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交融誰能抵制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化交融誰能抵制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評委質疑歌手沒有守住文化的純正,歌手反駁因為聽眾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外國人,二者的爭論讓我不禁想起詩人北島對傳統的描述:傳統是一張航空照片,山河都縮小成樺木的紋理。而如今樺木紋理交疊呈現,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有什么值得爭論的?與其爭論誰是誰非,還不如看清其背后的本質文化的交融。
豈止是傳統音樂可以夾雜英文演唱,就是元宵節與情人節也不期而遇了,這場相會本來就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一次潛行于歷史中漫長等待后中西文明的相遇。當你苦惱于家人和佳人時,當你一手拿湯圓一手握玫瑰不知如何抉擇時,何不帶著佳人回家一同陪伴家人呢?何不讓中西文化來一次盛大的會面呢?為何偏偏以傳承文化的名義擔憂文化入侵呢?
既然并非文化侵略,又為何要以防備之心、抵抗之意去對待呢?當有些人怒言故宮中的美國咖啡館應滾出故宮時,自己是不是正將故宮留在日本相機的取景框中,又把紀念品塞進法國的名牌包里呢?那些貌似滿腔的愛國血隨處潑灑,是在抗拒咖啡,還是在抗拒美國呢?是不自信的病入膏肓以致將自己臆想成文化的受害者,還是前朝宮中復現前朝的閉關鎖國呢?如果那些口口聲聲控訴著文化侵略的人抗拒回答這些問題,那至少應該理性地探求:如果真的是侵略,那又是什么遭到了侵略?
由此不由得讓人想起大儒王國維之死。有人說,現代中國從未產生過走得這般前面又涉獵如此豐富的博學者,但王國維還是沉湖了。關于他的死,有殉清說,有殉文化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預見,卻還是做了中道棄世的魂。如果王國維能正確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他的睿智,積極作為,也許他會成為另一種文化的先驅。
文化現象與文化產物,都是由物質與精神相互依托而存,缺一不可。譬如故宮,若物質湮滅,那前朝不過是遺民早醒的夢;若精神無憑,那故宮不過是病老磚石草木的堆砌。由是以觀,異國而來的文化,并未侵略哪一部分,也不能侵略哪一部分。有人或許說是異國文化擠占了本國文化的生存空間以至于侵略,而這番言論正如異國的小說家羅森所說,是在信誓旦旦地保證精神存在界限。
既然他國文化并非以侵略之姿進入,那我們又何必扮作文化的受害者,從而手持自制的正義旗,去抵抗不同姓的期許與善意呢?樺木的紋理,若是將之粉碎焚燒拋灑,又如何追求琴瑟和鳴的群英薈萃呢?
文化交融,無須抵制,而誰又能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