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紅拳的歷史起源與流派
紅拳的起源與流派
紅拳歷經千百年風雨滄桑,它以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藝并存、以撐補撐斬為其母、勾掛纏粘為其能、化身閃綻為其妙、鉆身貼靠、腿法凌厲、刁打巧擊為其法,享譽武林。紅拳傳域甚廣,有豫紅、隴紅、川紅、滇紅、晉紅、魯紅等,尤以關中最。
起源
紅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西周灃鎬盛行“武舞”“角力”。秦時三輔(今陜西關中一帶)盛行,“手搏”“擊劍”長安附近尤甚,并以對練套路娛樂提高技藝(見《中國武術史》)。又據《史記.張儀傳》記載:“秦人秦聲,舞秦舞擊缶彈箏,擊膊拊髀”,說是秦王嬴政打完勝仗后的慶功宴上,武士“擊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慶賀,這與現紅拳演練套路中“放炮”、“十大響”的有著同樣的表現形式,與民間流傳的紅拳諺語“擊皮為鼓”也同出一轍。“擊膊拊髀”體現秦人粗獷豪放,既練了“拍打之功”,又練了“撐斬之法”紅拳以“撐斬為母”撐斬是紅拳拳法的精髓。唐代紅拳拳法稱謂“唐手”“角抵”,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都自稱“十五好劍術”。唐代郭子儀、薛仁貴、都是陜西出的名將。
流派
紅拳是山西、陜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這是眾所公認的。在陜西境內又以潼關、大散關為標志分為“關東紅拳”、“關中紅拳”和“關西紅拳”三支。據說陜西境內不少拳術派列,大都是在“關中紅拳”的基礎上演變的。“關中紅拳”以“小紅拳”、“大紅拳”、“二路紅拳”“太祖紅拳”、“粉紅拳”“六趟”、“六架勢”“炮錘”、“四八錘”、為中心習練者最為廣泛。
創始人
紅拳套路的形成應在唐末宋初。據陜西紅拳師承世代相傳得名于陜西西岳華山。據傳,陳摶(陳摶歷史上確有其人,生于唐末。原籍亳州真源今安徽亳縣境內,入長安考進士落榜,“五代”時隱居華山修道。后周世宗曾請他做官而固辭不授。北宋太宗時賜號“希夷先生”,他所著的《無極圖》現還刻于華山石壁。陳摶為道家崇敬,專稱為“陳摶老祖”)應舉失意,心灰意冷便入華山隱居修道起來。一日他碰到了一位入山砍柴的老樵夫,見年紀有七十多歲了,但身體強健,走路快捷。陳摶上前行禮,詢問此地風俗情況,老樵夫簡略告知。以后又經常碰面,兩人也就熟悉了。有一天碰面后老樵夫對陳摶說:“深山中常有狼豹出入,看你很善良,但文弱體單,我愿將當地先輩祖傳下的一套拳術招法傳授于你;一則防身,二則對修心養性強身健體也很有益處,你我有緣,不知你意如何?”陳摶聽后甚喜,將老樵夫請到他隱居之處,以師禮相拜,請予傳授。老樵夫也很高興,從這天開始規定每晨向陳傳傳授拳法與練功于華山東峰上。
時間過的很快,陳摶學武習拳已數月有余,他已基本掌握和熟練了。一天他向老樵夫說:“師父,你傳授我的拳術叫什么名稱?”老樵夫聽后哈哈大笑的說:“先輩祖傳未說拳名。今先生問及,我看你要立志修道成仙,說明已看破了紅塵,但老夫乃是一凡夫俗子,紅塵中一介百姓,也不想修道成仙,我給你教的拳路招法,實際上在我們當地就流行著。你問的好,此拳應叫何名?我看,既是人間紅塵中的拳法就叫‘紅拳’吧!”民間還傳為宋代把套路稱為“使拳”,把棍術套路稱為“使棒”,陜西方言稱“耍拳,耍棍”,由于關中拳在當時耍的紅火,后被稱為紅拳。紅拳也有艷美、吉祥之意。
【紅拳的歷史起源與流派】相關文章:
關于陜西紅拳的歷史發展03-14
歷史:楷書的起源06-28
排簫的歷史起源06-27
瑜伽的起源歷史03-31
茶的歷史起源03-27
食醋的歷史起源08-10
中國綠茶的起源與歷史03-24
中藥的歷史起源講解03-21
版畫的歷史起源簡介04-04
太極拳的發展歷史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