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法概況教案
書法概況教案1
課業類型:欣賞課
課時: 1節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法
教材分析:
中國書法是一門以文字為素材的抽象的線條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歷代書法大家、名作迭出。課本以書法的發展歷程為線,以歷代書法名作為面,綜合敘述了文字的各體發展,向學生講授時以文字、書法發展和書作的年代發展分別向學生講述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字體。書法發展歷經甲骨文、金文、秦篆、漢隸(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國書法的各種字體、書體均已出現。另外,課本還對書法的表現形式有所闡釋。為提高學生對書法的認識水平,特意讓學生做一簡單練習。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書法的發展史概況和特點及書法的總體情況,通過分析代表作品,獲得如何欣賞書法作品的知識,并能作簡單的書法練習。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書法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
如何感受、認識書法作品中的線條美、結構美、氣韻美。
教具準備:
有關的文字各體作品、名家書法幻燈、書法練習的各種用具。
學生用具:
毛筆、毛邊紙、墨、報紙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前面的第 8課我們曾經對中國畫題款藝術作了介紹,了解到書法在畫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這節課我們將對中國書法藝術作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二、新授: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門線條藝術,在書寫中與筆、墨、紙、硯相得益彰,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書法從文字產生到形成文字的書寫體系,幾經變革創造了多種體式的書寫藝術,(提問學生:哪一件書法作品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書法文字發展簡史:
( 1)古文字系統
甲骨文——鐘鼎文——篆書(打出古文字各體幻燈)
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出了許多用于記載占卜、天文歷法、醫術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技術,便在金屬器皿上鑄上當時的一些天文、歷法等情況這就是“鐘鼎文”(又名金文);秦統一全國以后為了方便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便將各國紛雜的文字統一為“秦篆”,為了有別于以前的大篆又稱小篆。(請學生討論這幾種字體的特點?)古文字是一種以象形為主的字體。
( 2)今文字系統
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打出今文字各體幻燈)
到了秦末、漢初這一時期,各地交流日見繁多而小篆書寫較慢,不能滿足需要,隸書便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隸書另一層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時還出現了一種草寫的章草(獨草),這時筆墨紙都已出現 ,對書法的獨立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漢末時的曹操就非常欣賞
當時書法家梁鵠的作品,章草興于漢章帝年間,故名。以上所講的.幾種字體均屬于古文字系統,是一個以象形為主的初級的書法階段。狂草(連綿草)魏晉出現,唐朝的張旭、懷素將它推向頂峰;行書出現于晉,是一種介于楷、行之間的字體;楷書也是魏晉出現,唐朝達到頂峰,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幾種是今文字系統的典范(請學生自己談一下對今文字是怎樣理解的?)。教師進行歸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擺脫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主要書體的形式特征:
(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處于文明的萌芽時期,故字形錯落有致,純古可愛,目前發現的總共有3000多字,可認識的約1800字。金文,處在文明的發展初期,線條樸實質感飽滿而豐腴,因它多附在金屬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戰國時期秦的文字,記載的是君王外出狩獵和祈禱豐年 。秦篆是一種嚴謹刻板的純實用性的字體,藝術價值很小。
( 2)今文字(在講授之前請學生說一下自己對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認識?自己都見過哪些今文字?)
隸書是在秦篆嚴謹的壓抑下出現的一種瀟灑開放型的新字體,課本圖例《張遷碑》結構方正,四周平穩,剛勁沉著,是漢碑方筆的典范。章草是在隸書基礎上更藝術化、實用化的字體,索靖《急就章》便是這種字體的代表作,字字獨立,高古凝重。楷書有兩大部分構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時期優秀書法作品的統稱。《鄭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前者氣勢縱橫 , 雄渾深厚,勁健絕逸是圓筆的典型;后者氣象揮弘,郁勃縱橫,體格凝重,雄渾遒密是方筆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書成就最高故名)中的 《醴泉銘》法度森嚴、遒勁雄強、渾穆高簡、清雅秀麗,《顏氏家廟》骨力遒勁、莊嚴端愨、靜穆古拙、渾厚剛健,《神策軍碑》精練蒼勁、風神整峻、法度謹嚴,以上三種書體分別代表了唐楷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蘭亭序》和《洛神賦》作者分別是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前者氣骨雄駿、風神跌宕、秀逸蕭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達到了由拙到巧、筆墨洗練、絲絲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課本還選取了“草圣”張旭的狂草作品《古詩四首》,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縣詩卷》,他們都是不拘泥于傳統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創新的大書法家,對后世學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代文征明的書法文雅自如,現代書家沈尹默在繼承傳統書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3、欣賞要點:
先找幾位同學說一下自己評價書法作品的標準或原則是什么?[或如何來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學生談完后,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然后自己再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書法藝術的欣賞活動,有著不同于其它藝術門類的特征,欣賞書法作品不可能獲得相對直接的印象、辨識與教益,也不可能單純為了使學生辨識書寫的內容,去探討言詞語匯上的優劣。進而得出:書法主要是通過對抽象的點畫線條、結構形態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從客觀物象各種美的體態、姿致這些獨有的特性中,使人們在欣賞時得到精神上健康閑靜的愉悅和人們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結合講授出示古代書法名作的圖片,并與一般的書法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什么是格調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書法可以說是無聲的音樂、抽象的繪畫、線條流動的詩歌。
4、簡單的點畫練習:
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認識書法名家名作的書法功底和技巧,請學生進行局部臨摹練習( 3字以上)。
作業 要求:
1、從線的力度, 2、字的結體, 3、墨的濃淡干濕, 4、字間的位置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臨摹。練習以前請學生談一下自己對作業 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師進行當場示范演習并側重于前兩項的要求,學生明白作業 要求以后再進行作業 練習。
從學生中選取優秀的書法作品進行點評,點評以優點為主,適當的指出影響學生作品進一步發展不利因素(如用筆方法、用筆習慣等)。
三、小結:
根據板書簡述本課內容,著重分析學生在書體形式特點和審美欣賞方面表現出的得失。
書法概況教案2
教材分析:
中國書法是一門以文字為素材的抽象的線條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歷代書法大家、名作迭出。課本以書法的發展歷程為線,以歷代書法名作為面,綜合敘述了文字的各體發展,向學生講授時以文字、書法發展和書作的年代發展分別向學生講述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字體。書法發展歷經甲骨文、金文、秦篆、漢隸(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國書法的各種字體、書體均已出現。另外,課本還對書法的表現形式有所闡釋。為提高學生對書法的認識水平,特意讓學生做一簡單練習。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書法的發展史概況和特點及書法的總體情況,通過分析代表作品,獲得如何欣賞書法作品的知識,并能作簡單的書法練習。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書法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
如何感受、認識書法作品中的線條美、結構美、氣韻美。
教具準備:
有關的文字各體作品、名家書法幻燈、書法練習的各種用具。
學生用具:
毛筆、毛邊紙、墨、報紙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前面的第 8課我們曾經對中國畫題款藝術作了介紹,了解到書法在畫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這節課我們將對中國書法藝術作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二、新授: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門線條藝術,在書寫中與筆、墨、紙、硯相得益彰,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書法從文字產生到形成文字的書寫體系,幾經變革創造了多種體式的書寫藝術,(提問學生:哪一件書法作品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書法文字發展簡史:
( 1)古文字系統
甲骨文——鐘鼎文——篆書(打出古文字各體幻燈)
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出了許多用于記載占卜、天文歷法、醫術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技術,便在金屬器皿上鑄上當時的一些天文、歷法等情況這就是“鐘鼎文”(又名金文);秦統一全國以后為了方便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便將各國紛雜的文字統一為“秦篆”,為了有別于以前的大篆又稱小篆。(請學生討論這幾種字體的特點?)古文字是一種以象形為主的字體。
( 2)今文字系統
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打出今文字各體幻燈)
到了秦末、漢初這一時期,各地交流日見繁多而小篆書寫較慢,不能滿足需要,隸書便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隸書另一層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時還出現了一種草寫的章草(獨草),這時筆墨紙都已出現 ,對書法的獨立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漢末時的曹操就非常欣賞當時書法家梁鵠的作品,章草興于漢章帝年間,故名。以上所講的幾種字體均屬于古文字系統,是一個以象形為主的初級的書法階段。狂草(連綿草)魏晉出現,唐朝的張旭、懷素將它推向頂峰;行書出現于晉,是一種介于楷、行之間的字體;楷書也是魏晉出現,唐朝達到
頂峰,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幾種是今文字系統的典范(請學生自己談一下對今文字是怎樣理解的?)。教師進行歸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擺脫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主要書體的形式特征:
(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處于文明的萌芽時期,故字形錯落有致,純古可愛,目前發現的總共有3000多字,可認識的約1800字。金文,處在文明的發展初期,線條樸實質感飽滿而豐腴,因它多附在金屬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戰國時期秦的文字,記載的是君王外出狩獵和祈禱豐年 。秦篆是一種嚴謹刻板的純實用性的字體,藝術價值很小。( 2)今文字(在講授之前請學生說一下自己對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認識?自己都見過哪些今文字?)
隸書是在秦篆嚴謹的壓抑下出現的一種瀟灑開放型的新字體,課本圖例《張遷碑》結構方正,四周平穩,剛勁沉著,是漢碑方筆的典范。章草是在隸書基礎上更藝術化、實用化的字體,索靖《急就章》便是這種字體的代表作,字字獨立,高古凝重。楷書有兩大部分構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時期優秀書法作品的統稱。《鄭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前者氣勢縱橫 , 雄渾深厚,勁健絕逸是圓筆的典型;后者氣象揮弘,郁勃縱橫,體格凝重,雄渾遒密是方筆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書成就最高故名)中的 《醴泉銘》法度森嚴、遒勁雄強、渾穆高簡、清雅秀麗,《顏氏家廟》骨力遒勁、莊嚴端愨、靜穆古拙、渾厚剛健,《神策軍碑》精練蒼勁、風神整峻、法度謹嚴,以上三種書體分別代表了唐楷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蘭亭序》和《洛神賦》作者分別是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前者氣骨雄駿、風神跌宕、秀逸蕭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達到了由拙到巧、筆墨洗練、絲絲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課本還選取了“草圣”張旭的狂草作品《古詩四首》,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縣詩卷》,他們都是不拘泥于傳統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創新的大書法家,對后世學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代文征明的書法文雅自如,現代書家沈尹默在繼承傳統書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3、欣賞要點:
先找幾位同學說一下自己評價書法作品的標準或原則是什么?[或如何來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學生談完后,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然后自己再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書法藝術的欣賞活動,有著不同于其它藝術門類的特征,欣賞書法作品不可能獲得相對直接的印象、辨識與教益,也不可能單純為了使學生辨識書寫的內容,去探討言詞語匯上的優劣。進而得出:書法主要是通過對抽象的點畫線條、結構形態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從客觀物象各種美的體態、姿致這些獨有的特性中,使人們在欣賞時得到精神上健康閑靜的愉悅和人們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結合講授出示古代書法名作的圖片,并與一般的書法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什么是格調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書法可以說是無聲的音樂、抽象的繪畫、線條流動的詩歌。
4、簡單的點畫練習: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認識書法名家名作的書法功底和技巧,請學生進行局部臨摹練習( 3字以上)。
作業 要求:
1、從線的力度, 2、字的結體, 3、墨的濃淡干濕, 4、字間的位置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臨摹。練習以前請學生談一下自己對作業 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師進行當場示范演習并側重于前兩項的要求,學生明白作業 要求以后再進行作業 練習。
從學生中選取優秀的書法作品進行點評,點評以優點為主,適當的指出影響學生作品進一步發展不利因素(如用筆方法、用筆習慣等)。
三、小結:根據板書簡述本課內容,著重分析學生在書體形式特點和審美欣賞方面表現出的得失。
書法概況教案3
文化瑰寶藝苑奇葩——《書法概述》 課業類型:欣賞課
課時:1節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講授、討論法
教材分析: 中國書法是一門以文字為素材的抽象的線條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歷代書法大家、名作迭出。課本以書法的發展歷程為線,以歷代書法名作為面,綜合敘述了文字的各體發展,向學生講授時以文字、書法發展和書作的年代發展分別向學生講述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字體。書法發展歷經甲骨文、金文、秦篆、漢隸(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國書法的各種字體、書體均已出現。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書法的發展史概況和特點及書法的總體情況,通過分析代表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大量的名作賞析,提高學生鑒賞和審美能力,培養專業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中國書法的基礎知識、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如何感受、認識書法作品中的線條美、結構美、氣韻美。教學準備:教材、電腦課件、課前搜集有關書法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將對中國書法藝術作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二、新授: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門線條藝術,在書寫中與筆、墨、紙、硯相得益彰,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奇葩。早在3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書法從文字產生到形成
文字的書寫體系,幾經變革創造了多種體式的書寫藝術,(提問學生:哪一件書法作品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書法文字發展簡史:
( 1)古文字系統:甲骨文——鐘鼎文——篆書(打出古文字各體幻燈)
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出了許多用于記載占卜、天文歷法、醫術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技術,便在金屬器皿上鑄上當時的一些天文、歷法等情況這就是“鐘鼎文”(又名金文);秦統一全國以后為了方便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便將各國紛雜的文字統一為“秦篆”,為了有別于以前的大篆又稱小篆。(請學生討論這幾種字體的特點?)古文字是一種以象形為主的字體。
( 2)今文字系統: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打出今文字各體幻燈)
到了秦末、漢初這一時期,各地交流日見繁多而小篆書寫較慢,不能滿足需要,隸書便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隸書另一層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時還出現了一種草寫的章草(獨草),這時筆墨紙都已出現 ,對書法的獨立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漢末時的曹操就非常欣賞當時書法家梁鵠的作品,章草興于漢章帝年間,故名。以上所講的幾種字體均屬于古文字系統,是一個以象形為主的初級的書法階段。狂草(連綿草)魏晉出現,唐朝的張旭、懷素將它推向頂峰;行書出現于晉,是一種介于楷、行之間的字體;楷書也是魏晉出現,唐朝達到頂
峰,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幾種是今文字系統的典范(請學生自己談一下對今文字是怎樣理解的?)。教師進行歸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擺脫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分析中國書法的類別、特征有哪些: (在講授之前請學生說一下自己對中國書法的認識?自己都見過哪些字體?)打出幻燈片給同學看幾種代表性的作品,然后用提問的方式請同學們回答如下所展示的.作品是屬于那種字體、哪個朝代、具有什么風格等,最后總結性的向同學們講解他們的特點區別。
3、欣賞要點:先找幾位同學說一下自己評價書法作品的標準或原則是什么?[或如何來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學生談完后,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然后自己再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書法藝術的欣賞活動,有著不同于其它藝術門類的特征,欣賞書法作品不可能獲得相對直接的印象、辨識與教益,也不可能單純為了使學生辨識書寫的內容,去探討言詞語匯上的優劣。進而得出:書法主要是通過對抽象的點畫線條、結構形態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從客觀物象各種美的體態、姿致這些獨有的特性中,使人們在欣賞時得到精神上健康閑靜的愉悅和人們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結合講授出示古代書法名作的圖片,并與一般的書法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什么是格調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書法可以說是無聲的音樂、抽象的繪畫、線條流動的詩歌。
4、課后思考與討論
⑴ 思考書法與繪畫的異同
⑵ 討論中國書法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
⑶ 談談自己對哪個時代的書法發展狀況了解較多及他們的代表作品。
筆墨紙硯 文房清玩——書寫工具與材料 課業類型:欣賞?評述
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材分析:本節課教材是人美版高中美術二年級上冊第12課《筆墨紙硯 文房清玩——書寫工具與材料》,可將本節課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即筆、墨、紙、硯。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和藝術創造,筆墨紙硯是創造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的基本工具,是伴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體現了中國人的聰明和智慧。筆迷之眼不僅是中國古代人的書寫工具、文房雅玩,而且這些工具本身已成為具有獨特使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文化藝術品。本節課向同學們介紹書寫工具與材料即筆墨紙硯,從欣賞中,是學生認識或了解筆墨紙硯在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的重要性以及其功能、特點、性質等。
學情分析:本課是高二學生學習的內容,筆墨紙硯學生們并不是特別
熟悉,對于筆墨紙硯的分類、性能、特質、產地等地了解還不夠,對學習中國傳統漢字藝術有一定的興趣。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們對藝術美與形式美也有一定得了解,培養了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并且他們對新事物具有好奇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使用不同工具與材料,如長鋒、中鋒、短鋒、狼毫、羊毫、兼毫等,體驗不同的效果;對不同紙的使用有不一樣的感受。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物展示與講解,使學生們對古代書法文化知識有一定得認識;學會分析、比較、鑒賞、評價“書法文化”史的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獲得精神的愉悅,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情趣;激發學習書法的興趣。
課程目標:書法課程以提高學生在深入了解并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一定得審美,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保持對書法文化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內容主要作為一般知識來介紹,使學生對與中國書法相關的文化史知識有大概的了解,筆紙是重點講解部分,其他知識一般了解。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材教案、電子圖片、筆墨紙硯
學生:課本
【書法概況教案】相關文章:
書法的教案04-11
《書法》教案05-31
大班教案《書法》03-07
毛筆書法教案02-23
關于《書法》教案07-07
小學的書法教案02-08
小學書法教案02-02
書法優秀教案02-02
書法課的教案08-26
關于書法優秀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