氣所體現的實際上就是一種準備、決心、渴望、知識和創新。
5.“創業者是極端的冒險家(賭徒)”
風險的本質,是創業過程的主要元素。然而,公眾關于大部分創業者所承擔風險的看法是有所扭曲的。盡管看起來創業者似乎是在拿機會賭博,實際上,他們常常應對的是一些適度風險或累積風險。大部分成功的創業者會致力于通過計劃和準備使潛在的風險降低或最小化。沒人喜歡冒險。創業者創造性地管理風險,以便更好地掌控他們夢想的命運。
6. “創業者是學術和社會的另類”
人們相信,創業者在學術上和社會上是無用的,這是因為一些固執的企業家在經歷了輟學和辭職之后建立了成功的企業。在許多案例中,試圖構建典型創業的輪廓,這種案例已經被過分的夸大。事實上,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過去并沒有了解和認識創業者,將他視為公司專業群體的另類而拋棄。當今的創業者有雙重頭銜,既是富有遠見變革的代表,又是高效的經理人。他在社會上、經濟上、學術上都很擅長。創業者,不再是另類(不稱職者),而是被視為專家。
7.“創業者需要的是金錢”
創新點子確實需要資金才能生存,眾多商業失敗也確實是由于缺乏充足的資金。然而,許多其他資源,如有能力且協調的團隊、技術和銷售能力、分銷渠道、營業執照等,對成功創業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金錢并不能確保合適的資源在合適的時間一起聚集到合適的地點。再者,創業者也并不擁有所有的資源,他們擅長借貸、分享、租賃、出租和網絡所需資源。進一步講,有錢并不是阻止失敗的堡壘。因缺乏資金招致創業失敗常常是其他問題的暗示,例如管理不善、缺乏財務意識、糟糕的投資、拙劣的規劃等。對創業者而言,金錢是資源,但絕不是余部。
8.“視而不見是創業者的福氣”
太多計劃和評估帶來連續不斷的問題——過度分析造成麻痹大意,這種神話在如今需求要求周密計劃和準備的競爭性市場上并不能站住腳。成功創業的關鍵要素是,界定理念以及風險的力量和不足,構建應對突發事件的時間表,通過周密的戰略規劃化解問題。因此,杰出創業者的標志,是詳細周密的規劃,而不是視而不見。
9.“大多數創業的創舉是失敗的”
實際上,許多創業者在取得成功之前都會遭受很多失敗。他們遵循這樣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事實上,失敗帶給那些愿意學習者以教訓,并常常導致失敗后的成功。這就像是走廊原理(一旦有過創業經驗,創業者就很容易發現創業機會,這被稱為“走廊原理”)。它表明,隨著每一次風險的釋放,新的或意外的機會也會出現。發明便利貼(Post-it)的3M公司使用了一種黏性小很強的膠水。3M公司沒有丟掉這種膠水,而是專注于尋找便利貼的其他用途,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開發了數百萬美元的產品。創業失敗率的統計數據被夸大了。事實上,正如布魯斯·科爾考夫指出,被廣泛接受的高創業失敗率可能正在誤導公眾。通過追蹤1977年成立的814 000家企業,科爾考夫發現,超過50%的企業在其原所有者或新所有者的名下仍然存活著。此外,28%的企業自愿關門,僅僅有18%的企業在留下未償付債務的情況下失敗。在公司環境中,計劃和產品的成功率也超過50%。
10. “創業中非組織的、混亂的”
人們傾向于將創業者視為從背后射擊的持槍歹徒。一些人認為,創業者無組織、無紀律,將循規蹈矩視為其他人的事。事實是,創業者被卷入風險的各個層面,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同時需要呈現多面形象。因此,創業者是一個典型的有組織的個體。他們傾向于親自設計一種可能詳細也可能粗略的制度體系,以保持事務的連續性,并維持優先權。事實上,創業者的制度體系,相對于偶然觀察者而言,可能顯得奇怪,但它是有效的。
當一個個體從事創業事業之時,他正在處理未知之事,需要忍受模棱兩可。預料不到的發展一直在發生。成功往往取決于個體如何對未知事物做好準備,以及是否掌控未曾預料的事物。創業者應付每日及每周事務的能力,以及當新奇事情發生、風險不斷增大時迅速變化的能力,都會受到其組織才能的強烈影響。規劃、概要、展望、清單、時間表、預算、數據庫和PERT圖,是當今創業者放在手邊的工具。
【解讀創業神話】相關文章:
吳曉斌,日本創業神話12-13
創業顧問的崗位職業解讀05-06
神話歌詞12-11
解讀新聞專業12-10
高校專業解讀12-11
與龍有關的神話故事11-06
歷史神話傳說故事06-05
《望洞庭》的教材解讀12-17
關于高校專業解讀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