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讀后感 1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是一本寫給家長和老師的書,也是一本寫給每一個關心孩子未來者的書。主要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個好的老師,好的父母、好的長輩。用愛與智慧的心燈,照亮彼此的一生?
作者蔡禮旭老師以一顆真誠無私的愛心,將自身深入中華五千年教育智慧的心得,以及多年弘揚傳統文化,培養人才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我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價值。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明明德"’,就是完善自己,把自己的智慧、德能、福分,圓滿的恢復,自愛;"在親民",愛人、愛學生、愛生命當中的有緣人;愛自己跟愛別人做到圓滿了,"明明德" 和"親民"做到了極點,就是"止于至善".
如何是"一生的貴人"?人為什么會尊貴?人因為存心而尊貴、因為行為而尊貴,而不是因為他的地位而尊貴。
在幼兒階段就把做人做事態度,深深扎在孩子心中,這一生他就是幸福的人。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事實上,孩子也是父母貴人。因為有了孩子,才深深地體會到為人父母更要努力學習,認真實踐,成長自己,影響他人。
我身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為得天下人"是我們教育者的使命感。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是《禮記。學記》的一句很重要的經句,也是教育的核心點。
"長善"就是要善于發現被教育者的優點和長處,并精心加以培養和呵護,使其不斷發揚光大。
"救失",幫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我們為人師的本分。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為人師表,這個"表"字就是表率,要自重。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好榜樣,古人教育我們處事要厚道,要表現出學生如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這樣我們才是真正把 "師生如父子"從我們身上做出來。
書中提到曾經有一個中學的校長,他很感嘆說:"現在有的教育變得急功近利,舍本逐末。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急于求成,那都變成功利。這位校長做了一個比喻,他說,你把一個蛋放在咸水里面,一個星期以后它變成什么?咸蛋。但是你把它放在甜水里面,一個星期以后它變成什么?甜蛋。那是自熱而然的。所以,教育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人之初,性本善",師長講,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要堅信孩子本初是善良的,每個人開竅的時間不一樣,靜待花開,教育是成全人,不是放棄人。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是知為圣賢弟子者、知為圣賢學生者,然后可以為人師。我們要當自己父母、自己師長、自己圣賢祖宗的好弟子,才能夠做孩子一生的貴人。
愿此書被更多的人傳閱,讓更多父母老師們受益,孩子受益,家庭受益,更多的人受益。愿一個又一個"貴人"的出現!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讀后感 2
“讓每一個與你相遇的人因你而精彩!”這是黃校長去年教師培訓時間說的一句話。今日重讀,深意再現。孩子除了父母,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貴人是一種責任,更是教師自我成長的擔當。
“傳道受業解惑”只是為人師者的一方面。做好了是本分。育人應該先育心。培養心智健全的孩子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有人說,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孩子的成長是對生命的認知和感受的過程,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觀察和感知領悟的過程,以及是不斷嘗試和探索的過程。
我們提倡教書育人就是幫助孩子的成長。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和賞識孩子,給予孩子出彩的機會,甚至為孩子的出彩創造機會。生命的靈動就在于被激發后優秀一面的熠熠生輝,流光溢彩。
教育的難就在于尊重孩子個性的差異,以及培育個性的孩子。由于成長環境和細節的不同,孩子們是千差萬別的。但是又有著兒童不變的共性和特點。初次接觸小學生時,我會感動于孩子們童心童稚,天真爛漫,純真質樸。也會苦惱于個別孩子的調皮搗蛋,犯渾耍滑。慢慢地磨合中,我也發現“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問題就會慢慢地融化解決。
以“保證基礎,開發潛能,發展個性,多元發展。”為目標。見證孩子的成長,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讀懂每個孩子的故事。”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做好自己的教育事業,且行且努力!書寫自己的教育故事,讓自己的教育更加精彩!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班主任培訓會有感: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03-16
感恩貴人的經典語錄07-02
做家長的怎樣教育孩子06-27
做我一生的知己心情隨筆06-27
如何給孩子的情感教育做投資06-24
教育孩子應該怎么做07-02
教育筆記-做孩子正能量07-09
如何獲得職場貴人的幫助07-04
怎樣找到自己的職場貴人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