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門】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4篇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今年8月底,我從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號”的科考船出海歸來。這艘船上的中國地質人,常年在國際公海進行資源調查,為國家探尋海底礦藏。
起航沒幾天,大海就變得喜怒無常。七八級風,浪高4米,我感覺頭暈目眩。船長藍明華搖搖晃晃在四處排查隱患,他叮囑我最好回屋躺著。層層巨浪瘋狂地拍打著窗戶,凌晨1點多,船要翻了似的發出坍塌般轟鳴,瞬間就把我從床上狠狠地甩了下來。藍明華沖進駕駛臺發出一連串指令:“艄向過左30度!船速降3節……”他跟我說,“海洋六號”搖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個橫浪過來,船搖到了20多度,好險!就這樣,“海洋六號”帶著深海找礦的國家使命,與一個個臺風擦肩而過。
海況一好轉,大家就得忙著把上百件高精尖設備送到海底去采樣。科考隊員王俊珠拿給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說,甲板濕滑,設備多繩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腳或被搖晃的儀器撞到,都會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設備下水時,他一轉身不小心碰傷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樣箱去掛鉤了。還有一次,一臺操作機器突然失靈,千米長的鋼纜緊貼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槳,整條船的人員和物資都有危險。搶修小組一頭扎進40多度的機艙連續5小時排險,電機員說,這已經是今年第20次了,時間最長的一次是連續9小時搶險。就在這種壓力下,科考隊員們24小時不間斷地測深海、采樣品、做實驗。
“海洋六號”也有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7月中旬,“蛟龍”號來到附近海域準備下潛,希望“海洋六號”協助測量深海數據,首席科學家劉方蘭當即安排并全程跟蹤測量。他告訴我,當年“蛟龍”號下潛7000米刷新世界紀錄讓全國振奮,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號”連續兩年提供技術支撐。那時,“海洋六號”連續4個晚上穿越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最終測出地球最深點應該是10923米。我問他,為什么不用國外最新數據,還要反復去測4遍?他說:“這就是科學,追求精準,我們要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如今“海洋六號”再次協助“蛟龍”下潛,劉方蘭把數據傳送過去,收到對方的郵件說:“‘海六’為‘蛟龍’保駕護航,默默奉獻,深潛英雄沒有你們的名字,勞動獎章找不見你們的身影。即便這樣,相信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對此,劉方蘭說,恰如“海洋六號”常年開展的大洋資源環境科考,其實都是最基礎的幕后工作,為的是在國際海底圈定中國自己的礦區,在大洋深處烙下“中國印”。
40多天很快過去了,我每天都認真寫隨船手記,把他們勇于擔當、團結進取、科學務實和無私奉獻的故事傳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這些人、這份事業。于是我申請了一個崗位 ,請求輪換凌晨1點到7點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風驟雨,我和隊員們拼命拉住止蕩繩,把1.2噸重的設備送到海底,把雙手插進冰涼的海底淤泥去采樣……我頭一次知道,原來戴著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繩索在手里翻滾也會鉆心地疼,原來熱帶太平洋的夜晚也會讓人感到刺骨的冷!我體會到,即便困乏到極點,鞋子和衣褲灌滿了雨水,依然要頂著濕冷的海風堅守崗位的艱辛。
現在,這艘船已經在深海連續奮戰了大半年。在實現海洋強國夢的航程中,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讓我的新聞理想在一線揚帆遠航!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記者到底是怎樣一種職業?如你問我為什么想做一名記者,接下來我講給你聽。
鄒XX是正陽縣慎水鄉賈余村人,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20xx年10月,他71歲的父親突發疾病撒手人寰,留給他的只有兩間漏雨的瓦房和一個患有重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媽媽”。年僅13歲的鄒XX不得不一人撐起這個家庭,洗衣、做飯、干農活、照顧媽媽。我們采訪時,XX剛好放學,13歲的他身高1.4米,體重只有25公斤,看上去要比同齡的孩子瘦得多。看著他在破亂不堪的小屋中熟練地淘米做飯,那種窮困到無奈的情景讓同樣出身農村的我也感到心酸。下午,我們去小XX就讀的.學校采訪,小XX正在講臺上朗讀他寫的作文。他說,爸爸在時,我不需要照顧家;爸不在了,我與媽媽相依為命,我洗衣、做飯、干農活,我是我們家最厲害的人!我要好好學習,等我長大了帶媽媽去世界旅游,讓媽媽成為幸福的人!
小XX的事跡在我臺播出后,社會反響很大,各級黨委、政府、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得知這個消息的那一刻,是我從業以來最開心最難忘的一刻,我第一次覺得記者職業是如此偉大而有意義。而這個與我無親無故的小男孩兒也從此烙在了我的心坎上,成為我時常想起的人。
除了這位樂天知命、好學苦讀、立志讓媽媽幸福的小XX,我常常想起的還有15年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義務為學生教授音樂課的朱玉梅老師;父親不幸殘疾、在母親的辛苦供養下考上大學、毅然棄筆從戎報效祖國的大學生軍人王漢禹;18年來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丈夫、用瘦弱的身體撐起苦難的家、用無悔的堅持詮釋夫妻真愛的農村婦女鄧小想。
一張張可親可敬的面孔,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時刻都在提醒著我、鞭策著我,有一個聲音在呼喚:我不能停下,我們要去傳遞更多的愛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要真真切切地傾聽群眾呼聲,要扎扎實實寫好每一篇稿子,要本本分分做好每一篇報道。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1999年7月,一個農村的大學畢業生自薦來到了xx人民廣播電臺。住著平均每天1塊錢合租房,吃著每頓不超過3塊錢飯菜。但工作起來卻一絲不茍,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工作充電。
那個年輕人,十幾年來,幾乎沒有因為個人原因請過一天假,甚至,結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點多鐘,趕回到工作崗位上了節目。那個年輕人就是我。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可以第一時間為受眾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20xx年3月4日,遼寧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閉了所有的交通。我和臺里的同事及時進行了溝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節目,我來報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風刮得讓人睜不開眼,我從大洼出發,深一腳,淺一腳地,跌倒了爬起。有時走幾步還要后退幾步。當時,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經淹沒了305國道兩側平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達田家的時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網要了一杯熱水,歇息了一小會繼續趕路。路上我連續發了3次現場報道,及時報道了雪情和沿線的交通情況。用了將近4個小時,既完成了報道任務,又成功到達單位。領導和同事們,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這樣才像個記者,在急難險重、突發事面前必須能夠沖得上去。我一個人付出了一些,卻讓數以萬計的聽眾了解到了真實的雪情。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里面縈繞著溫暖和濃濃的愛的味道。20xx年5月15日,xx市電臺與運輸管理處,要做一個“迎奧運、綠色出行”的特別直播活動。可是,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就在活動前一天,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動中,增加為汶川同胞愛心捐款環節。活動一開始,愛心就像潮水般向我們涌來。出租車“愛心車隊”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帶著溫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內。私家車也相繼停了過來,一位大姐從錢夾里掏出1000塊錢毫不猶豫地投到捐款箱內。一位大娘從二基地步行來到世紀廣場,從襪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動地說:“我老了,可以少吃點、喝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這個老太太也要獻上一份愛心……”外地的一位司機途徑盤錦聽到直播節目,讓人捎來200元,表達心意。一個企業家帶著墨鏡,走下車徑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話不說留下了3萬元。在活動即將結束的時候,社會福利院的老榮軍穿著軍裝,唱著社會主義也表達了濃濃的心意。整個上午的活動,我們為汶川籌集善款達20余萬。
還有這樣一個場景,讓我至今難忘。那是一位環衛工人在風雪里在沒有任何遮擋的情況下,就著水吃饅頭的情景。這個情景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為環衛工人做些什么。20xx年12月4日一場大雪過后,我和同事們走上街頭為環衛工人送去熱水。并通過電波號召臨街商網、企事業單位和住戶加入“溫暖小站”為環衛工人提供歇腳的地方。臺領導對此非常重視,要求廣播電視互動,新聞聯動。接二連三, 150余家“溫暖小站”出現在盤錦的城市鄉村。“溫暖小站”讓環衛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熱水、休息休息,她們不會說什么,只是感謝!淚珠在笑臉上滑落,溫暖卻在她們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網和遼寧衛視遼寧新聞對此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溫暖小站,溫暖了XX,溫暖了全城。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既能夠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又能又能為百姓提供服務,匡扶正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車的后備箱里,長年備有一雙靴子。記得,20xx年初冬,一位農民朋友給我們打來電話反映我市一鄉鎮,部分水利工程偷工減料,上水線水泥不堅固,存在豆腐渣情況。為了弄清事實的真偽,我和同事下了節目后,驅車加步行,兩個多小時趕到現場。在現場,農民朋友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沒想到你們能來,來得這么快,這么辦事兒,沒有你們這國家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就要受損了!” 來到上水線里,農民朋友脫掉水靴,光腳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給我換上,我執意不肯,讓他把鞋穿上。我輾轉騰挪,腳上沾滿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個小時,鞋崴壞了,腳也受了傷,但卻贏得了當地農民朋友對我們沉甸甸的信任!后經我們聯系國土資源、水利、鄉鎮政府等多個部門溝通取證,工程施工方對工程重新加固,問題得以解決。從那以后,我買了一雙長靴常年放到了車的后備箱里,每每到農村采訪,都會帶上它。我知道,身為記者,要想服務好受眾,首先要融入他們!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給了我傳遞正能量的舞臺,給了我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他人的機會。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風熱線》開播10周年的日子。從它的出生到10歲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邊。這么多年,我報道過3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兒媳的'“最美婆婆”羅榮芬。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張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時物歸原主的好的哥“胥繼東”等等。十年間,我和我的伙伴一起為盤錦的百姓解決訴求和政策咨詢超過了7萬件。因為我的執著和努力付出,盤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盤錦市勞動模范”的稱號,遼寧省廣播電視局授予我“遼寧省金話筒“等榮譽。而我的聽眾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義哥”等美譽送給了我。讓我更加感覺到身上使命和責任的重大。
我熱愛新聞工作,所以我要執著地走下去。 通過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聲音、我們的職業,讓更多的人得到關注,享受平等,擁有尊嚴。親密接觸和聆聽了更多新盤錦和盤錦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張張砂紙打磨著我的思想,讓我對新聞工作始終充滿熱忱與投入,對新聞職業始終保持敬畏與尊重。不管我們走得多遠,都不會要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來自于我身邊的故事。
就在19天前,湖南多地遭受到暴雨的襲擊,我們常寧也沒能躲過這一劫,暴雨造成洪水泛濫,但在滔滔的洪水中,我看見了一種精神:那是熱愛、責任、擔當,是義無反顧。
19天前,在那場突如其來的洪水中,我看見一個美麗的身影,一個扛著攝像機的美麗身影,在她的身上我真真切切地看見:那就是熱愛、責任、擔當,那就是義無反顧。
她叫曾娜,一個10歲小女孩的母親,常寧市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我的同事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熱愛就是風雨中的彩虹_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那一天,我看見她時,是20xx年7月2日早上8點。她就站在遭受內澇的泉峰小區的洪水中,污濁的洪水已經沒過了她的膝蓋,并且水位還在不斷上漲。洪水來勢兇猛,還來不及轉移的居民只能盡量待在地勢較高的樓層等待救援,駕駛沖鋒舟的民兵已往返多次,對受困群眾進行緊急轉移。
在水位即將淹到一樓窗頂的時候,一名受災群眾正用一條寬布帶綁在一名小孩身上,眾人齊力將小孩從二樓陽臺送到下方接應的沖鋒舟上。而這一刻,曾娜正站在被洪水淹沒的窗臺上記錄這驚險感人的畫面。當一股水浪打來時,她險些跌倒,但她的第一反應卻是護好手中的攝像機,繼續用鏡頭捕捉現場救援的一幅幅感人畫面。
曾娜姐身子嬌小,四肢瘦弱,每次一個人扛著好幾公斤重的攝像機和三腳架外出采訪,總顯得格外吃力。在7月2日這一天,她的專注、她的堅毅以及散發出的責任感,讓人感到她就是一名沖鋒的戰士!她采寫的《城區內澇緊急轉移受困群眾》第一時間在央視新聞播出,讓常寧防汛救災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作為防汛抗災報道的功臣,她也受到了市宣傳系統及臺里的表彰。
就在臺里舉行表彰活動的那天晚上,我發現娜姐越發瘦弱黝黑,透著一種隨時能被風刮倒的虛弱感。當時我想這或許是持續奮戰把她給熬壞了,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居然是懷孕了!懷孕兩個月!也就是說在7月2日抗洪搶險的'危急時刻她就已經有孕在身了!
這是一個好消息,可我們得知的第一反應是驚訝更是后怕!您可能不清楚7月2日那一天的水位有多高:最深處已經能淹沒到一個成年男子的頭頂,而坐在救援艇上還要捕捉救援畫面,可能一不留神就會栽進洪水中;您可能不清楚當時的水質有多臟:那是城市下水道倒灌的污水,是各種生活污水的混雜,里面含有各種細菌各種病毒,甚至是動物尸體!而實際上,就在當天,我們臺前往一線的記者好幾個都沾上毒氣,腿上、臉上至今還長滿水泡,這樣的條件下對身強力壯的男子來說都是一種挑戰,更何況是才懷孕兩個月的孕婦!后來我問娜姐:那一天你就沒感到不舒服嗎?她笑著回答:整個神經都拴在了抗洪搶險上,哪還有精力注意別的事情?
其實,進入媒體行業工作之前,我一直認為記者是伸張正義的勇士,是神氣的代名詞,可是工作后我才發現記者其實就是一個白加黑五加二的職業:起早貪黑、日曬雨淋、風餐露宿,這些詞形容記者再精準不過……這也讓我偶爾迷失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該繼續堅持。但是,娜姐一句簡單的話卻讓我幡然醒悟。她說:干哪一行都要心懷熱情,特別是我們這行!
是的,一個人必須發自內心的非常熱愛你所從事的事業!如果有了熱愛,當然會有夢想和愿望;如果有了熱愛,肯定會給自己定一個又一個目標;如果有了熱愛,絕對有辦法把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管面臨的困難有多大,永遠都不會輕言放棄。所以,在這里,我想說:因為愛,才有義無反顧的執著;因為熱愛,才有孜孜不懈的大義情懷。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這幾天,這句歌詞一直在我的耳邊回響。洪水風雨中,那個佇立的身影也一直在我眼前浮現,我仿佛看見在洪水退去的天邊正掛著一道絢麗的彩虹,而彩虹下的她是那么高大、那么美麗!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相關文章: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07-01
精選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07-02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范文05-12
【精品】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08-04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稿08-04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四篇07-03
關于好記者講好故事的演講稿08-04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六篇06-25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三篇06-30
有關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