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評課稿
《落花生》這篇課文是許地山先生回憶小時候和母親一起種花生,收獲花生后與家人一起品花生、議花生,從文中父親所說的話中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人。文章篇幅短小,語言文字樸實易懂,生活氣息濃郁。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黃老師執教的這一課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重視自讀自悟
本節課的教學中黃老師能夠根據不同的內容和需要指導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讀來加深理解。比如輕聲自悟讀、默讀、男女生互讀、教師引讀等。但不管是采取了什么形式的讀黃老師都注意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評價。特別是在學生評價時要讓學生評的有理由,說說從同學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這樣的訓練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讓他們知道說話要有理有據,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是我應該借鑒的。
二、重視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題目
在理解課文第10自然段的時候老師采取了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填寫:花生的長在地上,果實在地里,等到成熟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才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樹形,果實顏色,在枝頭,使人。由于課文內容好理解,這樣的設計就非常符合五年級學生的特點,學生能很快的找出重點詞語并根據這些詞語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不炫耀、不張揚、默默的奉獻精神。
【《落花生》評課稿】相關文章:
落花生評課稿07-01
《落花生》評課稿10-01
落花生評課稿11-19
落花生評課稿11-21
落花生評課稿[精選]07-28
《落花生》評課稿10-11
語文《落花生》的評課稿03-24
【精華】落花生評課稿07-28
【精品】落花生評課稿07-27
落花生評課稿【熱】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