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清明節六年級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六年級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1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著。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里總是猜測著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沖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著。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只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干凈后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里念念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著什么,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里,然后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里去燒,最后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后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后,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2
今天就是清明節啦,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啦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啦。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啦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啦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著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啦,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著我就拿啦伙計少啦一炷香插在啦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啦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愿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啦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啦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愿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著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后就走啦。
我臨走時,再次瞄啦一下祖宗的墳墓,擦干啦眼眶的淚水,隨著下山啦。心里怎么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愿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啦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游戲,那么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3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緬懷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很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靈,寄托哀思。
每到這個日子,我們全家人就會一起到騰沖的山上掃墓,一起學習在城里了解不到的知識。
今年,我們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跋涉到了騰沖的墳山腳下,我忘記了暈車以及疲勞,不管三七二十一,抬起一箱“金元寶”,就往山上沖,巍峨的大山聳立在我面前,海拔有兩千多米。我跑了不到一半就已氣喘吁吁了。休息了一會之后,我接著向上爬。過了大約二十分鐘,大家全到了墳山山頂。我向山下瞭望了一會,啊!大自然真美呀!墳山下的田野、森林連成一片,群山環繞,就好像一片綠色的汪洋,我好奇地問外公那是什么地方,外公說:“那分別是龍陵、芒市和梁河。”呀!我們已到了三縣市交界的地方了。大舅們忙得不亦樂乎,生火燒水,修墳掃墓,不一會,殺羊宰雞開始了,可惜我還非常小,幫不上他們的`忙。我在一旁看大舅們殺羊,看見他們將羊的腸子裝在一個袋子里,好奇地問了一句:“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嗎?”“這叫苦腸,是用來做苦撒的。”“原來苦撒是用羊的苦腸做的呀!”
過了一會,我撿到了一根石竹,又摘了一片葉子,將葉子插進石竹的洞里當作竹笛,表弟看見了就來追我,要槍我的“竹笛”。我們跑呀跑呀,媽媽叫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已跑得汗流浹背了。
這一天,我雖然流了很多汗,但我非常快樂、非常開心。還看到了大自然的美,看到了城市里看不到的東西。今后每年都有這么一天讓我參與,那我該多么的高興啊!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4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由于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因此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懷念,讓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蘊含著許多先輩們的事跡,可是,他們卻入土為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懷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懷念著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里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懷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和爺爺,姐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爺爺經常會陪我和姐姐一起去蕩秋千,而且爺爺經常會給我們講:"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能增進健康,而且能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和姐姐感到振奮,因此,從此以后我和姐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爺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姐姐便懷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么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爺爺帶著我和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由于爺爺說過:"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因此,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著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生和姐姐在前面抬著小樹苗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后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爺爺嗎?
小女生和姐姐聽著爺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和小女生卻不知道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生和姐姐最后的快樂。
爺爺走了,在懷念和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爺爺卻不再回來,陪我和姐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懷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六年級清明節作文04-07
清明節的六年級作文11-12
六年級清明節作文11-22
六年級清明節的作文07-20
關于清明節的六年級作文08-13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作文10-28
【精選】六年級清明節的作文六篇08-09
【精選】六年級清明節的作文四篇08-09
【精選】清明節六年級作文三篇08-09
精選清明節六年級作文9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