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岳麓版高中歷史選修三測試
一、單選題
1922年《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簽訂后,得利最多的是
A. 法國
B. 英國
C. 美國
D. 日本
在華盛頓會議上,除英美外,取得相等制海權的兩個國家是
A. 中日
B. 法日
C. 法意
D. 日意
一戰(zhàn)后,美國發(fā)起召開華盛頓會議的首要目標是
A. 平衡亞太地區(qū)矛盾
B. 抑制日本擴張勢力
C. 重申“機會均等”
D. 確立美國霸權
一戰(zhàn)后,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qū)爭奪最激烈的國家是
A. 英美
B. 美日
C. 英日
D. 日俄
下列關于《九國公約》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中國參與簽訂
B. 體現(xiàn)了美國對華政策的精神
C. 日本在華的侵略權益受到打擊
D. 尊重了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完整
美國是華盛頓會議的勝利者,以下各項不能證明該結論的是
A. 美國取得了與英國相等的制海權
B. 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C. 遏制了日本在遠東和太平洋的擴張勢頭
D. 確認了美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下列條約反映出日本國際地位且涉及到中國主權的是
A. 《凡爾賽和約》、《四國條約》
B. 《四國條約》、《九國公約》
C. 《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
D. 《五國海軍條約》、《九國公約》
下列對華盛頓會議的作用評價不正確的是
A. 削弱了英國在遠東的勢力
B. 遏制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
C. 以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取代日本獨霸中國的政策
D. 客觀上維護中國的主權和利益
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共同之處不在于
A. 本質上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
B. 少數(shù)帝國主義國家操縱充滿矛盾和斗爭
C. 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
D. 涉及中國問題,但未侵犯中國主權
關于美英日法意簽訂的《五國條約》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 世界現(xiàn)代史上大國之間簽訂的第一個裁軍協(xié)議
B. 標志著英國海上優(yōu)勢從此終結
C. 限制了日本的擴軍計劃
D. 從此海軍軍備競爭問題獲得解決,矛盾不再激化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體現(xiàn)的國際關系的實質是
A. 戰(zhàn)后須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 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
C. 國際社會要求維護世界和平
D. 帝國主義試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后,法國元帥福煦曾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zhàn)。”這主要是因為
A. 資本主義大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
B. 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終將激化
C. 未消除各大國之間的矛盾,埋下更大沖突的種子
D. 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922年簽訂的《五國海軍條約》
A. 擴大了英國的海軍力量
B. 完全滿足了日本要求
C. 法國開始成為海上強國
D. 美國實現(xiàn)了既定目標
戰(zhàn)后建立的“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
A.消除了協(xié)約國帝國主義的矛盾
B.使不同社會制度問的矛盾得以緩和
C.暫時協(xié)調了協(xié)約國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D.為民族解放運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環(huán)境
二、非選擇題
閱讀《九國關于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1922年2月6日)的部分引文:
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
為適應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yè)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xié)定不得謀取或贊助本國人民謀取……
(一)任何辦法,為自己利益起見,欲在中國任何指定區(qū)域內,獲取關于商務或經(jīng)濟發(fā)展之一般優(yōu)越權利;
(二)任何專利或優(yōu)越權,可剝奪他國人民在華從事正當商務實業(yè)之權利,或他國人民與中國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從事于任何公共企業(yè)之權利,抑或因其范圍之擴張,期限之久長,地域之廣闊,致有破壞機會均等原則之實行者。
引自《國際條約集》(1917——1923)
回答:
(1)條約中的“友邦人民”的真實含義是什么?
(2)條約中的“機會均等”對所有締約國是均等的嗎?為什么?
(3)該條約主要調整的是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為什么這一矛盾需要調整?
(4)引用條約中的有關文字,說明這一矛盾是如何調整的?
三、簡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條除中國外,締約各國協(xié)定:(一)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
——《九國公約》
材料二所謂分配殖民地委任統(tǒng)治權,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盜竊和搶劫的權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對多數(shù)人進行剝削的權利。
——《列寧全集》
回答:
(1)材料一中“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具體指什么?為什么作出這樣的規(guī)定?
(2)結合巴黎和會的內容,材料二中“一小撮人”主要指哪些國家?其中在中國獲益最大的是哪國?
(3)材料一中“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的實質是什么?
四、非選擇題
閱讀下列材料:
1919年,中國作為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然而,英美法日等國操縱的巴黎和會竟決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侵略權利交給日本。這種強權政治激怒了中國人民,引發(fā)了中國的愛國運動,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回答:
(1)材料中“中國的愛國運動”指的是什么?概述其性質和意義。
(2)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說明了什么?
(3)試從地理的角度考慮,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山東爭奪激烈的原因。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不論平時和戰(zhàn)時,在領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絕對自由……
(五)……自由地、坦率地和公正不偏地調整一切有關殖民地的要求……
(十二)……應保證現(xiàn)在土耳其統(tǒng)治下的其他民族有無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主發(fā)展的絕對自由的機會……
(十四)成立一個一般性的各國聯(lián)合組織必須依據(jù)具體的協(xié)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國家同樣提供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相互保證。
——威爾遜“十四點原則”
材料二第四條:各締約國主力艦替換總噸位按照標準水量計算不得超過如下:合眾國525000噸,英帝國525000噸,法國175000噸,意大利175000噸,日本315000噸。
——英、美、日、法、意《五國海軍條約》
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一戰(zhàn)后的戰(zhàn)勝國是怎樣調整德國海外殖民地的?
(2)據(jù)材料一、二,說明“領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是否有“絕對自由”?為什么?
(3)舉出與所謂“自由地、坦率地和公正不偏地調整”的原則相違背的實例有哪些?
(4)上列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什么?
五、簡答題
對華盛頓會議在解決中國問題上的作用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華盛頓會議是一次失敗的會議,它使中國重新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更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災難;第二種觀點認為,華盛頓會議使中國收回了許多主權,應肯定這次會議的積極作用。
你同意哪種觀點,請選擇一種觀點簡要說明。
六、非選擇題
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是一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上的兩次重要會議。請比較這兩次會議的主要異同點,分析導致上述不同點的主要原因。概括說明兩次會議對20世紀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共同影響。
概述美國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上的戰(zhàn)略意圖和結果。
【岳麓版高中歷史選修三測試】相關文章:
岳麓版歷史必修說課稿05-31
岳麓書院簡介07-04
岳麓版初一歷史第六單元同步練習04-02
岳麓書院英文導游詞07-04
職業(yè)興趣測試免費版03-18
專業(yè)版九型人格測試結果07-09
騰訊測試開發(fā)筆試題回憶版07-13
《望岳》翻譯07-04
《望岳》杜甫07-04
杜甫 望岳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