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1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里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為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系、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書中還包含了由600余條詞匯及解釋構成的“專業術語表”、20xx余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人名和主題索引”,對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極具參考價值。
我很喜歡書中特別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把心理學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看看這些題目吧:“幸福感的`遺傳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覺和知覺組織的分離”“清醒夢境的試驗事實”“你無法忽視數字的“意義””“在“瘋狂“的地方做個正常的人”———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2
隋巖的《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通俗易懂,里面穿插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經典的電影解讀,更加深了讀者對心理學的理解。心理學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
我們在生活中有正面的情緒,比如開心,愉悅,樂觀,欣賞等;也有負面情緒,比如焦慮,緊張,憤怒,悲傷等。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件事情,也有可能表現出不一樣的情緒,而人的心理成長和所處的環境有比較大的關系。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拖延癥,寒暑假作業,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入了職場,很多工作也是到了deadline才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去完成它。還有每天早上頂著疲憊醒來,都告訴自己,今晚必須要早睡,然后每天晚上又重復著刷手機到半夜三更。拖延癥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和生活。生活中有少許負面情緒,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們應該用更積極的方式來面對發生或將來發生的事情。
生活中,除了獨處,我們還會和很多人產生交集,親人,朋友,陌生人等。我們在打交道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有的人熱情,而有的人冷漠,有的人寬容,而有的人計較。節奏合拍的人,相處起來很和諧,氣場不合的人就有可能弄得尷尬收場。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大概就是相處之道吧。
學習和了解心理學,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讓我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相關文章:
心理學與生活精選06-25
心理學與生活心得06-15
《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07-09
《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07-20
《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09-08
心理學與生活心得9篇06-15
心理學與生活心得(9篇)06-15
心理學與生活學習心得12-27
心理學與生活心得8篇02-14
心理學與生活心得(8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