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志愿中文類專業報考分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考報考熱門專業分析
市場要“蛋糕”學校供“饅頭——熱門專業緣何屢亮“就業紅牌”?
又是一年畢業季,不少高校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剛走出校門尋找工作就“步履維艱”。由于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熱門專業屢屢被亮就業“紅牌”。“畢業即失業”的難題究竟該如何破解?
“熱門專業”被亮“就業紅牌”
“我最想讀廈門大學的英語專業。”北京應屆高考生王雨涵一直緊張等著自己的高考成績,她在考前填報志愿的時候,毅然填上廈門大學最熱門的三個專業“英語、國際金融、會計”。殊不知,這些金牌專業都已被列入就業“老大難”行列中。
據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動畫、法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語等專業成為2013年本科就業紅牌警告專業。其中不少專業連續三年都是就業“紅牌”專業。報告中稱,所謂就業“紅牌”專業,即代表這個專業的畢業生“低就業、高失業、低薪酬”。
“四年前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覺得這個專業熱門,好找工作,但上了大學就聽人說這專業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務員,否則就沒什么出路。”吉林大學應屆畢業生于躍至今還沒有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很是著急。
與于躍一樣,天津外國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馮杰也在為工作發愁。“當初考大學,看中的就是英語專業是學校中的金牌專業,錄取分數也高。但沒想到,畢業時,我們這個專業的就業率還不及其他小語種專業。
然而,不少高考生家長仍舊對記者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讀英語、生物工程等已經亮了就業“紅牌”的熱門專業。當被問到是否知道這些專業已經遇到就業難題時,家長們紛紛搖頭。
專業“熱面孔”緣何遭市場“冷臉”?
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顯示,至今年4月,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本科畢業生35%,總體簽約進度較去年同期下滑明顯。
然而,有不少招聘企業對記者表示,經濟形勢再不好,他們對于優秀畢業生還是有很大需求的,但大多數學生基本工作能力遠未達崗位要求。
記者跟隨英語過八級、還在英語演講比賽獲獎的畢業生趙瑩應聘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當面試官用英語出題面試時,她講出來的是磕磕巴巴的中國式英語。
“一看她就知道缺乏實踐,沒有與外國人交流過。我們需要的是熟練掌握英語,并能懂得一些國際貿易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顯然她并不符合我們的崗位要求。”這家公司面試官對記者說。
“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而高校提供給我們的大多是連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滿足的畢業生。”長春金達電子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趙樹杰說,“這就好比企業要高級蛋糕,高校提供的卻是饅頭。既然高校生產的‘產品’不是市場所需要的,這‘產品’又怎么會有銷路?”
“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其中有經濟形勢不好,企業縮減了招聘人數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點是,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許多高校還沒有真正形成招生、培養、就業的一體化觀念。”吉林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鐘新認為,教學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導致畢業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
合理設置專業提升綜合素質
“無論什么時候,畢業生的能力一直都會是‘硬通貨’。”吉林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副主任閆國棟說,“高就業率專業并不意味著每個人只要讀了這個專業就能找到好工作,就業率低并不代表無法就業。找不找得到工作,找到什么樣的工作,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學生個人能力,畢竟‘是金子終究會發光’。”
為了解決專業和市場對接的難題,鐘新認為高校應該合理設置專業,不應只把辦學成本低的專業作為擴大招生的突破口。同時對于已經開設的一些所謂“普適性”專業,高校應該多為學生創造優秀的學習機會,鼓勵學生更多參與社會實踐,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專家們建議,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軌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建立起高等教育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調整機制,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就業“紅牌”專業的發展規模。
“不管未來的情形多么糟糕,我們終究要回歸現實,充實自己。沉浸在過去把大學生等同于天之驕子的夢境中,對于解決問題沒有絲毫意義。”畢業生劉鯤鵬對記者說。
【高考報考專業分析】相關文章:
高考志愿中文類專業報考分析07-03
高考報考熱門專業07-02
2015高考報考熱門專業06-27
高考報考最熱門專業06-27
高考適合女生報考的專業07-02
高考專業報考指南08-04
最適合女生報考的高考專業07-02
2023年高考報考熱門專業09-03
高考文科冷門的專業分析07-02
應用統計學專業碩士報考分析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