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出自《老子》。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魚是結果,漁是方法。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都會講這樣的話,可講著講著,就漸漸忘記了它的根本。在應對各種考試的忙碌中,在迎接各種教改的混亂中,我們迷失了方向。曹劌說“肉食者鄙”,我們非“肉食者”,何以也“鄙”到這種程度?
前天學了魏書生老師的案例,才突然醒悟,魏老師的帶班和教學不都是“授人以漁“的實踐嗎?魏老師帶班,凡是學生能管的班委不管,凡是班委能管的班長不管,凡是班長能管的班主任不管。在教學上,凡是學生能講出來的老師不講。這不正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典范嗎?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勤快母親懶子女”這句話來。凡事都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學習做事情的方法,這才是教師職業的正道。
教育是一項關乎民族興亡的大事,需要不斷的探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還有一句話叫“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教育的最高的境界應當是超越方法論,應當是“授人以欲。”我們用三個小故事來解讀“授人以欲。”
第一個故事。一位游人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以夠得著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有些知識并非學生很樂意去學,我們該怎么做呢?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講起小時候他經歷過的一件觸動心靈的事: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正在公園里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過去,每人買了一個,興高采烈地追逐著放飛在天空中的色彩艷麗的氫氣球。
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躺著一個黑人小孩,他羨慕地看著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過去和他們一起玩,因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溫和地說:“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么顏色的?”小孩鼓起勇氣對她說:“我要一個黑色的。”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小孩,旋即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氫氣球。
小孩開心地拿過氣球,小手一松,黑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老人一邊瞇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那個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教育工作中,你是否在孩子們心中播下自信的種子?你是否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第三個故事。一個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邊發呆。這天是他30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重的鄉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間的時候,他的好友約翰興沖沖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剛從收音機里聽到一則消息,拿破侖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特征,與你毫不相差!”“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侖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
就這樣,憑著他是拿破侖的孫子這一“美麗的謊言”,憑著他要成為拿破侖的強烈欲望,30年后,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總裁。后來,他請人查證了自己并非拿破侖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能力過人而年薪超過百萬的查爾斯說:“我認為我擁有的最大財富是能夠激起人們工作的熱忱。”“激起人們工作的熱忱”不正是“授人以欲”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這應該成為我們教育下一代的一種思想觀念。“欲”就是植根于內心的興趣、愿望和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時刻影響著人的行為。某位著名教育家說:"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中、小學特定的教育階段,針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率性而為的孩子。他們好動,容易分心,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畏難、消極的心理。那么如何對他們進行立竿見影的教學,吸引他們去學習知識,培養興趣是最為重要的。不喜歡,沒興趣,在這種心理下哪怕成年人都很難去學習,何況是群稚氣未退、懵懵懂懂的孩子們!在中、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思索并尋求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途徑。
頭腦不是一個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們明確了這個“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的道理,就要把學生看做是學習的建構者,拋棄學生是知識容器的錯誤理念,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不斷提升學生主動探求的愿望和能力,我們的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生氣和活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相關文章: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07-05
授人以漁作文07-02
授人以漁作文3篇07-31
授漁之書作文02-28
授之以漁擺脫依賴作文07-02
授之以漁,擺脫依賴作文03-07
★授之以漁擺脫依賴作文07-04
授之以漁作文2篇08-12
心動不如行動01-04
【精】授之以漁擺脫依賴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