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硯藝術新生命的催生者簡介
趙桂炎的作品是獨具一格的。每制一硯,他都“先對選定的硯石,從石質、結構、石品分布等研究透徹,在賞石過程中產生創作靈感,然后對作品進行構思,追求一種物我交融的境界,”由于他是用心力去感悟物象的內涵,因此,你會覺得“這方硯是他的”(黎鏗語),很難找到跟他的作品似曾相識的面孔,這在頗興克隆之風的時下,著實難能可貴!
山中一片云硯
試看《山中一片云》硯,作者在五彩石皮上部剖開一片云的形態作硯堂,硯堂中的浮云凍又借喻一片云,“天工”與“人工”偶合,有雙重借喻之妙。然而,這并不是作者的最終目的,他以自由自在漂浮的云彩借喻心中的思緒,隨著浮云去尋找心跡,回味多彩的人生,寄予對理想的憧憬與追求,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完成形、意、神的藝術表達。
趙桂炎的作品是有生命的。這位畢業于廣東工藝美術學校,深造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老科班”,深知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他一刻不離開現實生活,在硯道上感悟藝術的真諦。搜集素材,提煉內容,藝術概括,升華主題是他一貫堅持的創作原則;他長期任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崗位使命又凝練了他的職業本性,“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他時刻不忘自己作為藝術研究者,以創新意識去塑造、催生藝術新生命是自己的責任。通過刻苦的創作,一方方活脫脫的新的藝術形象在他的刀筆下創生:《孕》硯、《煉》硯、《萌》硯、《夢》硯、《暢游》硯、《火太陽》硯、《祝福》硯等,都是他近期獨具個性的佳作。如《煉》硯,作者借用石皮巧飾熊熊烈火,以“煉”字點題,說明新與舊的更替,美對丑的取代,生與死的輪回,都必須通過“歷練”的過程,使人聯想起郭沫若的“鳳凰涅盤”,想到了“在烈火中永生”;又如《暢游》硯,作者故意讓美麗的金魚群置身窄口金魚缸里,使“暢游”的主題,無憂無慮的魚群與束縛自由的背景相矛盾。這是作者目睹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破壞造成了環境對自身生命的威脅,從而產生的一種情感的宣泄,再賦予硯面題詞,很富漫畫味;《夢》硯則是一種很有趣的表現手法:作者以魚腦凍借喻人腦,通過人物頭像中迷乎乎的眼神和充滿快意的微笑來表現夢中美的人和美的事,暗示大腦的思維活動……
讀趙桂炎的系列作品,一股濃濃的清閑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使人感受到真實的客觀存在,感受到生命的靈氣。有生命的藝術才能永恒,才能成為經典。也許,他在義無反顧地尋找、探索著這條艱難的硯道。
【端硯藝術新生命的催生者簡介】相關文章: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端硯藝術展覽作文07-01
動畫(藝術類)專業簡介07-01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簡介06-28
幾大藝術國度的熱門專業簡介07-03
英國的藝術類專業簡介范文07-02
求職面試:陌生者互“提攜”07-11
多媒體藝術博物館路線和簡介07-03
三國人物于禁簡介及藝術形象01-28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校簡介06-27
最新英國熱門專業環境藝術專業簡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