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評課稿
《鄉下人家》評課稿1
《鄉間人家》是人教版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組的專題是墟落生存。隨著課文的形貌,像踏在彎彎曲曲的鄉間巷子上,那些儉樸的農舍前,掛滿瓜架的是青、紅的瓜,質樸而美麗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蔥的`竹林,母雞帶著小雞們在林中悠然地覓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樂的小竹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曼妙畫面就裊裊地從屋前流淌著的小河中來到你的眼前目今文章語言清新,富有生存情趣,容易使門生孕育發生情緒上的共鳴。
荀老師執教的《鄉下人家》一課,在講課過程中,注重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文本,比如,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探”字時,荀老師用換詞的方法加以理解,學生有的說可以換成“冒、鉆、伸”等詞語,緊接著,老師學生讓說一說“你覺得哪個詞好?”學生說用“探”更能把小竹筍的頑皮、可愛寫出來。看來,用換詞語的方法更能促進學生對作者用詞準確性的理解。老師在理解鮮花輪放時,荀老師出示依著時令,順序開放,分男女生比賽讀,讀出獨特。老師還引導學生回憶課文《花鐘》,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的發現,也是來源于生活,這里能夠聯系舊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是,在老師總結引導的時候,建議這里應引導寫法,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才能發現美,并用文字表達美。對于學生在回答問題方面,建議針對一個問題多找幾位同學,有利于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能促進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有助于課堂問題的生成,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鄉下人家》評課稿2
《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課文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荀老師和魏老師同時執教了這一課。兩個人從不同的角度設計教學,各有千秋。
一、抓主線,通脈絡。
教學中,魏老師抓住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展開教學。概括出文章從“植物、動物、人們”三方面介紹鄉下風景。讓學生初讀課文就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把握住了文章結構,對閱讀和寫作都有幫助。
二、講學法,重感悟。
針對文章兩處植物,兩處動物,兩處人們生活的描寫,魏老師以第一自然段為例,采取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總結出“讀、想、畫、寫”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交流句子,想象畫面,談感受。使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三、不足之處:
這節課魏老師大約延時5分鐘。總觀這節課的教學,并沒有啰嗦費時的地方,主要是課堂教學內容安排較多,哪個方面都想兼顧,不舍得取舍,這樣反而使課堂教學顯得沉重綿長,畫蛇添足。這也是好多老師的通病。
【《鄉下人家》評課稿】相關文章:
鄉下人家的評課稿06-24
《鄉下人家》評課稿07-16
《鄉下人家》評課稿08-04
鄉下人家評課稿04-22
《鄉下人家》評課稿【熱門】07-04
鄉下人家評課稿【優選】07-14
(優秀)《鄉下人家》評課稿10-03
《鄉下人家》評課稿【熱門】10-13
《鄉下人家》評課稿3篇(精選)10-16
鄉下人家評課稿6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