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9》評課稿
上周三聽了楊老師的《十幾減9》的一節課。我認為楊老師教態自然、富有激情,課的設計自然流暢,條理清晰,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
在課的開始,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復習相關的原有知識,設計了數的分成、合成、9加幾和加減混合的口算,為孩子們搭建了學習新知的橋梁,同時讓孩子們做好心理的準備和學習新知的準備。
二、鼓勵算法多樣化,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新課程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在楊老師的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例如讓學生完成“13-9”計算后在同桌間或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可以怎樣算?”“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有幾點想法。課中楊老師出示主題圖后,問學生:“圖上你知道什么數學信息?”一年級學生可能還不懂“數學信息”的意思,所以,這里是不是可以直接問:“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或許孩子能懂得老師提問的意圖。另外,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應該適當提出算法最優化,在學生沒有意識到哪種算法比較方便時,老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其實在課中有一學生在說16-9的算法時就說到了他是想的加法,這時,老師就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發現利用以前學過的加法做減法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