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課程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機械設計課程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機械設計課程總結1
一、課程設計目的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的最后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學生第一次較全面的設計能力訓練。其基本目的是:
1.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設計思想,訓練綜合運用機械設計和有關先修課程的理論,結合生產實際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加深和擴展有關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
2.通過制定設計方案合理選擇傳動機構和零件類型,正確計算零件工作能力、確定尺寸和選擇材料,以及較全面的考慮制造工藝、使用和維護等要求,進行結構設計,達到了解和掌握機械零件、機械傳動裝置的設計過程和方法;
3.進行設計基本技能的訓練。例如計算、繪圖、熟悉和運用設計資料(手冊、圖冊、標準和規范等)以及使用經驗數據、進行經驗估算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在本課程設計鼓勵采用計算機繪圖。
二、課程設計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課程設計中,針對布置題目學生要完成的設計內容有:
1.電動機的選擇及運動參數的計算;2.三角帶的傳動設計;3.齒輪傳動的設計;4.軸的設計(低速軸);
5.滾動軸承的選擇及驗算(低速軸);6.鍵的選擇計算及強度校核(低速軸);7.聯軸器的選擇(低速軸);8.潤滑油及潤滑方式的選擇;9.繪制零件的工作圖和裝配圖(1)繪制零件的工作圖((有上機條件的同學用AutoCAD繪制)
(2)減速器的裝配圖(可根據個人的能力決定是否用AutoCAD繪制)
注:零件的工作圖包括:(1)尺寸的標注;(2)公差;(3)精度;(4)技術要求裝配圖包括:(1)尺寸標注(2)技術特性(3)零件編號(4)編寫零件明細表、標題欄。
10.編寫設計說明書
三、要求
作為指導教師,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務,在設計過程中要加以指導。首先讓學生做減速器的裝拆試驗,形象地認識減速器。在設計過程,軸的結構設計和減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確定對于學生來說是難點,針對這一難點要上一次輔導課。另外,每天來指導學生設計、計算、繪圖,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要求每位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工作能力及創造能力,對每個問題都應進行分析、比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反對盲從,杜絕抄襲。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到:1)隨時復習教科書、聽課筆記及習題。2)及時了解有關資料,做好準備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3)認真計算和制圖,保證計算正確和圖紙質量。4)按預定計劃循序完成任務。
四、評分原則
課程設計中,最終的圖紙及說明書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同學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圖紙及說明書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對同學的評分,特別要注意抓兩頭:一頭抓平時,一頭抓答辯.課程設計成績根據平時出勤和設計圖紙、說明書、創新能力和答辯情況綜合按5級分制評定。
五、存在問題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發現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或雖認真但因基礎差等原因,不能按時完成進度計劃,不能按時在教室設計,多次遲到,甚至有礦課現象;2)獨立工作能力差,設計時不能或不進行獨立思考,教師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參照其他同學的設計進行“照貓畫虎”式的進行;3)設計中有錯誤,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4)圖紙質量較差,特別是尺寸標注,出現問題較多,表達不清楚;說明書內容不夠完整、工整,有個別原則性錯誤和若干一般性錯誤;5)答辯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問,回答中有個別原則性錯誤和若于非原則性錯誤。六、結果分析
參加本次課程設計5個班,大部分同學能按老師要求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設計圖紙、說明書和最后的答辯中滿足要求。參加本次課程設計共有139名同學,其中優18人,良32人,中51人,及格35人,不及格3人。基本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
七、經驗及教訓
由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需要用到許多先修課程如《工程制圖》、《金屬工藝學》、《工程力學》及《公差測量及配合》等,而部分學生在由于前期的先修課沒有學好或是由于紡織工程專業有些先修課沒開,所以在繪圖上表達不清楚,尺寸標注等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要在學先修課時,督促學生把先修課學好。另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安排在期末考試前,并且恰好遇到英語四、六級考試,使部分學生不能集中精力參加課程設計,建議最好把《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安排在期末考試后。
通過這段時間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進一步鞏固、加深和拓寬所學的知識;通過設計實踐,樹立了正確的設計思想,增強創新意思和競爭意識,熟悉掌握了機械設計的一般規律,也培養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設計計算、繪圖以及對運用技術標準、規范、設計手冊等相關設計資料的查閱,對自己進行了一個全面的機械設計基本技能的訓練。
在具體做的過程中,從設計到計算,從分析到繪圖,讓我更進一步的明白了作為一個設計人員要有清晰的頭腦和整體的布局,要有嚴謹的態度和不厭其煩的細心,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種精神。從開始的傳動方案的擬定的總體設計中,讓我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接下來要完成的任務,也很好的鍛煉了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傳動件,軸、軸承、聯軸器大量的計算和最終的選擇過程中,不但考驗了自己計算過程中的細心程度還提高了自己快速資料的一種能力;在最后的繪圖過程中,再次鍛煉并提高了自己手工繪圖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些許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自己曾焦慮,但是最后還是解決了。才發現當我們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所采取的具體行動也是不同的,這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結果.很多時候問題的出現所期待我們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心態,而不是看我們過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強,那是一種態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確,只有這樣把自己身置于具體的問題之中,我們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現在把這個課程做完了才發現自己對以前學的知識點有了更好的理解,知識只有放在實踐運用上才能體現他的價值才能更好地被大家接受,所以這門實踐課是很有必要開設的,也是大家很有必要去認真做的。
在這個過程中,要謝謝老師對我的教導,在老師的講解下讓我對整個設計過程以及繪圖過程有了很好的了解,對我后面的整體的設計和繪圖的進行有了很大的幫助
在這次設計過程中,體現出自己單獨設計模具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會了學以致用、突出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心情,從中發現自己平時學習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彌補。
在此感謝我們的xxx老師.,老師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一直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這次模具設計的每個實驗細節和每個數據,都離不開老師您的細心指導。而您開朗的個性和寬容的態度,幫助我能夠很順利的完成了這次課程設計。
由于本人的設計能力有限,在設計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懇請老師們多多指教,我十分樂意接受你們的批評與指正,本人將萬分感謝。
機械設計課程總結2
經過對這一課程的兩學期的學習,我知道了機械設計往往是離不開自己的閱歷的,經驗的積累固然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不少,但是事非躬親很難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別人的經驗,自己沒有一定的基礎,要理解吸收別人的經驗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課程設計是相當有必要的,沒有白白浪費時間。《機械設計基礎》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們認識到了,任何一個課程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與其他課程或多或少的都有關系。
通過緒論,讓我第一次知道了機器的組成以及特征,讓我對機器有所了解認識,知道了這門課程的學習的大致方向,為以后的指引方向起了很大作用,其中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而開篇的概述,則是簡明扼要的闡述了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內容與步驟以及設計計算準則等,使我對機械設計基礎的整體有了初步認識。
摩擦、磨損及潤滑概述,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簡諧運動機構,讓我更深層詳細的學習了種種機構及原理。
而帶傳動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機械傳動形式,并且主要作用是傳遞轉矩和改變轉速。大部分帶傳動是依靠撓性傳動帶與帶輪間的摩擦力來傳遞運動和動力的。然而了解帶傳動的類型是什么樣的和帶傳動的特點和應用卻是相當重要的。現在掌握了V帶和帶輪的結構的關系和普通v帶的結構和尺寸標準。能進行簡單的帶傳動的計算。還能夠對待傳動的工作能力進行分析。熟練掌握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和計算傳動比等。能熟練掌握帶傳動的張緊,安裝和維護。了解同步帶傳動等不怎么重要但也要知道的知識。
而在現代機械中,人們為了滿足不同的工作要求只用一對齒輪傳動往往是不夠的,通常用一系列齒輪共同作用。這種由一系列齒輪組成的傳動系統稱為齒輪系。如果齒輪系中各齒輪的軸線互相平行,則稱為平面齒輪系,否則稱為空間齒輪系。根據齒輪系運轉時齒輪的軸線位置相對于機架是否固定,又可將齒輪系分為兩大類:定軸齒輪系和行星齒輪系。主要掌握定軸齒輪系傳動比的計算和平面定軸齒輪系傳動比的計算和空間定軸齒輪系的計算。了解了齒輪系的應用是實現分路傳動還是要獲得較大的傳動比還是要實現換向傳動和實現變速傳動,還要能對運動進行合成與分解。同樣也知道了其他新型齒輪的傳動。
機械傳動設計這章我學得不怎么好,主要是要求我們能對常用機械傳動機構進行選擇,知道機械傳動的特性和參數,而我不怎么能記住這些概念。對機械傳動設計的方案進行傳動類型的選擇,傳動順序的布置和總傳動比的分配現在也處于懂但不會組織言語。對機械設計的順序卻有了一定的了解。
現在能夠對軸的結構設計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軸的強度和剛度。如:傳動零件是必須被支撐起來才能進行工作,支撐傳動件的零件就是軸;軸本身又必須被支撐起來,軸上被支撐的部分就是軸頸,支撐軸頸的支座為軸承;零件在軸上的`固定和軸的加工和裝配工藝性有一定的了解。能夠計算軸的扭轉強度和軸的彎扭合成強度和軸的剛度計算。能對軸的材料進行選擇,對簡單軸進行設計。軸承這章我了解了軸承的功用和類型,以及滾動軸承的組成,類型及特點。熟練掌握滾動軸承的代號和滾動軸承類型的選擇。只是對影響軸承承載能力的參數的選擇還有所欠缺,對滾動軸承的受載情況的分析每次總差一點點,以及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現能夠計算滾動軸承的使用壽命。能夠對滾動軸承的靜強度進行計算。能較合理的選擇滾動軸承,及對滾動軸承的組合進行設計包括軸承套圈的軸向固定,軸組件的軸向固定,軸承組合的調整,軸承組合支撐部分的剛度和同軸度,軸承的預緊,滾動軸承的配合與裝卸和滾動軸承的潤滑與密封。知道滾動軸承的特性,應用和分類和滑動軸承的典型結構等。掌握了滑動軸承的潤滑,能對滑動軸承與滾動軸承的性能進行簡單的比較。
知道了聯軸器和離合器都是用來連接兩軸的,使兩軸一起轉動并傳動轉矩的裝置。所不同的是:聯軸器只能保持兩軸的接合,而離合器卻可在機器的工作中隨時完成兩軸的接合和分離。也知道了剛性聯軸器和無彈性元件聯軸器。離合器還包括了牙嵌式離合器、摩擦離合器、特殊功用離合器。明白各種彈簧的用途和圓柱形螺旋彈簧的結構并能正確使用。
由以上我知道了機械設計貫穿設計、制造、使用,維護的整個過程的。對于以后的工作我也更加有了動力及方向。雖然我可能沒有那么打的實力來實現每一個學習工科的學生當設計師的夢,但這樣高要求的想法,想必以后會有很大的用處。而模仿優秀作為作品之一,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久了,也就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風格,同樣風格的養成與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和個人修養也是有直接的關系的。羅嗦的人搞出來的東西不會很簡明,小氣的人搞出來的東西會盡可能的簡單省錢,不負責任的人搞出來的機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樣的不負責任。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就是不一樣的人了,這樣搗騰出來的東西就有了獨特的靈魂。行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用心的杰作。不再屬于模仿秀了。
我在想,在抄襲的時候積累了經驗就要抱著否定的態度來學習。查閱更廣泛的資料,看更多的經典的設計案例,以及設計的禁忌,與自己接觸過的一些東西進行一一對比,就有了較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現有的機器上動手術。如:提高機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讓整機具備更高的可靠度。從而迎合高端的客戶;或者進行結構精簡,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滿足些買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戶的需求。做到這樣就可以稱的上做機械設計開始入門了。但是一個真正談的能稱之為機械設計工程師,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礪。還要有相當的天分以及勤奮和能造就人的環境。天才等于99%的勤奮+1%的努力其實說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會有成就。這句話說的是若一個人對某個職業沒有那1%天分,再勤奮也是沒有用的。勤奮是一個發掘自己天分的一個途徑,是有所成就的必須條件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趁現在,我要多多的學習,以彌補過去的不足。
作為工程師,我認為必須得熟悉以下的每一步,甚至細節部分。如:機械零件材料選用的原則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作為首要考慮):
a)零件的工況(震動,沖擊,高溫,低溫,高速,高載等等都應當慎重對待);
b)對零件尺寸和質量的限制;
c)零件的重要程度(對于整機可靠度的相對重要性等);
2、工藝要求:
a)毛坯制造(鑄造,鍛打,切板,切棒等);
b)機械加工;
c)熱處理;
d)表面處理;
3、經濟性要求(作為商業化是相當重要的):
a)材料價格(普通圓鋼與冷拉型材,精密鑄造,精密鍛造的毛坯成本與加工成本的對比等);
b)加工批量和加工費用(對于商業化也尤其重要);
c)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規格,合理的加以利用以節約成本);
d)替代(盡量用廉價材料來代替價格相對昂貴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銅套,用含油軸承替代車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負載不大的情況下,用尼龍替代鋼件齒輪或者銅蝸輪等等)。另外,還要考慮當地材料的供應情況等等。
而課程設計則是機械設計基礎這門課程的一個完美的收尾。
在短短時間課程設計過程中,使我發現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的學習了那么多的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會用.讓我有了緊迫感,說明課程設計確實是使我有所收獲的,使我更加相信,只要努力,以后我的夢將不再是夢。
還有我對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也有了不同的了解,現在解釋起來就是:對機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協調、平衡!防止木桶效應的出現;對機器經濟性的要求設計經濟性,在短的時間里投產上市,撈回開發期間的消耗,甚至邊設計邊制造,使用經濟性要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產品在小批量做開始賺了,再來改就會改得更好);
在預定工作期限內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證機器的各種功能;
要盡量降低零件的生產、制造成本,盡可能多的采用市場常見標準件。對可能系列化的產品,盡可能的在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零件的通用性,無法通用的也要盡可能的在結構上類似,以減少制造過程的工藝編排,夾具工裝設計的工作量。
最后,我要感謝教我的兩位老師,是您們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是您們的教誨啟發了我,是您們的期望鼓勵了我,您們今天又為我增添了一幅堅硬的翅膀。為以后找工作墊下了基石。今天我為你們而驕傲,明天你們為我而自豪。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學會了設計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的技巧。
這次的課程設計培養了我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并能根據在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作出相應的解決,我將在以后的學習過程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以后做事過程中,會考慮周到;要有信心,有耐心;勿浮躁,并在課余時間多看相關的書籍;熟練在這次設計中所遇到的問題,鞏固以免下次再出同樣的錯誤。
機械設計課程總結3
1、簡單機器組成:原動機部分、執行部分、傳動部分三部分組成。
2、運動副:使構件直接接觸又能保持一定形式的相對運動的連接稱為運動副。高副:凡為點接觸或線接觸的運動副稱為高副。
低副:凡為面接觸的運動副稱為低副。
3、局部自由度:對整個機構運動無關的自由度稱為局部自由度。
自由度:構件的獨立運動稱為自由度。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說明機構各構件間相對運動關系的簡單圖形稱為機構運動簡圖。
4 普通螺紋牙型角為α=60°梯形螺紋牙型角為α=30°矩形螺紋的牙型是正方形。傳遞效率最高的螺紋牙型是矩形螺紋(正方形)。自鎖性最好的是三角螺紋牙型。
5 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幾種?(1)摩擦防松(2)機械防松(3)不可拆防松。
6 平鍵如何傳遞轉矩?平鍵是靠鍵與鍵槽側面的擠壓傳遞轉矩。
7 單圓頭鍵用于薄壁結構、空心軸及一些徑向尺寸受限制的場合。
8 零件的軸向移動采用導向平鍵或滑鍵。
9 聯軸器與離合器有何共同點、不同點?
聯軸器與離合器共同點:聯軸器和離合器是機械傳動中常用部件。它們主要用來連接軸與軸,或軸與其他回轉零件以傳遞運動和轉矩。 不同點:在機器工作時,聯軸器始終把兩軸連接在一起,只有在機器停止運行時,通過拆卸的方法才能使兩軸分離;而離合器在機器工作時隨時可將兩軸連接和分離。
10 有補償作用的聯軸器屬于撓性聯軸器類型。
11 撓性聯軸器有哪些形式?
解:撓性聯軸器分為無彈性元件的撓性聯軸器和有彈性元件的聯軸器。無彈性元件的撓性聯軸器有以下幾種(1)十字滑塊聯軸器(2)齒式聯軸器(3)萬向聯軸器(4)鏈條聯軸器 有彈性元件的撓性聯軸器又分為(5)彈性套柱銷聯軸器(6)彈性柱銷聯軸器(7)輪胎式聯軸器
12 離合器分牙嵌式離合器和摩擦式兩大類。
13 鋼卷尺里面的彈簧采用的是螺旋彈簧。汽車減震采用的是板彈簧。
14 鉸鏈四桿機構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特點?
解:鉸鏈四桿機構有三種基本形式(1)曲柄搖桿機構(2)雙搖桿機構(3)雙曲柄機構。特點:(4)一連架桿能整周回轉,另一連架桿只能往復擺動。(5)兩連架桿均為搖桿。(6)兩連架桿均能整周回轉。
15 曲柄:能繞機架作整周轉動的連架桿。
連桿:不直接與機架連接的構件
連架桿:與機架用轉動副相連接的構件
機架:機構的固定構件
16 鉸鏈四桿機構可演化成哪幾種形式?
(1)轉動副轉化成移動副,曲柄搖桿轉化成曲柄滑塊或曲柄搖塊,雙曲柄轉化為轉動導桿,雙搖桿轉化成移動導桿。(2)擴大轉動副。
17 有曲柄的條件是什么?
曲柄為最短構件,最短構件與最長構件長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兩構件長度之和。
18 什么叫死點位置?發生在什么位置?如何通過死點位置?
死點位置:在不計構件的重力、慣性力和運動副中的摩擦阻力的條件下;當搖桿為主動件,連桿和曲柄共線時,過鉸鏈中心的力,對中心點不產生力矩,不能使曲柄轉動,機構的這種位置稱為死點位置。
發生在連桿與從動件共線的位置 采用機構部件的慣性使系統通過死點。
19 什么叫急回特性?有何意義?
解:曲柄等速轉動情況下,搖桿往復擺動的平均速度一快一慢,機構的這種運動性質稱為急回特性。 意義:縮短非工作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20 什么叫凸輪機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解:凸輪是一個具有曲線輪廓或凹槽的構件,凸輪機構屬于高副機構,它由凸輪、從動件和機架三個基本構件組成。
21 凸輪按形狀分哪幾種?解:盤形凸輪、移動凸輪、圓柱凸輪。
22 凸輪機構按從動件形式有哪幾種?尖頂從動件、滾子從動件和平底從動件。
23 什么叫間歇機構?有哪些形式?
當主動件均勻轉動,而從動件作時轉時停的周期性運動的機構叫間歇機構。有棘輪機構、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
24 電影放映機送片裝置屬于“槽輪機構”,自行車飛輪的內部結構屬于“棘輪機構”。
25 帶傳動失效形式有打滑和疲勞破壞(如拉斷、脫層、撕裂等)。
24 V帶結構其楔形角為40°。
25 中性層:當V帶繞帶輪彎曲時,其長度和寬度均保持不變的層面稱為V帶中性層。
26 V帶有哪幾種類型?哪種斷面尺寸最小,哪種最大?哪種傳遞功率最小,哪種最大? 7種型號,Y Z A B C D E ,稱為截型。斷面尺寸Y型最小,E型最大。傳遞功率Y型最小,E型最大。
27 小帶輪包角不小于不小于120°
28 適用于交錯軸傳動是交錯軸斜齒輪;交錯軸雙曲線圓錐齒輪;蝸輪蝸桿共3種。
29 什么叫齒距、齒高、齒厚、齒頂高、齒根高?
在分度圓上,兩個相鄰的同側齒面間的弧長稱齒距。
齒頂圓與齒根圓的徑向距離稱為齒高。
一個輪齒齒廓間的弧長稱為齒厚。
齒頂圓與分度圓的徑向距離稱為齒頂高。
分度圓與齒根圓的徑向距離稱齒根高。
30 什么叫模數?如何選用標準模數?
齒距p除以圓周率π所得的商稱為模數。 在選用模數時,應優先采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括號內的模數盡可能不用。
31 齒輪的基本參數有哪些?
齒數、模數、分度圓直徑、齒頂圓直徑、齒根圓直徑、頂隙、齒形。
32 什么叫壓力角?標準壓力角為多少度?
漸開線上任意一點法向壓力的方向線和該點速度方向之間的夾角稱為該點的壓力角。標準壓力角為20°
33 漸開線有哪些性質? (1)發生線沿基圓滾過的線段長度等于基圓上被滾過的相應弧長。(2)漸開線上任意一點法線必然與基圓相切。換言之,基圓的切線必為漸開線上某點的法線。(3)漸開線齒廓上某點的法線與該點的速度方向所夾的銳角稱為該點的壓力角。(4)漸開線的形狀只取決于基圓大小。基圓越小,漸開線越彎曲;基圓越大,漸開線越平直。當基圓半徑為無窮大,其漸開線將成為一條直線。(5)基圓內無漸開線。
34 齒輪副的嚙合條件有哪些?連續運轉的條件有哪些? 由于模數和壓力角已經標準化,所以齒輪正確的嚙合條件是兩齒輪的模數和壓力角分別相等。且兩齒輪基圓齒距相等。 連續傳動條件是前一對輪尚未結束嚙合,后繼的一對輪齒已進入嚙合狀態。即:實際嚙合線段的長度與法向齒距的比值Ea>1
35 齒輪的最小齒數為多少?漸開線標準直齒輪,最小齒數是17齒。
36 齒輪失效的形式有哪些?輪齒折斷;齒面點蝕;齒面膠合;齒面磨損;齒面變形等5種。
37 什么叫蝸桿傳動的自鎖性?
蝸桿的螺旋升角很小時,蝸桿只能帶動蝸輪傳動,而蝸輪不能帶動蝸桿轉動。
38 蝸桿傳動的正確嚙合條件是(1)在中間平面內,蝸桿的軸面模數mx1和蝸輪的端面模數mt2相等。
(2) 在中間平面內,蝸桿的軸面齒形角αx1和蝸輪的端面齒形角αt2相等。
(3) 蝸桿分度圓導程角γ1和蝸輪分度圓柱面螺旋角β2相等,且旋向一致。
39 斜齒圓柱齒輪嚙合的條件是什么?
解:(1)兩齒輪法面模數相等。(2)兩齒輪法面齒形角相等。(3)兩齒輪螺旋角相等、旋向相反。
40 什么叫定軸輪系?什么叫周轉輪系?
當輪系運轉時,所有齒輪的軸線相對于機架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動的輪系稱為定軸輪系。 在輪系運轉時,至少有一個齒輪的軸線可繞另一軸線轉動的輪系稱為行星輪系(或稱為周轉輪系)。
41 行星輪系由哪些基本構件組成?行星輪系由行星輪、太陽輪、行星架和機架組成。
42 惰輪有何作用?當主動軸轉向不變時,可利用輪系中的惰輪來改變從動軸的'轉向。
43 行星自由度只有一個,差動自由度有兩個。
44 軸分哪幾類?各承受何種載荷?
按照承受載荷的不同,軸可分為轉軸、心軸和傳動軸三類。工作時既承受彎矩又承受扭短的軸稱為轉軸。這類軸在各種機器中最為常見。只承受彎矩而不承受扭矩的軸稱為心軸。心軸又分為轉動心軸和固定心軸兩種。滑輪與軸用鍵聯接,滑輪和軸一起旋轉,軸的兩端被一對滑動軸承支承著,稱為轉動心軸。滑輪在軸上旋轉,軸的兩端固定在機架上,稱為固定心軸。只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彎矩(或彎矩很小)的軸稱為傳動軸。
45 自行車的前后軸屬于心軸、中軸屬于轉軸。
46 滾動軸承如何分類?各承受何種載荷?
調心球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少量;調心滾子球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少量;圓錐滾子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較大;推力球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只能承受單向軸向載荷;雙向推力球軸承軸向承載能力:能承受雙向的軸向載荷;深溝球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少量;角接觸球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較大;外圈無擋邊的圓柱滾子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無;內圈無檔邊的圓柱滾子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無;滾針軸承 軸向承載能力:無。
47 滾動軸承內徑如何計算?內徑代號/軸承內徑(mm) 00/10;01/12;02/15;03/17;04~99/數字X5。
48 什么叫液壓傳動?液壓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液壓傳動是利用密閉系統中的受壓液體來傳遞運動和動力的一種傳動方式。 液壓系統由(1)動力元件(2)執行元件(3)控制元件(4)輔助元件(5)工作介質等五部分組成。
54 液壓傳動的兩個基本參數是壓力和流量。
55 液壓油選取的主要指標是什么?代表何含義?
粘度是選擇液壓用油的主要指標。液壓傳動應用較多的是32號(平均運動粘度是32mm2/s)、46號或68號通用液壓油。
56 液壓泵、液壓馬達有何區別?
解:(1)由電機帶動旋轉輸出壓力油的是泵。(2)向其輸入壓力油時,輸出機械能(轉矩)即為:馬達。在一定條件下兩者可轉化。(3)由于用途不同,兩者在結構上略有差別(如:葉片式液壓馬達和泵比較)a.葉片式液壓馬達的轉子有槽,槽內有彈簧,使葉片緊貼轉子,保證啟動時有足夠的轉矩。b.葉片式液壓馬達要求能正反轉,所以葉片的傾角等于零。
57 液壓缸有何作用?
液壓缸有三種類型,即活塞式液壓缸(它有單桿和雙桿兩種形式)、柱塞式液壓缸和擺動式液壓缸。活塞缸和柱塞缸實現往復直線運動,輸出速度和推力;擺動缸實現往復轉動或擺動,輸出角速度(轉速)和轉矩。
58 差動連接有何作用? 差動連接,一般是把液壓缸的進油和回油連接在一起,把油缸的有桿腔油。
59 控制閥分哪幾種?各有何作用?
控制閥分為方向閥、壓力閥、流量閥;方向閥控制液壓系統中油的流動方向。流量閥控制液壓系統中油的流量大小。壓力閥控制液壓系統中油的壓力大小。
60 換向閥接結構分有球閥式、滑閥式、轉閥式。
62 三位四通換向閥O、M、P、Y機能含義?
三位四通換向閥的中位機能:O型含義:P、A、B、T四油口全部封閉,液壓缸閉鎖,液壓泵不卸荷。M型含義:P、T相通,A、B封閉,液壓缸閉鎖,液壓泵卸荷。
63 調速閥結構?調速閥由減壓閥和節流閥串聯而成的組合閥。
64 溢流閥、減壓閥有何區別?
溢流閥是過載時才工作,減壓閥是正常工作時都工作。
65 蓄能器作用是:在短時間內供應大量壓力油以實現執行機構的快速運動,補償泄露以保持系統壓力,消除壓力脈動,緩和液壓沖擊。
69 過濾器有何作用?有哪幾種形式?
過濾器能夠過濾油中的臟物,有網式、線式、燒結式和紙芯式等多種類型。
70 液壓系統中有哪些基本控制回路? 基本回路可分為壓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和方向控制回路。
機械設計課程總結4
一、課程設計目的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的最后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學生第一次較全面的設計能力訓練。其基本目的是:
1.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設計思想,訓練綜合運用機械設計和有關先修課程的理論,結合生產實際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加深和擴展有關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
2.通過制定設計方案合理選擇傳動機構和零件類型,正確計算零件工作能力、確定尺寸和選擇材料,以及較全面的考慮制造工藝、使用和維護等要求,進行結構設計,達到了解和掌握機械零件、機械傳動裝置的設計過程和方法;
3.進行設計基本技能的訓練。例如計算、繪圖、熟悉和運用設計資料(手冊、圖冊、標準和規范等)以及使用經驗數據、進行經驗估算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在本課程設計鼓勵采用計算機繪圖。
二、課程設計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課程設計中,針對布置題目學生要完成的設計內容有:
1.電動機的選擇及運動參數的計算;2.V帶的傳動設計;3.齒輪傳動的設計;4.軸的設計(低速軸);5.滾動軸承的選擇及驗算(低速軸);6.鍵的選擇計算及強度校核(低速軸);7.聯軸器的選擇(低速軸);8.潤滑油及潤滑方式的選擇;9.繪制零件的工作圖和裝配圖(1)繪制零件的工作圖軸的零件圖
(2)減速器的裝配圖零件的工作圖包括:(1)尺寸的標注;(2)公差;(3)精度;(4)技術要求。裝配圖包括:(1)尺寸標注(2)技術特性(3)零件編號(4)編寫零件明細表、標題欄。
三、要求
作為指導教師,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務,在設計過程中要加以指導。首先讓學生做減速器的裝拆試驗,形象地認識減速器。在設計過程,軸的結構設計和減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確定對于學生來說是難點,針對這一難點要上一次輔導課。另外,每天來指導學生設計、計算、繪圖,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要求每位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工作能力及創造能力,對每個問題都應進行分析、比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反對盲從,杜絕抄襲。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到:1)隨時復習教科書、聽課筆記及習題。2)及時了解有關資料,做好準備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3)認真計算和制圖,保證計算正確和圖紙質量。4)按預定計劃循序完成任務。
四、評分原則
課程設計中,最終的'圖紙及說明書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同學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圖紙及說明書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對同學的評分,特別要注意抓兩頭:一頭抓平時,一頭抓答辯.課程設計成績根據平時出勤和設計圖紙、說明書、創新能力和答辯情況綜合按百分制制評定。
五、存在問題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發現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或雖認真但因基礎差等原因,不能按時完成進度計劃;2)獨立工作能力差,設計時不能或不進行獨立思考,教師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參照其他同學的設計進行“照貓畫虎”式的進行;3)設計中有錯誤,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4)圖紙質量較差,特別是尺寸標注,出現問題較多,表達不清楚;說明書內容不夠完整、工整,有個別原則性錯誤和若干一般性錯誤;5)答辯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問,回答中有個別原則性錯誤和若于非原則性錯誤。六、結果分析
參加本次課程設計1個班,大部分同學能按老師要求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設計圖紙、說明書和最后的答辯中滿足要求。參加本次課程設計共有50名同學,其中優2人,良26人,中20人,及格2人,不及格0人。基本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七、經驗及教訓
由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需要用到許多先修課程如《工程制圖》、《工程力學》及《公差測量及配合》等,而部分學生在由于前期的先修課沒有學好,甚至《公差測量及配合》先修課沒開,所以在繪圖上表達不清楚,尺寸標注等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要在學先修課時,督促學生把先修課學好。
【機械設計課程總結】相關文章: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總結03-26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總結11-22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總結4篇03-26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小結11-22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小結(精選12篇)05-27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主要學什么課程04-18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實習心得體會02-27
機械設計實習總結01-07
機械設計個人總結04-21
關于機械設計實習總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