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會做人處事讀后感(通用3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會做人處事讀后感(通用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會做人處事讀后感1
這是一本高長梅的作品,我覺得這是一本傾注愛心與智慧的書,是一本讓我們知道如何做人的書。里面有很多故事,其中最讓我領悟的是《聰明的間諜》,這個故事里面的'間諜真的很聰明,他以超凡的自制力在關鍵時刻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挽救了他的自由。
約束和自由,看起來是對立的兩個詞,但其實他們是和諧統一的。沒有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有人因為所謂的“自由”觸犯了法律,但得到的卻是更大的約束,甚至被剝奪了生命。自由不是放任,而是在一定的規則下所享受的權利。
自由,是每個人都渴望的。比如,我們現在的小學生,被家長、老師布置得作業壓得喘不過起來。在周末,要上補習班、課外知識班。我們就像籠子里的小鳥,一直渴望自由,不過,有苦總會有甜,雖然,我們期待自由,但是,我們先要努力爭取好成績,不讓父母擔心。
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事:教會了我修養,教會了我如何合作,更教會了我如何懂得尊嚴。
這本書,真好。
學會做人處事讀后感2
《讀論語學做人做事》一書,選取《論語》中與做人、做事有關的語言及其注解,加上貼近生活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讀來使人感受到先哲們積極的精神和揮灑自如的處事方法,領略到一種聰慧而理智的做人處世之道。
從書中我感悟到,人來到這個世界,籠統的講,就是要做好兩件事:做人,做事。“做人”側重于品德,就是常說的為人處世,個人修養等;“做事”側重于能力、方法與技巧。可是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不能把做人和做事很好的統一起來,做人缺少做事的本領,做事又缺少做人的品質,使人生之路上留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缺憾。
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有些人更是為眼前利益,拋棄了做人做事的.準則。而今,再讀《論語》,會從中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堅實基礎和為人處事的價值依據,擺正人生的航向。“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告訴我們正直是立身之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告訴我們做人要誠信;“巧言令色。鮮矣仁。”點明為人處世要表里如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贊揚了積極進取的精神……閱讀中,先哲們睿智生動的語言仿佛回蕩在耳邊,時時提醒著我。
《論語》對于我們教育教學的價值也同樣巨大。有人說“教育是人之為人的事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質。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成為吸收知識的機器,而無做人做事的準則,那將是多么可怕與可悲的事情!據媒體報道,當代社會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升高,作為老師,作為長輩,我們都應高度重視對少年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種下善良的種子!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成果碩大而豐富。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摘取精華為我所用,與孩子一起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習那閃爍著智慧光輝的做人處世的規范與方法,共同創造幸福的人生!
學會做人處事讀后感3
讀了《學會做人》這本書之后,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一個這樣的人:
1、做個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就像《子路借米》中的'子路一樣。父母給予了我們很多很多,需要我們的回報卻很少很少。一聲問候,一句祝福,遞一杯熱水,送一束小花……父母就倍感欣慰、快樂和幸福,這樣我們的家庭就會充滿溫馨,其樂融融。
2、做個有擔當的人
勇于承擔責任是美德,就像華盛頓一樣。責任有時候很小,小到黃香溫席,孔融讓梨;責任有時候又很大,大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學生,遵守校規校紀,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就是我們的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所處的身份,盡到自己的責任,我們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做個關愛他人的人
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就像閆歡同學說到的兩位農夫兄弟一樣,你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別人也會關愛你,幫助你。人與人之間要充滿互相幫助的熱心,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熱情,更加絢麗多彩。
【學會做人處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職場新人原則學會如何處事07-02
李嘉誠的處事哲學02-17
作文:學會做人老實和聰明07-06
社會處事座右銘07-05
職場美女的處事哲學07-03
職場的為人處事07-04
處事的哲學名言10-29
職場高人處事的秘訣07-02
職場說話的處事技巧07-02
職場女生的處事哲學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