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舞蹈教學計劃六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做好教學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舞蹈教學計劃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舞蹈教學計劃 篇1
幼兒情況分析及措施:
1、在教學上著重點放在培養幼兒對于舞蹈的興趣和愛好,讓她們真正的喜歡上舞蹈,從基本開始,由淺入深。
2、選材音樂明快、新穎,對幼兒產生吸引力,節奏強,易接受。
3、對幼兒進行表揚、賞識教育,鼓勵跳的較好的幼兒貼上“小紅花”,以點帶面。
4、發展兒童的個性,注意個別差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意個別教育。
5、學期結束做好匯報工作并寫好成績單。
總體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4、培養幼兒同伴友好相處,競爭,合作的個性。
5、學會2—3個完整性的幼兒舞蹈組合。
周次和目標:
第一周:
1、練習隊形,站立姿勢。
2、交待舞蹈的常規要求。(時間與物品)
第二周:
1、基本功訓練——肩、腿按壓練習
2、 基本步伐——墊步、擺擺頭、伸伸腳
3、舞蹈組合:“種太陽”(一)
第三周
1、基本功訓練——勾繃腳、劈叉練習、腰部練習
2、基本步伐——踵趾小跑步、貓跳步
3、舞蹈組合:“種太陽”(二)
第四周
1、基本功訓練——勾繃腳、劈叉練習、腰部練習
2、動作組合——手腕轉動組合
3、舞蹈組合:“種太陽”(三)
第五周:
1、基本功訓練——壓腿練習、腰部練習
2、基本步伐——娃娃步組合練習
3、復習舞蹈組合:“種太陽”
第六周:
1、基本功訓練——韌帶壓松、腰部練習
2、新授舞蹈組合:“我們是勇敢的`小空軍”(一)
第七周:
3、舞蹈組合:“我們是勇敢的小空軍”(二)
4、復習舞蹈組合:“種太陽”“我們是勇敢的小空軍”
第八周:
1、基本步伐——跑跳步動作
2、舞蹈組合:“我們是勇敢的小空軍”(三)
第九周:
1、復習基本步伐、動作組合
2、復習舞蹈組合
第十周:
1、復習以前學的內容。
2、基本功訓練——腿部練習、腰部練習
3、復習已學過的所有組合。
4、舞蹈組合:“剪羊毛”(一)
第十一周:
1、舞蹈組合:“剪羊毛”(二)
第十二周:
1、基本功訓練——踏點步
3、舞蹈組合:“剪羊毛”(三)
第十三周:
1、復習舞蹈組合:“剪
羊毛”
2、復習舞蹈組合:“種太陽”“我們是勇敢的小空軍”
第十四周:
1、學習在單一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復習所有的動作組合,作好匯報演出的準備。
第十五周:
1、匯報演出,發放評價表。
2、請家長提出寶貴意見。
舞蹈教學計劃 篇2
教學設計理念:
舞蹈,是一門綜合的富于動感的藝術,舞蹈教學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通過訓練和表演,鍛煉學生身體,發展身體素質質,提高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和動作美感,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愛集體、守紀律的好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群體意識。
教學設計特色:
小學自主合作舞蹈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外音樂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合作創編為主線,讓學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動作和初步具備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后,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形式,集思廣益共同為歌曲或音樂形象較鮮明的樂曲創編動作及隊形。使學生在自主愉悅的氣氛中,聞樂而動,聞歌起舞,在“練中逐步感知音樂語言,在“樂”中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動”中發展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的協調性。通過熱烈活躍、自主合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膚覺,運動得到充分協調均衡的發展,這部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膚覺運動得到協調均衡的發展對舞蹈的興趣,還進一步增強了群體協作的意識,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能力,全面整體性地提高學生舞蹈藝術素質。
舞蹈教學計劃與內容:
1.培養學生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學生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4.培養學生與同伴友好相處,競爭.合作的個性。
5.基本功訓練與芭蕾基礎訓練與古典舞聲韻訓練。
6.根據學生訓練編排舞蹈組合與元旦晚會開場舞的編排.
學情分析:
我所帶領的舞蹈班是中低年級,舞蹈基礎一般,身體協調性及舞蹈表現力均差,所以,我所設計的教學環節以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主,只有學生先參與進來,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弱化動作知識點,強化舞蹈感覺,突出重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練、想、跳為主,教師的示范、激發、啟發、點撥為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本我的學習體會和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舞蹈的基本體態、基本動作。
2·了解舞蹈藝術的基本特點,引導學生對舞蹈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開發發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熱情。
3·通過舞種介紹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種類,依據學生情況歸納教學活動,感受舞蹈魅力,了解舞蹈發展,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4·通過舞蹈讓眼睛會說話提高學生自信。 教學重點:1.舞蹈基訓技巧的掌握。
2.動作的協調性。
3.舞蹈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1.舞蹈眼睛眼神流動與舞姿的協調。 2.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教學進度: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基本功訓練·基本站姿·基本芭蕾手位·舞蹈基訓組合。
第四周 · 第五周·第六周 :基本功訓練·基本功訓練·基本芭蕾舞姿·芭蕾本功技巧·基本芭蕾擦地·芭蕾擦地組合。
第七周·第八周:手位組合·運動會開場舞蹈。
第九周 :復習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 基本功訓練·基本功技巧·古典舞聲韻訓練·爵士基礎·元旦開場舞蹈編排。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 基本功訓練·爵士組合·元旦開場舞。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 復習基本功組合·芭蕾組合·古典舞組合·古典舞聲韻組合·爵士組合·元旦舞蹈。
第十八周 :總結
舞蹈教學計劃 篇3
一、中國民族舞蹈培訓班:
(初級班) 舞蹈基本功地面訓練包括:頭、肩、勾繃腳、地面壓腿、地面壓胯、地面旁腰等。
中間站立訓練包括:半蹲練習、提踵立半腳尖、屈膝跳、半腳尖行進、拍手行進步、手的節奏訓練、跑跳步、小馬跳等。
基訓小組合:《卷縮與伸展》、《靈敏的手》、《有力的手》。 舞蹈小組合:漢族舞蹈 《邀請》、《找朋友》 黎族舞蹈《趕海去》。********舞蹈《好朋友》 藏族舞蹈《開火車》。
(提高班) 舞蹈基本功訓練: 地面部分的訓練包括:地面抬腿及大踢腿、豎叉及橫叉、地面下腰、前軟 翻等。
中國民族舞把上訓練包括: 把上基本站姿、一位擦地、一位蹲、單腿蹲、小踢腿、大踢腿、控制等。
中國民族舞身韻訓練包括: 輪指訓練、手眼訓練、盤腕與小五花手訓練、雙晃手訓練、波浪 手花梆步組合、民族舞手位組合訓練、圓場步、跑跳步、三步舞步、十字步等。
舞蹈組合: 漢族舞蹈:《東北秧歌》 蒙古族舞蹈:《擠牛奶》彝族舞蹈:《啊哩哩》 傣族舞蹈:《大青樹下》
二、少兒拉丁舞培訓班:
基礎班:拉丁舞簡介、拉丁舞五個舞種音樂的`區別、拉丁舞的基本手位、基本站姿、倫巴 舞的基本舞步、恰恰舞的基本舞步、倫巴及恰恰舞的花樣組合。
提高班:捷舞的基本舞步、斗牛舞的基本舞步、桑巴舞的基本舞步、捷舞、斗牛舞、桑巴 舞的花樣組合。
三、少兒形體韻律操培訓班:
基礎班:頭、頸部訓練,手指、手腕訓練,手臂、肩部訓練,胸、腰、髖部訓練,下肢腿 部訓練,腳跟、起胯訓練,地上壓腿訓練,跑跳訓練,手位、伸展訓練。
提高班:《球操組合》,《腰胯組合》,《手位、波浪組合》,《步伐跑跳組合》。
四、現代舞培訓班:
基礎班:基本功訓練:包括地面、中間部分。舞蹈組合:《呼吸韻律組合》,《現代爵士》
提高班:基本功訓練:包括地面、中間、把上訓練,道具的運用。舞蹈組合:《椅子舞》,《紅扇》
舞蹈教學計劃 篇4
一、舞蹈教學計劃
本班幼兒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幼兒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幾種基本的舞步:如走步、小碎步、小跑步、后踢步、踵趾步等。并通過多個小律動的學習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舞蹈教學要求
1、 培養幼兒喜歡跳舞和做音樂游戲。
2、 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3、 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4、 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歌表演、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三、舞蹈教學進度安排(共16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工作:
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的姿勢;能自由地、愉快地隨老師學習舞蹈;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頭、頸、肩肘手、跨、腳尖、腳背、腳跟等)
認識身體動作分解:1-8:用手邊指各部位邊大聲說,頭頭-胸胸-肚子肚子-頭胸肚子
2-8:反復一次。
3-8:肩肩-肘肘-腕子腕子-手手(左右各一次)
4-8:跨跨-膝蓋膝蓋-腳腕腳腕-腳腳
5-8:雙手向左旁平伸,反復一次。
6-8:前伸手,低頭-后伸手,仰頭
&nbs
p; 7-8:左前方-右后方(雙手平伸)
8-8: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交待上課時間7:00-8:30,請家長提前十分鐘來園,可進教室觀看幼兒表演。不要在門口張望,以免影響幼兒情緒,家長要堅持送幼兒來園上課。
2、每次上課帶舞蹈鞋、舞蹈褲、汗衫,來園時換好。準備一瓶水,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壓腳背跪坐、正確的站立姿勢、下課常規等
2、學習盤腿坐,要求幼兒雙腿盤坐、頭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手部動作組合分解:前奏:手放在腰后,站立
1-8:雙手前伸五指伸開,手(打開-合攏)
2-8:手腕左右轉動,五指張開。手由前伸-雙山膀(手轉動)
3-8:左手握拳-打開,反復一次
4-8:手畫圈-手放背后-雙手向前伸出(最后一拍)
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交待每次上課帶舞蹈鞋、舞蹈褲、汗衫,來園時換好。準備一瓶水,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2、交待家長回家注意幼兒的坐姿和站姿。
第三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盤腿坐、正確的站立姿勢、上課常規等
2、學習伸腿坐,要求幼兒雙腿伸直并攏、雙手輕放在身體兩邊,頭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小舞蹈《兩只老虎》: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1-8:雙手食指、拇指伸直,手肘彎曲后上伸,伸左腳做踵趾步(反復一次)
2-8:雙手曲肘夾在腰部,前后擺動(握拳),腳做小跑步
3-8:雙手五指張開遮眼,伸左腳做踵趾步;
4-8:手按節奏拍手后雙手打開,伸左腳做踵趾步(反復一次)
間奏:重點練習腳尖腳跟踢步
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請家長回家鼓勵幼兒在眾人面前表演《兩只老虎》,并給予最大的鼓勵。
2、復習盤腿坐、伸腿坐的正確姿勢。
第四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踵趾步、伸腿坐、上、下課常規等
2、學習踵趾步:小八字步準備,。
1-8:左腳向右斜前方伸出,腳跟落地。右腿向2點屈膝,身體向左后傾斜,面向2點上方
2-8:右腿直立,左腳向6點撤步,腳尖點地,腳面向外,身體略前傾面向8點上方
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請家長回家鼓勵幼兒在眾人面前表演《兩只老虎》,并給予最大的鼓勵。
2、復習踵趾步的正確姿勢。
第五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踵趾步、盤腿坐、正確的站立姿勢、上課常規等
2、學習勾繃腳,要求幼兒雙腿伸直并攏、雙手輕放在身體兩邊,頭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腳尖隨音樂節拍做勾腳-繃腳,提醒幼兒面帶笑容。
腰部動作組合分解:前奏:手放在腰后,壓腳背跪坐
1-8:雙手曲肘上下疊放在胸前,身體隨節奏左右擺動
2-8:雙手前伸做放物狀,雙手翻掌后放在身體兩側
3-8:重復第一個八拍
4-8:手放在嘴邊身體前
傾,腳壓腳背跪坐
5-8:左手放在肩旁左右擺動,右手伸直放在身體旁,身體向左轉身面向2點
,小班舞蹈興趣班教學計劃(上學期)
6-8:雙手交叉畫圈,壓腳背跪坐
7-8:雙手放在身體兩旁,身體左右擺動,身體面向1點
8-8:雙手合掌放在臉旁,做睡覺狀
(二)、家長工作
1、請家長回家鼓勵幼兒在眾人面前表演《兩只老虎》,并給予最大的`鼓勵。
2、復習手部動作及腰部動作
第六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勾繃腳、手部動作、腰部動作、正確的站立姿勢、上課常規等
2、復習小舞蹈《兩只老虎》,鼓勵幼兒在眾人面前表演,進行分組表演,給予幼兒最大的鼓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小舞蹈《兩只老虎》: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1-8:雙手食指、拇指伸直,手肘彎曲后上伸,伸左腳做踵趾步(反復一次)
2-8:雙手曲肘夾在腰部,前后擺動(握拳),腳做小跑步
3-8:雙手五指張開遮眼,伸左腳做踵趾步;
4-8:手按節奏拍手后雙手打開,伸左腳做踵趾步(反復一次)
間奏:重點練習腳尖腳跟踢步
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請家長回家鼓勵幼兒在眾人面前表演《兩只老虎》,并給予最大的鼓勵。
2、復習手部動作及腰部動作
>
第七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盤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勾繃腳、手部動作組合、腰部動作組合、正確的站立姿勢、上、下課常規等
2、復習小舞蹈《兩只老虎》
小律動《螢火蟲》: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1-8:雙手叉腰,雙腳走小碎步,幼兒由兩隊變成一隊
2-8:雙手做小鳥飛-身體由1點側向3點,反復一次
3-8:雙手五指張開由下向左上方舉,五指抖動,反復一次;
雙手叉腰,雙腳走小碎步,幼兒由一隊變成兩隊
間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后四個八拍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兩只老虎》,請家長給予最大的鼓勵。
2、復習手部動作組合、腰部動作組合的正確姿勢,及小律動《螢火蟲》。
第八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盤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勾繃腳、手部動作組合、腰部動作組合、正確的站立姿勢、上、下課常規等
2、復習小律動《螢火蟲》
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1-8:雙手叉腰,雙腳走小碎步,幼兒由兩隊變成一隊
2-8:雙手做小鳥飛-身體由1點側向3點,反復一次
3-8:雙手五指張開由下向左上方舉,五指抖動,反復一次;
4-8:雙手叉腰,雙腳走小碎步,幼兒由一隊變成兩隊
間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 后四個八拍反復一次
3、學習小碎步:正步準備,雙腳跟抬起可有節奏也可無節奏地雙腳掌交替快速、均勻地小步行進或原地走動。強調膝關節一定要放松。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螢火蟲》,鍛煉幼兒的膽量。
2、練習小碎步的正確姿勢,及小律動《螢火蟲》。
第九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盤腿坐、伸腿坐、壓腳背跪坐、勾繃腳、手部動作組合、腰部動作組合、正確的站立姿勢、上、下課常規等
2、學習頭部動作組合:
前奏:雙手叉腰,雙腳跪立,身體面前1點,強調幼兒面帶微笑
1-8:雙手叉腰,低頭-向前-仰頭-向前
2-8:雙手叉腰,左旁-向前-右旁-向前
3-8:反復第一個八拍;
4-8:反復第二個八拍
5-8:雙手叉腰,左側-向前-右側-向前
6-8:雙手交叉于胸前,手向兩旁打開,雙腳由跪立-跪坐,頭左右快速擺動
7-8:反復一次
8-8: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勾繃腳,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2、練習上、下課常規,及舞蹈《兩只老虎》。
第十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勾繃腳、手部動作組合、腰部動作組合、頭部動作組合等
2、小舞蹈《小青蛙》:
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動跨
1-8:雙手曲肘,左腳向右斜前方伸出,腳跟落地,右腳向2點屈膝身體向左傾斜,面向2點上方。
&nbs
p; 2-8:反面反復一次
3-8:雙手五指張開曲肘,雙腳做蹦跳步左-右
,小班舞蹈興趣班教學計劃(上學期)
4-8:雙手做游泳狀,雙腳做小碎步
間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后四個八拍反復一次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頭部動作組合,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2、練習蹦跳步,及舞蹈《小青蛙》。
第十一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踵趾步、蹦跳步等
2、復習舞蹈《小青蛙》:
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動跨
1-8:雙手曲肘,左腳向右斜前方伸出,腳跟落地,右腳向2點屈膝身體向左傾斜,面向2點上方。
2-8:反面反復一次
3-8:雙手五指張開曲肘,雙腳做蹦跳步左-右
4-8:雙手做游泳狀,雙腳做小碎步
間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后四個八拍反復一次
3、學習基本功三角架:講解動作要求,并找幼兒做示范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基本功三角架,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2、回家練習蹦跳步,及舞蹈《小青蛙》。
第十二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基本功三角架等
2、隊形練習《小星星》:
前奏:全體幼兒跪蹲,隨音樂點頭
1-8:幼兒隨節拍一橫排一橫排的起立,兩腳與肩同寬,雙手上舉抖動
2-8:動作重復一次
3-8:雙手上舉抖動,自轉一圈(左)
4-8:由四橫排變成兩拍
間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后四個八拍反復一次
3、學習基本功壓腳背:講解動作要求,并找幼兒做示范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壓腳背,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2、回家練習踵趾步,及隊形練習《小星星》。
第十三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壓腳背等
2、練習蹦跳步,正步準備。動作時雙腿屈膝,經雙腳蹬地跳起,在空中雙腿直膝,然后雙腳掌落地,同時雙腿屈膝。蹦跳步可雙腳起跳,雙腳落地,也可單腳起跳落地。
3、復習基本功三角架:講解動作要求,并找幼兒做示范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蹦跳步,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2、回家練習小碎步步,及舞蹈《小青蛙》
第十四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基本功三角架、頭部動作組合等
2、小律動《早晨多美妙》:
前奏:全體幼兒隨音樂拍手、點頭
1-8:幼兒隨節拍一橫排一橫排的起立,兩腳與肩同寬,雙手上舉抖動
2-8:動作重復一次
3-8:雙手上舉抖動,自轉一圈(左)
4-8:由四橫排變成兩拍
間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后四個八拍反復一次
3、復習基本功三角架、壓腳背:強調動作要求。
(二)、家長工作
1、請幼兒在家長面前表演小律動《早晨多
哦小班舞蹈興趣班教學計劃(上學期)美妙》,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2、回家練習蹦跳步,及隊形練習《螢火蟲》。
第十五課時:
(一)、教學工作:
1、復習本學期學習的基本動作,及教學常規
2、復習本學期學習的舞蹈和小律動。
3、復習基本功三角架、壓腳背、趴青蛙,強調動作要求
(二)、家長工作
回家復習所學知識
第十六課時:
匯報表演,結束
舞蹈教學計劃 篇5
一、 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并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集體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群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 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 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游戲。
3、 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 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 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 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集體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后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游戲舞蹈,在游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周
一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
一年級:第一個動作;
掌握吸跳步的要領,動作規范
第三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并復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
第五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周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周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周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周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周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周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拍子,步伐統一;
第十三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并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一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周
一年級:復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并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學期二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
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周
二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
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
二年級:準備動作,講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了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第三周
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二年級:第一個動作(腳的動作)并復習所學內容。 注意雙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一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周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周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周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并學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周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周
二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周
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轉移;
第十三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并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二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周
二年級:復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并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學計劃 篇6
一. 教學目標
1. 正確理解幼兒律動、幼兒集體舞的概念,了解幼兒律動、幼兒集體舞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兒律動、幼兒集體舞的常用編排方法,并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與創編要求進行創編。
3. 通過此次培訓,在創編實踐中培養幼師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小組共同合作的能力。
二. 教學重點
掌握幼兒律動、幼兒集體舞的常用創編方法。
三.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創編方法進行幼兒律動、幼兒集體舞創編實踐
四、 教學方法
欣賞觀摩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講解法、實踐練習法等。
五、 教學準備
幼兒律動、幼兒集體舞教學參考資料與多媒體播放設備。
六、 教學時量
4課時
一、幼兒律動創編
(一)幼兒律動基本知識
什么是幼兒律動?分析幼兒律動的年齡特點有哪些?幼兒律動的教育意義? 討論歸納:幼兒律動的定義:幼兒聽音樂做有韻律節奏的身體動作。
幼兒律動的年齡特點:小班律動——節奏非常簡單,旋律比較平緩;動作單一,重復再現;速度較慢,情緒穩定。中班律動——節奏感強,音樂情緒歡快活潑;表現內容較廣泛,動作有起伏變化,復合性動作增多。大班律動——節奏形式更豐富,音樂更富有表現力;表現內容很廣,動作復雜性增強。
幼兒律動的教育意義: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發展幼兒動作的控制與協調能力,奠定學習舞蹈的基礎,增強幼兒對藝術美的體驗與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思維內化過程。
(二)幼兒律動創編指導
教師講授:幼兒律動創編內容的選擇;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律動的內容;
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幼兒律動的內容。
歸納:幼兒律動創編的基本方法有模仿法、想象法、擬人法、局部變化法等。
(三)幼兒律動創編步驟
課堂實踐:分組創編三個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律動;
討論分析:結合自己的練習過程分析律動創編的步驟;
教師歸納:律動的創編步驟;
確定內容,選擇音樂——根據教育需要選擇確定幼兒律動創編的內容與音樂;
運用方法,設計動作——根據內容需要與幼兒年齡特點,運用相應的方法設計幼兒律動動作;
選擇動作,合理連接——在設計出來的眾多動作中選擇合適的律動動作,根據音樂合理連接律動組合。
教師講授:創編幼兒律動應注意的問題。
動作與音樂形象統一;
律動特點突出,不要與歌表演混淆;
動作簡單規整,便于幼兒記憶。
二、幼兒集體舞創編
(一)幼兒集體舞的基本知識
課堂實踐:學習小班幼兒集體舞《春曉》,中班集體舞《圓舞曲》;
討論:幼兒集體舞定義與特點,幼兒集體舞與成人集體舞的異同;
歸納:幼兒集體舞定義與特點。
幼兒集體舞的定義——在短小歌曲或樂曲的伴奏下,在一定的隊形上可以反復進行的幼兒自娛與交誼的集體舞蹈形式;
幼兒集體舞的特點——結構簡單、動作統一、輕松愉快、活潑健康、面向全體幼兒;
幼兒集體舞的教育意義——培養幼兒熱愛集體的集體主義意識,增強幼兒團結友善地人際交往能力,感受集體舞蹈活動的快樂,發展與同伴合作舞蹈的協調能力。
幼兒集體舞的不同形式與特點:
1) 邀請舞——由部分人發出邀請,被邀請者接受邀請與之共同舞蹈,隨后互換角色反復進行的集體舞蹈。
2) 單圈舞——全體參與者在單圈隊形上集體進行的舞蹈,動作統一,隊形變化簡單。
3) 雙圈舞——在雙圈隊形上反復進行的舞蹈,每跳完一遍交換一次位置或舞伴,使舞蹈能反復進行,最終可與每個參與者都合作一次。
4) 多人舞——在一定的隊形上多人合作的集體舞。
(二)幼兒集體舞創編指導
教師講授:
幼兒集體舞創編步驟;
1) 選擇音樂,確定形式——幼兒集體舞的伴奏音樂應輕松愉快,結構規整,便于集體舞蹈;幼兒集體舞的形式選擇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與音樂的特點,考慮適宜于創編什么形式幼兒集體舞。
2) 設計動作,編排隊形——幼兒集體舞的動作應比較簡單,便于全體幼兒整齊地舞蹈,以幾種步伐變化為主,同伴之間要有動作與情感交流;隊形變化簡單,可反復進行。幼兒集體舞常用隊形:單圈、雙圈、散點、鏈形、幾何隊形——半圓、方形、三角形、梅花形等。
幼兒集體舞創編應注意的問題:
1) 幼兒集體舞的音樂結構應規整,便于集體整齊地變換動作;
2) 動作設計應適宜于該年齡班幼兒的整體動作發展水平;
3) 隊形的移動不宜過大,變化不宜過多;
4) 幼兒集體舞要突出自娛性與交誼性。
課堂實踐:提供兩段幼兒集體舞音樂,學生分組進行幼兒集體舞創編練習;
要求:A、選擇一種幼兒集體舞形式,仿編一段幼兒集體舞;
B、根據音樂,正確選擇一個年齡班創編幼兒集體舞;
C、全組同學共同參與,相互協作,集體表演;
D、較清楚地掌握幼兒集體舞創編基本方法,能較合理地運用到創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