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BP機系統專業知識培訓總結2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BP機系統專業知識培訓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BP機系統專業知識培訓總結1
通過這次5天時間的bp機系統知識培訓,我收獲了很多。在之前的發動機基礎,電器基礎,液壓基礎上,對沃爾沃設備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和理解。并對vcads和matris的功能和使用進行了學習和補充。
下面是我對這幾天學習的知識總結。
一、bp型機與b型機的區別。
1、bp型機濾芯位置集中于液壓泵附近,便于維護和保養。
2、bp型機g模式h模式功率提高百分之五。
3、bp型機發動機e—ecu升級,由ems1升級為ems2。
4、bp型機電瓶箱上側取消了安全啟動繼電器,主挖開關已取消。
5、發動機排放標準tier2升級為tier3后的設備增加了iegr閥內置廢氣再循環系統,廢棄排放水平更低。
6、bp型機燃油噴射系統,采用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可以實現精確連續的供油,排放水平降低。
7、bp型機配重采用可回收材料裝配式,反光面積更大,更易識別。
8、bp型機新型冷卻液膨脹水箱,安裝在了發動機上側,保養更加方便。
9、bp型機發動機冷卻模塊更換了材料,由銅變為了鋁,固定式冷凝器。保養更加方便,冷卻性能更高。采用轉動式油冷卻器,開啟角度寬。
二、d6e和d7e發動機所有的傳感器如下。
1、增壓空氣壓力/溫度傳感器,位于進氣管。
2、機油液位/溫度傳感器,它安裝于油槽底部,可以從外部拆裝。
3、曲軸轉速傳感器,位于發動機油泵的`蓋子上。
4、機油,油壓傳感器,位于機油過濾器殼體內。
5、進油壓力/溫度傳感器,位于空氣過濾器和渦輪增壓之間。
6、燃油壓力傳感器,安裝在主燃油過濾器殼體上,測量主過濾器后的燃油壓力。
7、凸輪軸速度傳感器,位于正時齒輪箱內。
8、冷卻液溫度傳感器,位于汽缸蓋中。
9、冷卻液液位傳感器,位于膨脹水箱中。
10、油軌壓力傳感器,位于燃油油軌前端,測量油軌中的燃油壓力。
11、燃油水分傳感器,安裝在預濾器上的油水分離器缽底部,測量缽中的水位。
三、油軌壓力傳感器,會檢測燃油壓力,油軌壓力在每次噴油時都會在500到1400bar之間變化。
油軌限壓閥prv是一個機械安全部件,在1950bar時打開,并保護系統不受可能發生的故障所造成的超壓損壞。
四,性能測試。
1、大臂速度提升或下降測試。1在堅硬平整的路面,2設備水溫在50攝氏度,3設備空載,4p模式著車,5手柄行程一步到位。
設備姿勢在看液壓油的姿勢,大臂油缸收回,小臂油缸收回,鏟斗油缸伸出。
大臂提升或下降時開始計時,行程終了停止計時,測3次取平均值。
2、小臂伸出或收回速度測試。1在堅硬平整的路面,2設備水溫在50攝氏度,3設備空載,4p模式著車,5手柄行程一步到位。
設備姿勢為,大臂油缸伸出,小臂位置與大臂垂直,鏟斗伸出,底部與地面50公分。此時可做小臂的伸出和收回的速度測試,同樣測3次取平均值。
3、鏟斗伸出或收回速度測試。1在堅硬平整的路面,2設備水溫在50攝氏度,3設備空載,4p模式著車,5手柄行程一步到位。
設備姿勢為,小臂豎立并垂直于大臂,鏟斗到地面最低位置相隔50公分,此時可以做鏟斗的伸出和收回速度測試,同樣測3次取平均值。
4、回轉速度測試。1在堅硬平整的路面,2設備水溫在50攝氏度,3設備空載,4p模式著車,5手柄行程一步到位。
設備姿勢為鏟斗油缸伸出,小臂油缸伸出,大臂油缸伸出。測3圈勻速轉動。
5、行走速度測試。1在堅硬平整的路面,2設備水溫在50攝氏度,3設備空載,4p模式著車,5手柄行程一步到位。
設備姿勢為鏟斗油缸伸出,小臂油缸伸出,大臂油缸伸出,鏟斗最低位置到地面1米。
h高速,行走20米勻速過程計時。
l低速,行走20米勻速過程計時。
注意;大小臂漂移量測試間隔為5分鐘。
五、空調系統內制冷劑的工作循環路徑如下。
壓縮機——冷凝器——干燥罐——膨脹閥進口——蒸發器——膨脹閥出口——壓縮機。
干燥管上有個壓力開關,在2—32公斤力之間是導通的,此時壓縮機有電源供給,可正常工作運轉。
蒸發器上有通風管道溫度傳感器,給空調面板一個反饋信號,完成溫度調節。若此傳感器損壞,壓縮機則不制冷。
膨脹閥出口側,有感溫物質石蠟,可隨出口溫度,調節進口的開度。
此外,空調系統還有一下這些傳感器。車內溫度傳感器,車外溫度傳感器,混合風門位置傳感器,冷卻液溫度傳感器。
六、以下是液壓泵的三種調節方式。
1、全功率控制,p1,p2泵出口感知壓力到載荷活塞兩個環面,推動滑閥移動。伺服活塞兩側油路導通,因伺服活塞兩側橫截面積不同,橫截面積大的一側受力更大,向另一側移動,同時帶動斜盤向角度小的方向移動,泵的排量變小。次調節是防止設備油缸突然受到外部撞擊的一個保護。
2、負流量控制,與手柄行程有關。手柄行程越大,pi1,pi2處的感知壓力越小。此時可使滑閥移動,伺服活塞帶動斜盤向角度大的方向移動,泵的排量變大。
3、比例電磁閥控制,與油門大小有關。油門模式越大,電磁閥通過的電流越小,載荷活塞的感知壓力越小。滑閥移動使伺服活塞帶動斜盤向其角度大的方向移動,油門模式越大,泵的排量越大。
七、下面是做電器v—ecu,e—ecu針腳測量部分的內容。
1v—ecu電源供給是24v,pwm電源供給是11。1v。
2緊急信號高速檔位24v中位0v。
3行走壓力開關信號,中位26。7v行走0v。
4工作裝置壓力開關,中位26。7v動作時0v。
5最大功率選擇開關信號,不作用23。5v作用時0v。
6自動怠速開關信號,不作用23。5v,作用0v。
7大小臂河流切斷電磁閥,f模式26。1v,非f模式0v。
8增壓位置,單獨行走,f模式,點觸增壓,26。8v。
9v—ecu總電源供給是fu13保險,pwm功率切換電磁閥電源供給也是fu13保險。
此保險燒斷后,啟動無反應,有水溫,無油位表顯示,充電指示燈不亮,機油壓力燈不亮。
10安全手柄電磁閥電源供給是fu12保險。
此保險斷開后能正常啟動,但全車無動作。
11i—ecu電源供給是fu01保險。
此保險斷開后,能啟動,但顯示器不亮。
12i—ecu始終電源供給是fu16保險。
此保險斷開后,全車無電,頂燈不亮。
八、在知識總結中的問題。
1、在性能測試中要求的水溫達到50攝氏度p模式。50攝氏度怎么滿足呢?是通過matris檢測設備水溫?還是通過什么途徑?另外水溫表上,一格溫度是代表多少度呢?
2、v—ecu的電源供給是vb15和vb16,在手動模式時vb15和vb16斷開,va32接通。此時v—ecu沒有了電源供給。v—ecu是怎么樣的工作狀態呢?
在v—ecu軟件損壞的情況下,b系列車在手動模式依然可以著車,在只有怠速和高速兩種模式下工作。而現在的bp系列則不能。這兩種情況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BP機系統專業知識培訓總結2
一、研究背景:
課堂作業是課程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目標的基本環節,是教學過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動內容。美術課的課堂作業也是最快速反應學生學習所得,體現課堂有效性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個依據。學生課堂作業的效果和質量是直接反映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快而明顯的途徑。
回顧以往的學生作業,對比新課程下的美術作業評價標準,我們發現學生作業明顯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作業重摹仿,而缺乏創新。主要原因是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非常注重每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為了確保在一節課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課堂中主要以教師講為主,提問少,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不多,教師常常根據時間收放學生思維,整個一節課學生的思維往往只處于小幅的波動面,致使學生作業缺乏創新,內容單一。(二)學生完成作業有應付的態度。主要原因是個體能力差異而形成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不同。基礎好的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作業要求能很快完成作業,基礎一般的同學根據提出的要求完成作業往往要半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這樣就造成基礎好的學生無事可做,他們的能力在這節課不但沒有得到較
好的培養,反而制約了其他能力的發展。基礎差的學生往往也受基礎好的學生地影響不能用心去完成作業,而去趕時間應付老師作業。
要改變現今美術課堂作業所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設計出多樣化的教學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作業設置上入手,從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從生活出發去創造性地為學生設計課堂作業,讓學生能選擇自己有興趣完成并力所能及的命題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本學期,我們的研修活動將抓住“增值”關鍵點,進行針對性的研究,聚集大家的智慧,在教學中做到作業設計自主化,作業設計趣味化,作業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綜合發展。
二、研究目標:
1.在研修的過程中,改變美術課堂作業設計所存在的問題,把作業與生活緊密聯系,探索高效途徑,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提高作業質量,出現趣味化、自主化、分層化、創新化的作業。
2. 在研修的過程中,探索如何把三維目標較好的體現在作業設計中,通過不斷
嘗試、體驗,改進,培養教師自身的積極主動的創新工作學習的狀態。
3.師生的互動交流與學習,使得教師的專業素養進一步提高,使美術課堂作業設計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劃一走向分層、從“拿來”走向創新、從批改走向對話。
4.通過研修活動的開展,使得教師的專業化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有明顯的'發展。在研修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反思、改進能力的提高,增加教師的教學靈活性。
三、研究內容:
1. 研究提高美術課堂作業有效性應體現的基本原則。
研究如何在課堂作業設計中體現“美術”的原則和“教學”的原則。在美術作業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需要學生掌握,而且需要通過評價來檢驗其掌握的程度。同時,在美術作業中還應該包括“創造”、“審美”的要求。
2、研究有效的美術課堂作業設計要求的基本結構。
美術課堂作業要求由“基本要求”、“具體化”和“可選部分”三部分組成。
基本要求是指:用什么方法做什么練習。
具體化是指:對基本要求的具體化、補充說明或要注意的問題
可選部分是指:允許學生自由選擇、發揮個性的創造空間。
3、研究有效的美術課堂作業設計要求與美術教學評價的關系。
(1)技能目標的評價。
(2)認知目標的評價。
(3)創造性目標的評價。
(4)情感目標的評價。
四.參加對象:
美術教研組成員二名
五.實施過程:
(一)課題組成立以后,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提高美術課堂作業有效性的理論知識,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在學習研究過程中逐步的完善方案、計劃。組織專題研討:邀請教研員進行專題講座、對話交流等方式,重在挖掘,增強課題研究的科學性。
(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研究。
六.研修方式:
(一)加強組員的學習.我們通過全組認真學習,使每一位教師真正理解校本研修的內涵和操作方法,讓每位教師針對提高美術課堂作業的有效性的難點問題進行梳理,形成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學為中心的研修模式,并引導教師積極探究,讓研修成為自身發展的第一需要,讓研修為課堂教學鋪路架橋,讓研修來自教學,服務教學,改革教學。
(二)完善研修的制度.制訂研究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制度執行。每月集中一次開展研究工作,日常活動中每周開展一次課堂實踐活動,每學期撰寫一次經驗總結。使研究做到規范化。
(三)收集資料.在研究工作開始以前,我們首先進行廣泛的閱讀,收集有效的美術課堂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論文和資料,購買有關課外書籍,為研究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學習、研究、分析和討論。
(四)專題講座.
圍繞研修課題,每周確定一個主講教師在教研會開展專題講座,主要圍繞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保證“對癥下藥”。教師作好記錄,并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體會進行交流和研討,寫出個人反思,在下周教研活動時上交反思材料。
七.研修活動具體安排:
總課時數: 40 課時,申請 4學分
時間: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八、教研活動應積累的檔案材料預測
1、每次培訓活動的資料積累,包括講稿與發言交流稿、會議記錄、開課教案、說課、聽課評課資料、照片、學生作品等
2、 每位教師參加培訓的教師出勤紀錄、學習筆記、體會、經驗總結等資料。
【BP機系統專業知識培訓總結】相關文章:
護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收獲05-11
專業知識工作總結11-12
文秘的專業知識07-03
專業知識工作總結6篇11-12
專業知識工作總結(6篇)11-12
基于單片機的車牌識別系統設計論文07-04
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心得體會03-01
信息系統拓展培訓感想10-12
小學語文專業知識07-27
應聘文秘專業知識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