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技的力量議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技的力量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科學史上,有許多發明創造堪稱“第一”,但細究起來,其實并非是“空前絕后”。
弗萊明是青霉素的發明者,不過在他之前,有不少人已經注意到霉菌能夠抑制葡萄球菌菌落的現象。早在弗萊明出生前七年,有一個叫羅培斯的人,就在實驗室里見到過這種現象。日本科學家古在田直,也早就作過類似的觀察。
還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琴納不是第一個給人種牛疽以預防夭花的人,哈維不是第一個提出血液循環假設的人,達爾文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哥倫布也不是第一個到美洲去的歐洲人……
但是,所有這些人,又被公認為“第一”。因為正是這些人,窮究前人的發現,綜合前人的成果,發展前人的設想,終于到達了成功的里程碑前,因而光榮的桂冠理應歸于他們。
對于那些有著先期發現。然而未能深究出結果的人們,科學史上公正地稱他們為“設想的先驅”。“先驅”,也是光榮的稱號,雖然由于種種原因,“第一”歸于他人,但如果沒有這些先驅者開拓道路,他人往往就難于躍居“第一”。
既是“第一”,又不是“第一”,而且,這“第一”也決非“唯一”。在“第一”以后,后來者又把認識真理的道路,開拓得更廣更長。
倫琴發現X射線之前,至少已經有另一位德國科學家克魯克斯注意到這種射線的存在。倫琴所研究的X射線,就是以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克魯克斯管中放射出來的。由研究X射線的放電現象,導致發現了第一個基本粒子—電子。于是,多少科學家聚合到這里,一齊行動,叩開了近代物理學的大門。帶和外科大夫的雙手,使得大批手術病人免去了死于傷口感染的厄運,,在外科醫學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這真是蔚為壯觀的連續性鏈條。在真理發展的長河中,在過去、今天和未來,這種鏈條又有多少?
遨游在真理發展長河中的人們,誰都有希望成為這鏈條中的一環。人們總是把熱情的贊辭首先奉獻給“第一”。當然,“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們所付出的辛勞最多,作出的貢獻最大。先行于“第一”之前的人們,雖然沒有得到成功的盛譽,但不必因此而嘆息,而追悔。如果確曾為“第一,的出現作了鋪路石子,那就可以問心無愧地說:“第一”的成果,是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共同財富。站在“第一,后邁的人們,更不能因為“第一”已經他屬而懈怠,因為真理的長河是決不會窮盡的,它必然要求擴大“第一”的成果,必然會召喚和造就新的“第一”,必然會磨礪更多人的意志,去開創永無止境的光輝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