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周易心得體會(通用10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周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讀周易心得體會 1
在這茫茫的宇宙中。我們或許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但實際上,《周易》已經幫我們講述一切。
《周易》是2千年前周朝人的杰作,是我國古到勞動任命的智慧結晶。它是由太極衍生出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這六十四卦卦卦都富含著自己的意思。在古代,它成了算命人的“必備讀物”,甚至能改變他人的.命運。而且它對現代科學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可是有的人說它是迷信和科學的結合體,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在《周易》中卦卦都有它的意義及象征性,但乾卦和未濟卦,在我的眼中最有意義。乾代表元亨利貞,表示事事都好,但終究有所悔恨。未濟卦則代表未完成,碌碌無為。其實,人生又怎么不像《周易》說的呢?人在社會上,如果創造了財富,或是取得了什么成就,就有可能造成巨大地麻煩,最終后悔。而如果一個人一聲都沒有什么事情完成,就是碌碌無為,應了未濟卦。可見,《周易》中也有一些與事實相符的。但《周易》,是古代人的著作,并不包含現代科學。所以,《周易》并不可靠。《周易》雖然有些懷疑,可它的歷史和文學價值還是我們值得去欣賞。
讀周易心得體會 2
《周易》這本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聽說過了,不過它比《論語》這些書要神秘得多,我還記得是從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正是過年,淘氣的表弟不知道從哪里翻出來了一本發黃而且還沒有封面的書,結果外公很寶貝地拿過這本書,不讓表弟玩。外公就說這是《易經》,然后叔伯們,姑丈們都說這本書很好因為年紀太小,記不太清楚,不過,《易經》是一本好書,我從小就知道。
漸漸長大,還是沒有拜讀這本書,我心中有小小的疑問:這本書不是很有名嗎?怎么都沒有怎么看到同學看呢?
大學后,專業的原因我正式有機會閱讀了這本書,而且知道《易經》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這是一本關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兇的判斷,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辭、爻辭的書。簡單一點說,就是類似于看風水,算命的書。難怪外公會讀它我外公的業余興趣是幫人家樓房看風水。
不過,雖然是關于算卦的書,不過我還是懷著濃厚的興趣讀下去,因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這本書不會那么簡單,應該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
作為四書五經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專門用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也講述了怎么處理自然與人,人與人的關系。在我看來,這其中不免包含著一些不科學的'理論,但是在文化方面,還有在講述人與自然,人應該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覺得有它精妙之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大概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揮作用,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龍飛到天上,是預示著天下萬民都會因此得到福澤;君子應該自強自立,終日努力不懈。當積極選擇之意,當退則退,當躍則躍,可上可下,躍就躍進xx之位,退則退往群眾之淵,才能夠沒有錯。
這里面,包含著高深的哲學意味。多少年來,這些話一直支持和鼓勵許多人為成功而努力。這些話教會我們,要有所作為,就要自強不息,有博大的胸懷,然后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懷著堅定的信念,等待時機成熟,最后勇敢,堅毅地走向成功;而且要果斷,做錯了立刻改正。
《周易》中的哲學道理還有很多,例如陰極必反,陽極必至說的是凡事不要太過,必須有分寸;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則告訴我們,既要注意天時,把握自然變化,更要注意人和,處理好人際關系,這是取得成功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周易》是我國古代寓意極深的巨作,即使到今天,它依然對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都產生深刻的影響。我看《周易》,也只能看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知識,哲學道理潛在書中。不過,僅僅是這么一部分,我都受益匪淺,它教我很多人生或者是處事的道理。在休閑的時候,拿起《周易》,細細品讀,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讀周易心得體會 3
《六韜·三略》曰:“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萬物盈;萬物尋。天生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時變化,與人類社會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四季更輪往復,正如世間一治一亂;晝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權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歡與離合,恰似月亮的陰晴與圓缺,草枯草長,國合國分;一盈一虛,一陰一陽。
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這一思想在《周易》這部書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當你讀幾頁《周易》后,就會被這其中闡述的道理深深吸引,為中國古人的智慧而發出由衷的`贊嘆。
《周易》曰:“乾道變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陽之氣的作用變化無窮,能使萬物各自端正屬性和壽命,保持住太和之氣,以利于體現正道。乾陽之氣凌駕在萬物之上,使天下顯得安寧。當正午陽光強烈的時候,花草林木伸展著枝條,綠葉正努力進行這光合作用,處處一派生機盎然的樣子。到了晚上,星月當空時,枝葉又都收斂了。此時,晝屬陽,夜屬陰。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當政治清明,君臣勤政時,賢能得志,人民富裕,萬向咸寧,四海升平。當政治昏暗,奸佞當道時,焚書坑儒,盜賊蜂擁,生靈涂炭,軍閥割據。此時,治屬陽,亂屬陰。
《周易》向我們傳遞的,正是這一思想。《周易》的精髓,也正在于這些思想。治時,不要過于得意,因為夏天來了,秋天就不會遠了;亂時,也不要過于悲觀,因為冬天到了,春天就不會遠了。甚至,人們不必畏懼死亡,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就像果子熟了會落,晴空久了會雨一樣,沒有什么值得畏懼的,一切都是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在正常地運行。
《周易》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為人立世,凡是都要遵循自然的規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違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類卻想方設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類自以為科技已經很先進了,似乎可以與大自然一較高下。但人類殊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類永遠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報復人類,那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讀《周易》,就是為了了解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我們積極地學習《周易》,推廣《周易》的博大精神,不僅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古人的智慧,更是為了人類未來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認為,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義的!
讀周易心得體會 4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定義具有深厚的文化氣息。它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之前所依托的一種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百度百科里面對《周易》的簡介是這樣的: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易”的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象的。
3.日月為易,象征陰陽。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干”的本義。
5.易是占卜之名。
八卦的“卦”,是一個會意字,從圭從卜。圭,指土圭,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卜,測度之意。立八圭測日影,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爻有陰陽兩類,陽爻表示陽光,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個天體運行和氣象變化,這些星象之學,古稱天文。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長化收藏的全過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結合,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一橫叫二爻,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巽為風,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
伏羲八卦圖、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
后天八講流行,形容周期循環,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陰陽的依存與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圖是從四時的推移,萬物的生長收藏得出的規律。
從《周易·說卦傳》中可以看出,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轉換點就表現在四正四偶的八節上,這就構成了按順時針方向運轉的后天八卦圖。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于此可見這些卦圖的實質了。
讀周易給我的感受是:能收心養性。是一本讓人平靜下來的古著。
其實,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讀這本著作是為了更好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這對于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周易》對現代的建筑設計也是很有幫助的:中國人具有很濃厚的鄉土情懷,看現在的房價那么高,就可以略知一二了。建筑地方的選址、屋子的朝向、屋內物品的擺設等等都會與《周易》的后天八卦圖有聯系,這并不是迷信,而是將中國人們對房屋的情懷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
另外《周易》也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一個概念:安分守己,必要時須隨機應變。
古人的智慧是令人贊嘆的,很多今天我們能想到的,他們已經想到了。
讀周易心得體會 5
《讀書求學》這篇文章講了:《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籍,被尊為“群經之首”。更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和源頭。后來孔子讀《周易》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把串聯竹木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了還幾次了,換了許多次新帶子。這使得他在自己的著作《論語》中也有多處引用了《周易》的詞語。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叫作“韋編三絕”,以此來形容孔子勤奮好學。
這使我深受啟發:我應該學習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有時候我學習累了、遇到困難了,我總會用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激勵自己。孔子都那么老了,學習起來不叫累,我才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怎么能叫累呢?到了三年級,我的`作業越來越多了,學習各種知識也越來越難了,我告訴自己要堅持。不會做的題目我就反復想,反復試算;背不下來的古詩,我就每天堅持熟讀,堅持一天背一首,不斷積累;畫不好的導圖,我就按照老師的要求每天修改,疏理思路,不斷完善;彈琴也是一樣,九級的曲子難彈篇幅又很長,我就一只手一只手的學,每天堅持聯系,糾正指法,增加連貫性和節奏感,不斷熟練。漸漸地,我也養成了勤奮努力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不叫累,奮發圖強不怕苦,不斷彌補自己不足的地方,讓自己各方面的成績穩步向前。
讀周易心得體會 6
主要講了《周易》和《書經》兩本書。《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籍。被尊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連《論語》中也多處引用《周易》的詞語,那是因為孔子韋編三絕,認真學習,所以才會這樣的。而《書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它的內容上起堯、舜,下至春秋秦穆公。它還是儒家重要經典四書五經中的一本。
孔子寫的《論語》之所以用了很多《周易》里的詞,是因為孔子韋編三絕,刻苦鉆研,決心要把這本難讀的書弄懂,他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我,在一次背第三階段古詩《木蘭詩》的時候,由于字句太多,我怎么也背不下來,于是我下決心一定要把它背下來,而且是在十分鐘之內,我先熟讀《木蘭詩》一遍、二遍、三遍……一直到十遍,我又從網上查找了《木蘭詩》的大意,這種“和時間賽跑”的精神,促使我把《木蘭詩》不到五分鐘就背了下來。
我們學習的時候也必須像孔子一樣,要有“韋編三絕”的韌勁,才能收獲好的效果。
讀周易心得體會 7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與源頭,對中國后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方面都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仍至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孔子年老時,工作很忙,但仍然堅持學習。一次,他得到一本《周易》,為了弄懂它,反復讀了好多遍,直到明白書中的`意思為止。孔子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要像孔子一樣,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要反復的讀,反復的學,直到弄明白為止。這學期,呂老師布置了第三階段的古詩背誦。這階段的古詩比一、二階段的古詩,每篇篇幅長了很多,意思也更難懂了,而且非常繞嘴。但我并沒有灰心喪氣,心想:我一定要把這幾首古詩盡快背下來。我先請媽媽幫我查找古詩的譯文,把古詩的意思理解了,不會讀的字再標上拼音,便反復地讀起來,一遍、兩遍、三遍……。就這樣,我很快就背下來了一首古詩。到現在,我已經背下來了三首古詩,就差兩首沒背,我爭取這個星期把它們全部背誦完畢。所以,讀書學習必須要勤奮刻苦。正所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讀周易心得體會 8
《周易》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對中華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認為《周易》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其實不然,它是一本啟迪人類智慧的書,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都有很大的影響。歷史上很多人都很喜愛讀《周易》,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他也把《周易》研習運用到哲學思想中。
閱讀《周易》,重在理解其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它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看法。縱觀《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論、三大法則和三大原則。三大理論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陰陽、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既對立又統一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是自然界的一切的規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要我們與自然和諧統一,順應宇宙,自然。三大法則指的就是理、象和數,探索宇宙、人生變化的原因;用卦象,爻象來表示萬物的特征與特性;用現象中數理研究變化過程,預測萬事萬物的因果聯系。有些人說這是占卜迷信,其實不是。當你要去做某事時,讓你考慮周詳,謹慎做事,做到萬無一失。看完三大原則,能讓你體會到它的博大精深。宇宙自有的'規律必須去遵循,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宇宙在不斷變化中,而我們人也在不斷發展中,其中就包含了自我否定。
作為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論述辯證法的經典,《周易》歷經種種磨難,至今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閱讀《周易》時,只有通曉以上這些道理,明白生活中所隱藏的哲理,才能利用書中的思維辨析和判斷我們自身所處的時勢,做出明智的選擇。
讀周易心得體會 9
《周易》被古人認為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理由在于,《周易》最鮮明體現了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特點。近人徐復觀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揭示了《周易》之為大道之源的理由。他認為,文王為憂患意識所誘發而作 《易》,而此憂患意識之所以發生,是殷周之際整個中華民族人文精神活動的結果,創制 《周易》的周初正處于中華文明從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發展的轉換期,而憂患意識就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
每當中國文化遭遇外來文化沖擊或陷于自身困境的時候,《周易》經傳總能發揮大道之源的功用。魏晉玄學之興起,《周易》經傳的作用顯而易見。佛家文化從印度傳入之后,宋明理學也利用《周易》經傳打開與之對話的局面,如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程頤的《程氏易傳》和朱熹的《周易本義》都體現了這一點。西學東漸以來,《周易》經傳再次發揮作用。新儒家借助《易傳》建立新的本體論與宇宙論體系,證成超越與內在的貫通及天人合德的意義。
《易傳》在現代仍應得到重視,這是因為與西方哲學相比,其核心的形而上學思維格外引人注目。已有學者從《易傳》著手建立屬于中國文化的形而上學,如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學體系。
《易傳》確有類似于西方形而上學的思維,所謂“形而上學”,其本義是“在物理學之后”,表達了希望探求現象背后真理的愿望,而《易傳》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正表達了在器物之上還有更重要的“道”。《易傳》成就了兩個理論系統,其陰陽觀念把神或神明客觀化為陰陽二氣,用以說明宇宙創生的過程,成就了宇宙論的系統;其性命觀念打通了天人之間的聯系,成就了道德形上學系統。如《說卦傳》中所謂:“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即明確地表達了上述兩層意思。
讀周易心得體會 10
古人說:“智莫大于知來。”最大的智慧就是預知未來。預知未來,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無稽之談,也就是封建迷信了,可是,用八卦卦象推算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來預測吉兇,警示悔咎,標志著我們的祖先的自省能力增長了,對自身力量和天地萬物的哲學思考開始了。而《周易》,正是為此而出現在這世上。
《周易》約成書于西周之初,原本是筮占用的工具書。這本“工具書”里有著深邃哲學的思維方法,倘能身入其中,領悟古人的大智慧,則將會受益終生。它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天文、地理、數學、歷法、中醫等各個領域的知識,并得以傳世。
讀了《周易》,我想說——《周易》是人生的智慧書,此言不虛,這本書是古人的.大智慧的結晶!我得到了一些啟示,這些啟示都是最平凡的真理,而絕非故作玄乎。第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在世是必須要奮斗的,并應該在奮斗過程中掌握事態發展的規律,這樣才能讓青春不留遺憾。第二,正確地待人待事很重要,要處泰思危,處否思進,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第三,做一個謙謙君子,所謂君子,不是過于謙恭的小氣,而是一種“有容乃大”的大氣。
“自強不息是學習、事業成功的規律;厚德載物是處世為人成功的規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出自《周易》。雖然我現在還不能完全領悟和達到這種境界,但是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將努力接近這兩點,超越現在的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讀周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周易算卦方法有哪些11-09
經典常談周易讀書筆記10-10
《周易》讀后感04-30
閱讀周易有感范文05-16
最新《周易》讀后感09-09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02-21
讀國學心得體會03-01
讀大學心得體會11-27
讀干法心得體會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