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逃課的原因分析
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逃課的原因分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逃課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原因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社會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產生很多對新型人才的社會需求。然而我國的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更新滯后,滿足不了學生的要求。這使得許多大學生產生“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常常逃課。也有部分學生為了以后的發展,去學一些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比如考證等,為將來積累資本。
(二)管理原因
高校擴招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學生數量的急劇膨脹。然而學校的硬件條件和教學管理資源并不能與人數的發展成正比。大班上課,學生過多,為考勤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大教室的擴音設備也不理想,坐在后排的學生聽不清內容,于是感覺上課不上課區別不大,選擇逃課。同時,任課教師及管理人員對學生的出勤也疏于調查,使得學生逃課更加肆無忌憚。
(三)教師原因
1、教師缺乏個人魅力
教師的教學,包括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師生關系等對大學生是否上課有直接的關聯。有些老師講課沒有特點,不能吸引學生。調查顯示,學生喜歡聽人格魅力強、博學多才、表達清晰、照顧學生情緒的老師。如果任課老師講課毫無新意,不管效果,便不能把學生拉回課堂。另外還有些教師責任心不足。
2、老師教學方式單一,照本宣讀課本
大學授課老師均有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所講內容均有一點照本宣科的味道,大學授課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借助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采用PPT投影。對于老師來說一方面減少了其備課的時間,另一方面也節省了板書的時間。但同時對于學生來說,由于投影光線昏暗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壓力。
(四)學生原因
1、學習動機不明顯
學習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心理動因,是認知學習的最重要的必備條件之一。現在許多大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缺乏學習動機。進入大學后,他們對大學生活沒有合理的規劃,僅憑興趣愛好和個人想法決定學習、生活方式。但由于目標追求比較模糊,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大學生常常表現出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效仿其他人逃課行為。最終出現了大量逃課的現象。
2、環境適應不良
有些學生因為不能適應大學生活而自卑,尤其是南方同學來到北方上學,心理上有一點的不適應與自卑感,或者陷入各種人際交往的矛盾中,無法安心學習,因此通過逃課來排解不良情緒。還有的大學生認為現實的大學生活與理想中完全不符,無法面對現實,他們往往沉醉于自己理想的事情之中,而去逃避現實的大學生活。
3、學生會社團事務繁忙,請假真實性有待考證
大學里老師經常抱怨收到各種假條,往往都是些事假和病假,在大學中老師經常抱怨最多的假條并不是病假,而是由于學生會或社團事務繁忙,不得不請假的假條,而往往這種時候請假的還不總是一個人。在大學,為了開拓學生的課余學習生活,由學生自行組織社團,或者由學院開展相對應的活動。往往每次開展活動必然會占用學生的時間,甚至有時候會占用學生的大量時間,這種時候有些學生就會打著學院或社團的假條公然請假,這些假條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對學生的影響深遠。
大學生隱性逃課現象的影響
(一)擾亂課堂教學秩序,影響教師教學效果
大學生隱性逃課在課堂上的表現為不認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與教師的互動,甚至出現聊天、睡覺等行為。學生的這些行為會擾亂教學秩序,也分散著教師的注意力。有責任感的教師需要中斷教學,對隱性逃課的學生進行提醒和糾正,這樣也打斷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了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
(二)降低學習興趣,影響學生自身的發展
隱性逃課對學生自身學習及心理發展都有不良的影響。大學是傳授高深學問和精湛技術的場所,大學階段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連貫性及系統性。一個專業體系需要許多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專業課程支撐,這些課程的廣度、深度和高度也都是漸進性的。學生長期在課堂上隱性逃課,容易導致其學習興趣減退,造成學生被動地去教室上課。長此以往,一門課程沒學好,相關課程也會學不好,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也會崩塌,最終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徹底喪失甚至出現厭學的惡果。
(三)不利于師生共同體的建構
大學課堂教學也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尤其是一些理論性較強、枯燥的課程更需要師生互動。大學課堂出現學生隱性逃課,授課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吸引學生興趣、是否做好與學生的互動、是否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出現隱性逃課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風格及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學生就選擇不認真聽甚至不聽,這種現象也附帶著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情感指向不歡迎或不喜歡,造成師生關系疏遠。學生出現隱性逃課也是對教師的不尊重,面對沒有回應、沒有互動的學生,教師體驗不到認同感、存在感和價值感,教師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受到挫傷,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漸行漸遠,不利于大學師生共同體的形成。
應對大學生逃課的策略
1.改革與完善專業招生和教學模式摒棄掉傳統的專業招考模式,建立更加適合學生的專業招生模式。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讓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特長和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擴大大學生自主選課的空間。為使學生合理地調整個人發展計劃,適應在校期間的學習安排,針對教學體制的弊端,一方面,應大力推行和完善學分制,建立彈性學分制:另一方面,優化課程設置,提高課程的實用性,擴大選修課的范圍和數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選擇自己興趣所在的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自主發展的需要。
2.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由于許多大學生從高中來到大學,對于各方面的轉變會表現出一定的難適應性,如果不正確引導,學生們就會出現消極反應。因此,班主任、輔導員與學校心理咨詢師應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加強學生的學習目的與動機的教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明白大學“60分萬歲”已毫無意義,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另外,也要加強對貧困家庭學生的教育,幫助其解決心理壓力,克服困難,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社會兼職的關系。
3.教師不斷完善及提高教學魅力課堂教學質量是由教師來體現的,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單向縱深為止,讓學生有思考余地,有創新的期盼。態度決定效果,只要教師愛崗敬業,把教學作為人生事業來做,不僅要“傳道”,還要“解惑”,關心愛護學生,以“心”吸引學生,是杜絕學生逃課行為的保障。
我想,未來的我們一定不會再逃課,因為上課會比逃課有趣的多,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