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國學作文12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與國學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與國學作文1
一提到國學,你是不是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誦讀二字呢?誦讀經典固然是好的,但對于國學精粹而言,不僅要多讀,還得細“品”。
什么是“品”呢?你先別急,聽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之前老師讓我們背《笠翁對韻》,這里面的很多字都不太好讀,死記硬背的話,記起來就好很難,但如果多讀多誦,掌握住音律韻味可就簡單了點兒,但也只是簡單點兒罷了,還是不太好背,我曾為此大發牢騷,很不想背。直到后來,我學會了“品”,才由衷愛上了國學。“品”呢?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品”重在理解,體會。先說理解。《笠翁對韻》中一篇原文讀下來,先是難讀,接著感到不理解;就比如(十五·刪)中有一篇文章寫到“埋筆冢,爛柯山”。有的'同學讀下來就會發問:“什么是埋筆冢?什么是爛柯山”?因為不理解,所以會有些迷茫,不解其義,又怎能熟練背下來呢?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查電腦找解義,如“埋筆冢”是指晉代書法家智永禪師學書三十多年用過的五筐筆頭埋成的墓,又稱“退筆冢”。理解了意思,加深了印象,以后背時絕不會出錯,讀起來也會更加熟練。再說體會;在“品”中,體會也很重要。《笠翁對韻》雖然只是啟蒙音律,但是要想記熟它,也需要體會。比如讀書時讀到“龍潛終得躍,鳥倦亦知還。”這句話時,有沒有想到“蛟龍就算潛得再深也終有躍出水面的一天,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聯想呢?這樣多想想實在是好,只是簡單的兩句話就是體會了,既能使我們加深印象,又能讓我們擁有自己的見解,多好哇!
理解與體會結合在一起就是“品”了,學會了“品”,學會國學內容就易如反掌了。
也正是“品”字使我愛上了國學。
我與國學作文2
國學是文學中一顆閃亮的明珠,國學是一門講述誠信與禮儀的人生必修課,國學是一位白發蒼蒼的智者,國學是一個從東方冉冉升起的紅日,國學是華夏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光彩。大家都夸國學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國學能帶給我快樂。小學三年級,年少的我走進國學教室遇見了睿智,瀟灑的國學老師。他帶領我遨游知識的世界,每周五都能聽到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恭敬之意,岳飛心中的豪言壯語,秦始皇的貪婪,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讓我知道人的`七情六欲,知道事物隨時都在變化之中。國學讓我領略歷史深韻,在文學中帶給我快樂,讓我增加了內涵。國學是我的良師益友。
國學讓我領略歷史的悠久。知道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告訴人們要誠實守信。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告訴君王要做到上行下效。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岳飛的雄心壯志。“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陸游的悲嘆與惋惜。“倚門回首,卻把梅嗅。”寫出了李清照心中的酸楚與孤獨。“二龍征戰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讓人想起那個羽扇綸巾的少年---周瑜。“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王勃的靈魂是那樣清純。“報告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在戰場上的風光已是流傳千古的故事。
國學,天生浪漫。陶淵明是很有閑適之心的一位詩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最好的證明。“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心境是如此灑脫。“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歐陽修的詩快樂地像個小孩兒。“相于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蘇軾,借酒消愁,愁更愁。劉禹錫對傳說十分向往“如今直上銀河去,回到牽牛織女家。”“芊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無度。”秦觀的內心如星星一樣滿懷詩意。
不敗之地產如心,而國學浪漫如云。國學教會了我講誠信,教會了我懂禮儀。國家讓我感到快樂,國學是我最美的情誼。國學提高我的寫作能力,增強了我的文化修養。我喜歡國學,國學陪我走過那十年芳華。
國學是炎黃子孫的必修課,國學是普天之下最華麗的瑰寶,國學是中國人的驕傲,國學宛如大海聚集了多少心血的汗水,國學真可謂“主浪形骸外,俯仰天地間。”
我與國學作文3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每當想起那些事情,都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選擇學還是不學。
當大家看到這一個題目,一定感到很奇怪吧!不學?出自初中生的口里,不行吧,學生不學習,怎么行呢?
其實不是的。是我的父母讓我去跳舞,我心想:一個大男孩跑去學舞,像什么話啊!
一個寂靜的夜晚,我的父母把我叫到客廳,說:“楚朋啊,現在在這種競爭的社會,你得多才多藝,所以爸媽準備讓你去學跳舞。我心想:天啊!去學跳舞?那是女孩干的事啊!我馬上做出了強烈的.反抗,說:“我不學,那是女孩子干的事。”我爸媽說:“不行,你不學也得學。”我回答說:“我就是不去。”一聲大吼,夜里的寂靜被打破了,我爸媽說:“孩子,雖然你不想去,但是你要為父母著想,再為你自己想想,如果你不多學點兒東西,不多學一點藝術,不多學點只是……。那你將來怎么辦,難道你想做一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的人嗎?就算你想去做,你的父母我們也不會同意,你說哪個父母不疼自己的兒女啊!難道我叫你去跳舞,是害你嗎?不是,是為你好啊!可憐天下父母心呀!你懂嗎?孩子!
我聽了媽媽的一番話后,再看了看父母,他們都看著我我似乎好像沒有選擇的余地。過了一會兒,我還是“屈服”在了父母的“手里”媽媽說:“這才是我的好兒子啊!我爸媽都笑著,我只好“假笑”,未免掃他們的“興”。
星期六,我就和父母一起踏上了去舞蹈培訓班的報名的路程,一路其實很近。但是我總覺得這一路很遠很遠……
每一個孩子的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我覺得,這種思想不是很好,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與國學作文4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唐詩》、《三字經》、《弟子規》……這些經典告訴了我人生的哲理,純凈了我的心靈,開闊了我的視野,又能讓我明辨生活中的是與非,
同時也讓我懂得了更多的國學精髓。
中國文化就如一道菜,這道菜的味道如何,還須多品味,這國學也如品菜一般,多品味這書中的內容,就會明白其中的蘊含的道理。
唐詩宋詞中,詩人將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在自己寫得美詩中。
曹操寫的觀滄海中,看似全描寫的是景,可你在反復多品味幾遍就可以看出曹操他博大的胸襟和想一統天下的志向。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詩人巧妙得用反襯手法襯托出了詩人背井離鄉的漂泊之苦。
只是唐詩就以讓我們感到中華文化的深奧。
《唐詩》讓我們與詩人一起感受詩人的感情,使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知識。《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教導我們如何去做一個講情講仁的人,用字體告訴我們如何經過風雨雷電的考驗攀上人生的`最高峰,怎樣對他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做一個一撇一捺的人,做好了這些才能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這就是論語》的真諦。
《三國演義》也是中國經典中的一類,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斗爭。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它為中國寶庫中又增添了一點燦爛光彩。
《道德經》是本神奇的書,它總是能用一句簡短的話語將我牽引到一個美如天堂的境界,那兒只會看到人們善良的一面,邪仿佛以被那一句句附有人生哲理的“河流”帶走了。在國學的長廊中慢慢品味,去理解那一字一句一詞,就會懂得人生,就會使自己的品德和生活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得失,不怕困難,不退后,無論世事沉浮,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不被金錢與權勢名利所迷惑,從而迷失自己。如要水的品性一樣,不爭名利,而是默默的用自己的生命滋大地。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懂得了國學,就懂得了人生。
我與國學作文5
月圓月缺,遷客騷人吟詠寄思;潮漲潮落,仁人志士揮斥方遒。翻開歷史畫卷,千年古國的魅力撲面而來!
與國學約會,我遇見了青蓮居士。“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豪放不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他重情重義。游山歷水,飲酒作詩,獨酌邀月,對影抒懷,他宛若蓬萊仙人!
與國學約會,我遇見了智者的化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他信守承諾,一世忠心耿耿。他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正如徐庶所說,“駑馬并麒麟,寒鴉鸞鳳耳。”
與國學約會,我遇見了秋思之祖馬致遠。他的小令《天凈沙·秋思》膾炙人口,他的劇作文辭豪放有力。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羈旅愁苦。
與國學約會,我遇見了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豪邁中流露滄桑;“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柔情中盡顯豁達。他潑墨揮毫,寫盡人間悲歡!
與國學約會,我遇見了漫步在池邊的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少女時代的快樂和自由躍然紙上,她明媚無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歷經世事,方覺人生苦短,她于詩詞中嘆息,哀婉清愁!
與國學約會,我遇見了曹雪芹。他歷經坎坷,飽經風霜,洞透世事,淡名泊利,用十余年寫出了千古名著《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思忖人生,慨嘆悲歡離合!
與國學約會,我仿佛置身那“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撥蓮蓬”的鄉村愜意生活;與國學約會,我受鼓舞于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愈挫愈勇的.樂觀精神……
國學,讓我善思,善思則能“從無字句處讀詩”。在國學中讀沙漠,讀出了它坦蕩豪放的胸懷;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讀大海,讀出了它的容納百川的寬廣;讀春雨,讀出了它的潤物無聲的柔情。
與國學約會,它開啟了我對家國情懷的思考,超越時光,讓我盡情感受其中傳達的意義,深刻了我的認知。
遇見國學,就遇見了一場人生的浪漫!
我與國學作文6
國學,對于我們來說,在書本上,電視上,報紙上、生活中都能見到、學到。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讓我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圣賢為友;國學能讓我們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在生活中,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中的“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對我的影響非常大,讓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的見解,絕不輕易地懷疑自己。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又蹦蹦跳跳地來到了去學校的路上,我剛到教室門口,就看見同學們正在寫作業,如果是原來,我還會感到納悶,但是,今天我并不感到納悶,因為,老師布置了許多作業,同學們都在做呢!教室里呀,可真是靜得不能再靜了,仿佛一根針掉下來,大家都能聽見呢!很快,我也進入了角色,沙,沙沙,沙沙沙……大家的寫字聲很快奏成了一曲美妙的音樂。“慧玲,這道題是這樣做的吧?”一聲清脆的聲音響在我耳邊,音樂停止了,我轉過頭去,原來是周文文在叫我,我和她對了對,可答案根本合不上呀,我們又各自在草稿本上算了一遍,可還都是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對的,于是,我們都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可我倆還是堅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都沒有一點向對方認輸的意思。于是,我們去找了許多同學,大多數都支持她的.答案,我有一點兒灰心,正準備把自己的答案改了呢!可我想起“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這一佳句,再想了想自己的解法,于是,我堅定地說:“我相信我的答案是對的。”過了幾天,老師講了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我發現我的答案是對的。我開心極了,我也更堅信“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后來,我對國學又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我更喜歡學國學了,因為學國學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修養,還可以潛移默化地體會他的思想,從而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我與國學作文7
回首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回望人文明的發展歷程,回想古今中外的偉人和名家,似乎總有一顆璀璨的星在其中永恒不變地閃耀著,那就是——經典。
從小到大,從懵懂無知的孩童到知識淵博的青年,從小學課本里的《三字經》《百家姓》到中學課本里《詩經》《論語》在成長道路上一直陪伴我們的,也是經典。經典用它那獨特魅力和璀璨的光芒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縷馨香。
清晨,品上一杯香茗,手捧一本經典,任清風灌滿整間屋子,此刻,是何等的悠閑與愜意!讀得有些乏了,便起身移步至窗邊,看著窗外開得正爛漫的野花,不禁想起了《詩經》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傍晚,望著窗外落日的余輝,不禁感嘆四季更迭,時光易逝,于是輕輕吟誦著“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正是經典,讓我初次感受到了文學那獨特的馨香。經典宛如一葉小舟,載著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收集精華,汲取養料。
經典是人類智慧的濃縮,是中華文化的結晶。經典的創作,醞釀于一時,流芳于百世。一本意味雋永的《論語》,流傳至今,其中經歷了多少紛紜戰爭,歷史變革,可它依舊挺了過來,經久不衰。而剛入學的孩子也懂得“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千古名句也在生活中廣為傳誦。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經典同樣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流逝,不被塵事所擾,不被囂俗所驚,進入一個淡泊,寧靜的世界。一部《西游記》竟可以讓我廢寢忘食,書中的妖魔鬼怪,奇聞異事,以及師徒四人不畏艱難,頑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不禁感嘆:在強大的毅力與執著面前,再大的困難也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
歷經風雨的侵蝕,雕欄玉砌會化為斷壁殘垣,而經典卻經久不衰,歷經千百年依舊光芒四射,新穎長青!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怎能缺少經典的陪伴?不論昨日,今朝,還是將來,經典必是我成長的伙伴,它也定會陪伴我跨越重重困難與險阻,直奔那美好的明天!
我與國學作文8
我們誦讀過無數的國學經典,但是在生活中又能有幾句國學和你發生了故事呢?
我在十二中上藝科學校。每次上語文課的前十五分鐘,老師總會讓我們背誦十幾句國學,并逐句講解句意。剛開始,我認為背誦這些國學純屬浪費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改變了這個觀點。
那天,老師布置了許多的作業。吃完飯,已經六點了。我匆匆忙忙地跑到書桌前,開始奮筆疾書。我估摸著,寫完作業應該就到八點半了。我想:我得快點寫,因為還有許多課外班的作業,加油。我再抄寫三字經的“親師友,習禮儀”時,弟弟跑了過來,對我說:“姐姐,我有3道題不會,請你教教我。”我一口否決了,著急地想:我的作業都寫不完,還幫你?真荒唐!弟弟會溜溜地走了。我又想了想那句三字經的意思,突然覺得自己放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沒有“親師友”,所以立即放下筆,焦急地向弟弟跑去。追到弟弟時,看到他愁眉苦臉,就像他道歉:“小浩,真是對不起,我不應該不幫助你。來,讓我看看題!”弟弟開心地笑了。我開始一道一道的給他耐心的講解。我已經把作業拋到九霄云外了,只是想著給弟弟講題,讓他明白。
那天,我寫完學校的.作業時,已是九點了,但我一點也不困。我寫完課外班的作業時,已是十點了,我卻一點也不乏。那天晚上,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同時我也比其他同學的理解更深刻,令我終身難忘。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剛好抄到了“親師友,習禮儀”那句國學,就攻現了一個巧合的事例。這也許就是我和國學的故事吧!那你呢?
我與國學作文9
國學,這是一條經典文化的長河。從這里,你將進入文學、歷史、哲學,進入祖國傳統文化圣殿;你將從中細細品味社會和人生,獲得成長的自信和快樂,獲得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讓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國學中《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自從學習《弟子規》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里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在語文試卷中出現了一道國學題,這時候我就懵了,要是平時好好的把國學當回事,考卷上的'題目也難不倒我,自從這件事之后我一有空就去翻《論語》《弟子規》《中庸》等這些國學書!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我與國學作文10
國學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平凡體現在它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比如說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它們無一不是國學;偉大則體現在這些國學的精髓,自古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現在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又與此息息相關。
《論語》是本深奧的書,里面有很多思想,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論語》中的誠信思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與他人交往時的誠信,是為人處事方面的誠信。這里的誠信主要表現在朋友之間平等相待,不刻意討好,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所以我們更不要明明對一個人心存怨恨,卻因為他的權勢去故意巴結,甚至利用他人對你的信任去欺騙他人。那樣太虛偽了。所謂真誠,難道不就是做到表里如一,內外一致嗎?;“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方面的誠信,孔子在教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無知,一個人是否聰明不是全部取決于他知道多少知識,而是取于他是否能坦然的承認自己不知道什么。在學校里我們每天都會接受到很多很多知識,但我們不能只看見自己學到了什么,而應當知道自己沒有學會什么。所以對于知識,我們不僅要虛心,還要得寸進尺,要學到老,活到老絕不滿足于自己已經學到了多少知識。
誠信思想對于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對于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和促進作用。而國學則是它的源頭。國學是本永遠也看不完的'書,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巨大的精神財富,不要讓它們在我們手中消失。
評語:文章作者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寫出“誠信”的重要,表達了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誠信做人的道理。
我與國學作文11
國學經典傳承著悠悠古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記載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識精髓,它為炎黃子孫書寫出最為驕傲的一筆。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老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誦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懂事時,老媽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從此以后我便深深地愛上了國學經典。
先前我是個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業時不緊不慢的,甚至邊做邊玩,老媽的嘮叨聲和爺爺的教誨聲不絕于耳,成為我學習、做作業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我不但沒有改進,反而覺得非常反感。自從暑假老媽陪我重溫了《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誦讀后,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錯得多么的厲害。
《論語》里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的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現在我做作業時,剛想偷懶,就會想起《論語》的這句話,馬上收起了玩心,專心做作業,它為我敲響學習的警鐘,時刻縈繞在我耳邊伴我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盡可能的幫父母做點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放學后,我會給辛苦了一天的老媽捶背……《三字經》里不是說過“香九嶺,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嗎!何況自從我得了“過敏性咳嗽”以來,老媽每天晚上沒睡幾個小時,還怕咳嗽耽誤了我的學習,每天晚上抽出時間給我輔導功課,并鼓勵我注意身體和學習兩不誤,老媽還要上班,雖然累,卻沒有一絲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給予的,難道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國學經典,不但給我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是我生命里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來的路就算再崎嶇坎坷,我也會迎難而上!
我與國學作文1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清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品的,讀多了,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小時候,上幼兒園,老師教我們讀《三字經》,那時,我們并不知道這些是什么意思,只是覺得好玩,扯著嗓子大聲地喊∶“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段機柕…”
到了小學,我們的知識逐漸豐富起來。老師便給我們講解了它的意思∶“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原因是孟子不好好學習,跟著鄰居學壞了。”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點也沒有說錯。
隨著知識的豐富,我逐漸能夠領略古詩詞的魅力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會我們要節約糧食。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我體會到詩人李白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又表現了一副兄弟分別時樂觀向上的'情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副秋天的美麗景象。“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表現了詩人對國家的熱愛。“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又表現了曹植對哥哥的不滿和悲憤……
還記得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嗎?“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是一首融情與景的詩歌。每次讀都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又看到了那個指點江山的偉人,不由得沉醉于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生源的意境、廣闊的胸懷。這首詩借雪言志,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詩人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感情真摯、寓意深遠、哲理精辟,令人不得不叫絕。
“俱往矣,數風留人物,還看今朝。”結尾這句給我印象最深。大致是這個意思∶能建功立業的人,只有下一輩的人了。所以說,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國學經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生。國學經典像一雙巧手,打開心窗。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輩子也學不完。
【我與國學作文】相關文章:
國學經典教育了我作文03-12
我和國學經典作文04-20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03-02
我喜歡的國學經典作文06-06
精選我愛國學作文五篇03-24
精選我愛國學作文八篇04-06
我愛國學作文四篇03-19
【精選】我愛國學作文四篇03-18
精選我愛國學作文四篇03-07
國學經典教育了我作文2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