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小報配圖
清明時節,桃花初綻,楊柳泛青,鶯飛草長,清新明朗。人們會趁著大好春光,踏青出游。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下面為大家分享了清明節小報,一起來欣賞!
清明節小報圖片1
清明節小報圖片2
清明節小報圖片3
清明節小報圖片4
清明節小報圖片5
清明節小報圖片6
清明節小報圖片7
清明節小報圖片8
中國清明節吃什么食物
1、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
2、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采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放鍋中煮熟后撈起,瀝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后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后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后即可出爐。
3、馓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清明時節,這樣養生
【衣】多穿幾件,有備無患
早春的街頭,“短袖與棉襖齊飛”的情況并不少見。
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清明時節,時暖時寒、乍陰乍晴,因為早晚溫差大,人們在中午有太陽氣溫高時,可以穿著稍微單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還是那樣穿衣,就會感到涼意了。
這段時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著裝,最好多穿幾件,有備無患。需要時,還可搭配帽子、圍巾等小配件。
【食】飲食宜清淡,少吃發物
清明時節,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羊肉、雞等;可多食時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蘿卜、芋頭、薺菜等。
飲食調攝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飲】菊花茶養肝利膽,散冬季寒邪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借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睡】多睡不是解決春困的辦法
春困是人體一時不能適應季節的變化,發生大腦血流量改變而出現的生理現象。
要解決春困,多睡反而不是辦法。因為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于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
其實,不妨經常開窗透氣,使室內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適當增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犯困時,聞一聞風油精、清涼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選擇聽一些動感的音樂等,都有助于保持頭腦清醒。
【動】多活動,保持心情舒暢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
【清明節小報配圖】相關文章:
曲奇的做法步驟及配圖07-05
酸奶吐司的做法步驟及配圖01-28
冬至配圖簡短文案12-20
自制葡撻的做法步驟及配圖01-29
2022年冬至配圖簡短文案12-20
配煙花的文案06-30
制作小報作文08-22
夜晚拍照配的文案10-10
天使的翅膀配文案12-29
滑雪視頻配的文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