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評課稿
《蝙蝠和雷達》評課稿1
9月18日聽了于xx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上冊講讀課文《蝙蝠和雷達》,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了訪生學的應用----蝙蝠夜間是憑什么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三次科學實驗,蝙蝠、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間的聯系是這篇課文的教學要點,為達到要求,與老師采用“閱讀思考、討論探究、方法指導、小組合作”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文,從而達到引導學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徹地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為達到要求,于老師采用“閱讀思考、討論探究、方法指導、小組合作,學生介紹”等方法引導學生杜文,提出問題,從而達到引導學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時,共分四步進行:第一采用讀、問、想、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提問題,針對大家共同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讀書解決,使學生明白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從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第三指導學生揭開蝙蝠探路的奧秘。蝙蝠發出和接收超聲波這一內容比較抽象,為使學生易于接受,于老師采用“朗讀課文、 看演示圖片、說原理”的方法, 幫助學生具體理解其奧妙,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中,于老師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讀,抓住本單元的訓練項目進行教學,使語文課堂更顯語文味,更具魅力。
《蝙蝠和雷達》評課稿2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課文,課文層次清楚,脈絡清晰,是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去寫的。這是篇老課文,但是在部編新教材中,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完全變了。聽了于老師的課,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教學目標明確,目標的達成緊扣單元主題。老教材的教學目標是理解科學家怎樣在蝙蝠啟發下,一步步研制出雷達來的,在此基礎上理解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而新教材卻是以學會提問題為主要目標。這節課,于老師始終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板書課題后,于老師問“它們有什么關系”,初讀課文,又啟發學生“你會提問題嗎”“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之后,于老師總結,“他是從哪方面提出問題的”“要學會題有價值的`問題”。
自學時間充足,學法指導詳實。學生合作學習時,于老師明確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寫問題清單!鞍研〗M問題按照不同的角度分類”“每個角度選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問題清單中”,這樣的自學化難為易,使學生有法可依,易于掌握。并且留給學生的自學時間充足,訓練扎實,效果明顯。
這節課由表及里、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于老師老課新上,如一股清流,給人一種新穎的感覺。
【《蝙蝠和雷達》評課稿】相關文章:
《蝙蝠和雷達》的評課稿07-01
《蝙蝠和雷達》評課稿07-06
《蝙蝠和雷達》評課稿10-11
(精選)《蝙蝠和雷達》評課稿4篇10-16
《蝙蝠和雷達》評課稿3篇08-05
蝙蝠和雷達作文10-20
《蝙蝠和雷達》教學實錄07-02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后記07-03
蝙蝠和雷達教學后記07-03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