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端午節習俗作文

時間:2022-07-03 14:04:57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熱】端午節習俗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熱】端午節習俗作文

端午節習俗作文1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產生了眾多節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等習俗,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直到現在,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呢!

端午節習俗作文2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由于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時,色彩十分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十分香。這時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夠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習俗作文3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出自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之手。想當年,屈原站在汨羅江邊,哀嘆國家衰敗,奸臣當道,抱起一塊大石縱身跳入江中。人們為了紀念他,便設立了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上艾蒿。走進樓道就聞到一股清香,帶著一點苦澀味,據說艾蒿能避邪。還有的地方的人們還要喝雄黃酒,給小孩兒抹雄黃酒。傳統醫學認為初夏邪氣重,皮膚多有寄生蟲,所以要在端午節時飲用和涂抹雄黃酒、熏艾蒿來祛邪、驅蟲、除病。濃郁的酒味混合著艾蒿的清香,估計邪氣就不敢靠近了。

  鉆進廚房,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哈哈,是粽子的味道。傳說,當年屈原跳江后,當地的人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用竹筒裝上糯米,投入江中,后來粽子漸漸簡化為用粽葉包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將2~3張粽葉錯開折疊,折成漏斗狀,將泡好的糯米倒進去,加幾顆紅棗,再把“漏斗”包起來,用棉線纏繞起來,系一個活結,吃的時候方便打開,再用清水泡一段時間就可以上鍋蒸了。說完粽子,再來談談咸鴨蛋。剛買回來的咸鴨蛋可真把我嚇了一跳,乍一看我以為是用泥巴裹著的。洗凈之后,蛋殼呈青灰色。

  煮熟后,剝開蛋,不過剝蛋也是一個技術活,每次鴨蛋都被我“殘害”。蛋黃是決定鴨蛋好壞的重要條件。好的蛋的蛋黃是有些紅色的,差的就是黃色的。每年端午,我都想起了屈原,仿佛聽到了他的哀嘆……讓端午的習俗一直傳承下去吧!

端午節習俗作文4

  居住在云貴高原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的水族有一個長達49天的節日,那就是端節。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節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水語稱“借端”、“過端”。依據水族典籍水書、水歷的規定,端節在水族的歷法年底、歲首的谷熟時節舉行,時值大季收割、小季報告團種的年終歲首階段。因此,端節是辭舊迎新、慶賀年收、祭祀祖先和預祝來年幸福的盛大節日,同時也是一個團聚的美好節日。節氣正對應農歷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節還有一段傳說:在很古的時候,水族人民背著銅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廣東和廣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伙兒發愁時,天上飛來一群諾仙術(一種鳥名,估計是鳳凰),像一“群”救命草,解救了逃難的人們。大家一致認為諾仙術是來帶路的,就跟著走,在一個岔河口,諾仙術消失了,這給人們出了個難題,可又給予了提示,大家看見一條巨龍,大家像有一雙貓的眼睛,立刻選擇了方向——朝左邊的`河谷往上搬。之后來到三洞一帶,對這一帶的環境十分滿意,就在這里安家了,并和大家約定:三年后的水歷年底來團聚。

  三年后,大家來團聚,突然來了一群人馬,他們想讓水族人民離開,而水族人民為了保住土地,和他們打了起來,兩方各有死傷,之后那群人馬離開了,于是人們把死去的戰士安葬,并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個團子,永遠不分離,哪怕是已經離去的戰士,也會祭祀,讓那些戰士也體會到人民的熱情。這正是端節的傳說。

  在端節這段日子里,主要活動是祭祀和賽馬。節日期間,銅鼓聲此起彼伏,悠揚的歌聲和蘆笙調從早到晚回蕩在翠竹掩映的竹樓里,水鄉山寨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節日里的水族同胞載歌載舞,相聚狂歡。向客人展示了莊嚴肅立的祭祖活動、古老神秘的水書、巧奪天工的馬尾繡,以及舞火龍、耍水龍、搶鴨子、賽馬等民間表演。

  這個團聚的節日,多么快樂的節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在水族,應該也會如此快樂吧!

端午節習俗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灑白糖……”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當你經過別人家門口時,總會看見一些大人用糯米、粽葉、葦草做出一個個結實的粽子,有圓的,有枕形的,好可愛啊!再把它們放進一口大鍋里蒸,整間屋子都彌漫一種清香味,讓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貪吃的小孩還時不時到廚房里轉一轉,一個勁問粽子熟了沒有。到了端午節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個。有一個最大,另外四個比較小,好像是一只母雞在呵護著小雞,象征著孩子們在長輩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灑雄黃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動活動,咦?他們在看什么,一位長輩在灑一種黃黃的東西,還在小孩子的額頭上寫著什么字,一問才知道,這種東西叫雄黃酒,專門用來驅蟲的'。因為正值夏天蟲子繁殖季節,難免一些蟲子、毒蛇會鉆進家里,但灑這種酒,它們聞到酒的氣味就不敢來了,這是有科學道理的。把這種酒在孩子們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

  龍舟竟渡

  “咚咚咚,”從沿河邊傳來一陣陣鑼鼓聲,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信江河里正在舉行每年一度的龍舟賽,每艘船上坐著二、三十個人。他們穿著顏色一致的隊服,紅的、黃的、白的都有,還有的干脆光著膀子。大家動作一致,船槳上下揮動,激起陣陣浪花,船尾鼓手拼命擊鼓,兩岸觀眾吶喊助陣,那場面異常熱鬧。

  據史料記載,我們家鄉龍舟賽前船員們先做龍頭的。龍頭做好以后由船員們抬著挨家挨戶暮集一些錢,人們會把大門敞開,用清水澆灑龍頭,乞求今年能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端午節午飯后正式開賽,在船頭放一只鴨子,哪只船先抓住鴨子就算獲勝。

  家鄉的端午風俗很多,也很獨特,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的話,就來我家鄉找我吧!

端午節習俗作文6

  今天是端午節,聽爸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日,它又叫艾節、夏節和送時節,而且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歷代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因遭饞不用,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孝女曹娥晝夜沿江號哭,因為后在端午節投江,五日后報出父尸。

  除了各種傳說,各地的端午節的節俗很多,吃粽子就是端午節的飲食習俗,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怕魚類吃屈原的遺體,便投米團、筒粽和雞蛋喂魚,后來漸漸變成了吃粽子。端午節人們還要把屋子打掃干凈,還要在廚房里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青蟲或防止毒蟲孽生,并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上:“王”字,在耳,鼻上涂抹。賽龍舟也是一個傳統習俗,也是跟屈原有關,他在端午節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船撈求,后變成了賽龍舟。

  我還知道別的地方端午節的習俗,在山東省臨青縣兒童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在鞋面上畫上“五青”。意思是借屈原的墨跡來殺死它們。南京過端午節,各家要準備一盆清水,加入少許的雄黃水、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睛,稱為“破紅眼”,據說可以包一年沒有眼病。高郵端午節比較特殊,有系“長命縷”、“貼五毒”、“貼靈符”、“貼黃煙子”吃“12紅”等習俗,孩子們身上要掛“鴨蛋絡子”。

  現在的端午節,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人們休閑會友的日子了。無論怎樣的節俗,帶給大家的,都是一份歡樂的甜美。

端午節習俗作文7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著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大家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著說:“做粽子可簡單了!大家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粽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了。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粽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講究?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松,江米從里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大家做示范。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大家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于學會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獲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習俗作文8

  也許,端午節對很多紹興人而言,只是單純的包包粽子,陪老人聊聊天,但這一點也體現不出端午節的風俗。唯獨那年的龍舟比賽,讓我真真切切地領略到了端午節的魅力所在!

  記得那年端午,雖正值六月初,但酷署便提前來臨了。瓜渚湖畔,艷陽高照,柳枝隨風搖曳,岸邊黑壓壓的一片滿是人群,連個落腳歇息之地也沒了。

  我走在岸邊,只見此刻的人們,一個個都踮起腳跟,伸長脖子,唯恐落看了什么,頗像一只只爭食的雛鳥。而我也學著他們,踮起腳來東張西望,可就是什么也看不到!也罷,擠進人群的我搶占了“觀景臺”,這才發現原來湖邊停泊著五艘龍舟,每艘龍舟前都有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五彩的龍鱗,怒瞪的雙眼,都是那樣的惟妙惟肖。龍舟上的漿手們則穿著統一的服飾——上衣紅艷,帶有龍紋;下褲青藍,好似龍爪。

  “加油,加油!”在一聲聲吶喊助威聲中,比賽終于拉開了帷幕。每位漿手都萬眾一心,很有節奏地拉開臂膀,向終點進發,比賽一時間竟難分勝負。

  隨著比賽的進行,漿手們的體力消耗十分巨大,臉憋得通紅。可時間不等人,漸漸地比賽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五條龍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此刻的漿手們顯得十分疲憊,已然沒有原先高漲的`士氣,只見他們滿頭大汗,揮汗如雨,顯然他們已是強弩之末。盡管如此,他們為了比賽的勝利,顧不上擦汗,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奮力直追,卻一點兒也不為酷熱的天氣而放棄絲毫,最終,堅持到最后的“紅隊”一舉奪魁,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喝彩!

  我想,端午節賽龍舟比賽比的不僅是輸贏,拼得不止是精神,更是展現了紹興的民風民俗。因為這樣,才使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才使得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被世人所忘卻!

端午節習俗作文9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大開了一個眼界,對包粽子有了新的認識。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簡單的包粽子還能難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認為我自己能夠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粽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終于開始動手了,我激動的心也燃一燒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姥姥的樣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個又紅又大的一顆棗,再用已經浸泡好的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非常得意,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了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圍---弄掉了一些米,我這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了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菜一碟,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了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一圈,我還認為姥姥包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拉了一下繩子,只聽見"嘩啦"一聲,粽葉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三只。

  粽子熟了,我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和快樂。

端午節習俗作文10

  老家的習俗可真多呀,數都數不完,各種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就喜歡端午節了因為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親手包粽子呢。

  我們在端午節的前十幾天就開始準備,就只差等待了。

  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我早早地就把圍裙穿好,等他們了。媽媽拿起香香的玉米葉開始包了(這種玉米也是用酒泡洗過的,所以很香,大家都用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葉子。我們喜歡玉米所以用玉米葉來包。)我也跟著學媽媽包,媽媽用慣有的手法熟練地包好了一個,我卻跟不上媽媽,所以只能慢吞吞的。放入棗子接著包。我想讓粽子甜一些,于是就多放了一些棗。等我包好一個的時候。媽媽已經包了好幾個了。等媽媽包完了我卻才包了三個。包完之后放入蒸籠慢慢等待,我趁粽子在包的時候跑到嬸嬸家,看見他們是使用筒子來包粽子的,我就也幫她們包了幾個

  回到家之后粽子已經出籠了,我立刻撲上去拿了一個我自己包的粽子吃,因為我包的粽子很難看,還小,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我把粽子解開以后咬了一口,哇,好香好甜呀!一會兒功夫我就吃完了一個。媽媽說“別吃了,一會兒還有活動呢!”

  全部好了之后,我們提著籃子上各家各戶交換粽子。回來以后就去參加吃粽子比賽。家里派我作代表參加比賽。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終于開始了,姐姐把粽子解開,我快速地吃,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姐姐說:“你還要不要你的大粽子了。”我硬撐著吃了下去,終于贏了比賽。獎品是紅豆味的一個超級大粽子。我抱著粽子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累死了,累死了!”我要放松一下,吃我的大粽子啦。

  這就是粽子的習俗:“可好吃了呢!”

端午節習俗作文11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習俗作文12

  端午有射箭之戲。《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后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于葫蘆中射之。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幞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于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云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云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后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此外,北京還有游天壇風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后,走馬壇之墻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上海還有鐘馗賽會,由一男子飾成鐘馗,手揮寶劍,前舉一紙糊蝙蝠,作“喝福來遲”狀;跟隨全副儀仗,穿行街市,以作驅祟。另外端午期間還有馬戲、搶鴨活動。

端午節習俗作文13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凄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后,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尸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后,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后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制成1厘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節習俗作文14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它是我們華夏民族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它的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有特色的活動,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深入人心,讓人看了過目不忘。雖然我從來沒有實地觀看過,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領略那氣勢恢弘、熱火朝天的壯觀景象!

  讓我印象最深的無非是端午食粽。因為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粽子。相傳粽子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所以又稱之為“角黍”;然后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粽子就誕生了。雖然粽子這么早就已經“嶄露頭角”,但在春秋時期,它并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有名,一直到了晉代,“粽子”這名字才被定了下來,粽子理所當然也成為了端午節的必備食物,后來又到了唐代,粽子就真正改頭換面了。直到今天,粽子還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后來它又流傳至國外,在國外流行起來,也讓外國人見識了我國的人情風俗!

  佩香囊這個活動想必大伙兒也很熟悉。因為古人認為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所以無論貧窮貴賤,小孩們都要戴一個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于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愛的小飾品。

  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國南方地區家家都將菖蒲、艾葉懸于堂中或插于門楣,“蒲劍利刃斬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

  端午節真是一個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節日啊!我為我國有這樣一個節日而驕傲。

端午節習俗作文15

  又要到端午節了,四處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于是,我向媽媽嚷著,今天包粽子。

  媽媽去菜市場買回了包粽子的葉片。在她的吩咐下,我開始了我的工作。首先我把葉片放入水中洗干凈,放在一旁。再把用來包粽子的糯米放入水中洗干凈,加一點點鹽和醬油攪拌均勻。看著準備包在粽子里的鮮肉和蛋黃,我急不可待的挽起了袖子準備開始。

  媽媽先拿了兩張大小不一的葉片重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再舀一勺米放進“漏斗”中,把它對著左手的掌心抖了兩下,再塞進去一塊鮮肉和蛋黃,然后再用米填滿。接著左折折右折折,三兩下便把它包得嚴嚴實實,最后用繩子把它綁起來,一個結結實實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媽媽包著很容易似的,就想試一試,拿了兩片葉片,照媽媽剛才的方法包了起來。可是,這時我的“漏斗”卻出現了三個洞,米一直往下掉,媽媽說:“很多事看著容易,辦起來可難了,這是有技巧的。”說完就手把手教我,她做一步我就跟著做一步,可我不是折個貨真價實的“漏斗”,就是把它包得松松垮垮,一上線就全散架了。好不容易整出個有點樣子的,我早已累得哇哇叫了,看來真是個技術活呀。我搖搖頭便不再繼續了,就等著媽媽包現成的.我吃好了。沒有我在一旁干擾,媽媽的速度更快了,她一口氣包了五串粽子。媽媽說:“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煮一個小時,這樣才能讓粽子吃起來更有嚼頭些。”

  一串串帶著水氣兒的香噴噴的粽子終于出鍋了,那香味飄滿了屋子,讓人都不由自主流下了口水。我迫不急待地剝開綠色的粽葉,哇,粽子色澤誘人,連忙呼口氣,吃了起來,那味道清香可口,咸咸的香香的,真好吃!媽媽看我狼吞虎咽的樣子,在一旁不停地說:“吃慢點,吃慢點……”一個粽子剛下肚,我就沖著媽媽說:“媽媽你真棒!包的粽子味道好極了!”媽媽用手理了理額頭邊上的幾根零散的頭發,欣慰地笑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 在线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片爽毛片 | 亚洲国产第一 | 亚洲综合99 | 一个人看的www播放视频 | 欧美大胆性生话 | 色偷偷网站| 日韩a一级欧美一级 |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 天天干天天做天天射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 最近2019年最中文字幕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午夜 | 黄色片国产 | 国产精品麻豆一区二区 | 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男女网站免费 | 老妇女人一级毛片 | 成人毛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乱理片免费完整的 | 日韩在线 在线播放 | www.网站黄网站 | 国产系列欧美系列日韩系列在线 | 欧美中文小说在线观看 | 小明台湾成人永久免费看看 |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 免费乱理伦片泡泡影院琪琪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大全 |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 99热视热频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a级在线观看 | 欧美色图888 | 男女乱淫真视频免费一级毛片 | 成人影院在线 | 涩涩涩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