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清明節的記事作文集錦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記事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的記事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遇斷魂……‘’念著清明這一首詩,也迎來了清明。這次的`清明與往年的有些不同______休假三天。這可把我們高興壞了。大家紛紛議論著去哪里游玩,我卻決定要去烈士墓掃墓。
清明那天,我一打開窗,迎面撲來一層水霧。定睛一看,原來下雨了。這大概就是春雨吧!
似紗似霧,好像馬上就要被風吹走。眼前樓房都變得迷蒙起來,遠處的山峰也若隱若現。隱約,還有沙沙的雨聲。
清明節的記事作文 篇2
今天是清明節,另外興趣班都停課了,唯有早上的一節語文課。也就是說,上完語文課,我必須馬上趕往老家吼山。
心不在焉地上完語文課出來,媽媽已經帶著菲菲在下面等我了。汽車像離線的箭一樣沖了出去,由于心急,開錯了好幾次。不過路上的風景美得使人驚嘆,一開出城外,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灰蒙蒙的天配上山路上的行人,不禁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這首詩。
汽車行得很快,一會兒就到老家。拉上了強強哥哥后,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墓地。由于強強的指點,這次總算沒有開錯。到了墓地,一打開車門,一股新鮮的空氣夾著泥土特有的芬芳撲面而來,讓大家忍不住做了幾個深呼吸。走上泥土地,就看見一片片茂盛的叢林,里面不時傳出幾聲清脆的鳥叫。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抹鮮艷的紅色——映山紅!鳥聲開始密集,樹反而越來越少了。到了,到了!媽媽把堆在墳前的荊棘和樹枝掃到了一旁。這時大姐姐帶著一家人也來了,我們一起燃放了煙花,又在墳頭插了一支松樹枝,便離開了。
回去的路上,我們看到了一片竹林,里面長著不少筍,經得主人同意后,我們挑了幾支剛探出頭來的嫩筍挖回了家。
下午,我們還去了吼山,吼山風景還是一層不變。但是,我拍了很多張照片。
清明節的.一天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我收獲的不僅僅是照片,還是愉快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態。
清明節的記事作文 篇3
今天,零星小雨。媽媽很早就把我叫起來了,說要去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媽媽告訴我,清明節去掃墓是為了寄托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7點多,我們到了山上,爸爸采了幾朵油菜花放在外婆的`墳墓上。阿婆拿過一張濕巾,叫我擦(清明節作文100字)去墓碑上外婆照片的灰塵。我看見媽媽的眼睛紅了。
8點多,我們下山時,看到有很多車要上山,他們也是去掃墓的。
清明節的記事作文 篇4
故鄉,是城市人心中的一個心結和念想。
驅車前往。
離終點還有200米,就清晰地看到兩位老人,一前一后,皺紋在空中向我們興奮地揮舞。
這是不讓我迷路的路標,這路標,一直不曾離開。
那鄉下,粘得緊密的小閣樓,伴隨著油菜花黃,在日光下燦燦地生光,閃掉了沉淀已久的偽裝和疲憊,用瓦紅色的質樸迎接你的到來。
我的爺爺奶奶,用那個地區每個人都有的特異功能——大嗓門,熱烈而含糊地喊著我們的`名字。
那是在告訴我,告訴昏沉欲睡的我,我到家了。
故鄉,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古人的天氣預報年年清明都是那么準確無誤,又比現在的天氣預報多了一份情誼與溫情。——紛紛,是悲從雨中來,還是雨擋不住生機。總之這雨,總該要下,不下,便沒有水墨清明的味道了。
因為一切,終究還是紛紛要來。
清明,名稱簡短,意味深長。
是寄托一份到不了的懷念,還是埋藏下一片生機勃勃。
是清冷,還是明亮。
于是,清明不辜負每一個人的苦心一片,既埋下一份懷念,又寄托給春一份生命的希望。
但他能夠淡漠生死,看重生命的,使者。
于是,故鄉被裝點一新,一派春天的生機勃勃。
而鄉村了的陳舊往往是我眼中的新鮮事物。
你若沒有經歷過,你是不會知道的。往來之中,是在發現智慧。
走在古街,踏著時光洗禮過的青石板,聞著清明雨夾雜木頭香。
木板背后,是一代代的時代縮影,仿佛在看一出聲影交替,模糊稀疏的時光戲。
我第一次,看見了彈棉花,沉悶的弦聲配合著歡快跳動的棉花,如同下了一場會唱歌的雨;我看見了修自行車,是老式的那種,那個老爺爺細心地為那陪伴自己幾十年的自行車補胎換鋼絲,我依稀感到這自行車的不同含義;那里補鞋補衣的手藝人飛快地使用黑亮的縫紉機,用黑黝黝的手飛快地把黑乎乎地粗布條做成拉鏈的插口。
這街,是一壇生命的酒糧。
不得不說,這是一壇陳年好酒。
既香,又醇,也陳,彌足珍貴。
清明節的記事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農村有句話:早清明,晚十月一。意思說,清明節快到的前幾天可以到墳上燒香掃墓,或者十月一以后的那段時間都可以。
星期三下午放了學,我們全家開車回老家了。上了高速,路上的車可多了,你追我趕的車流望不到頭,路邊有許許多多的桃花園,坐在車里往外看,桃花園不時從窗外飛過,在樹上,在電線塔上,還能看見很多很多小鳥的窩,打開窗戶,就能聞到大自然的香味,心情頓時舒暢起來。有時也能看見田野里三三兩兩的掃墓人,望著青煙一圈一圈的.飛到天空,心情又有點沉重了。
中國人在清明節祭奠先人的時候,都是要上貢品,燒紙錢,燃放鞭炮,整理墳墓……這是中華幾千年的習俗。但是如果能改革幾點就更好了。其一:有的人在準備貢品的時候太豐盛了:有豬頭,雞,鴨之類的,水果等,有的祭奠后即不打掃衛生,又浪費了食物。其二:燒紙錢和放鞭炮會污染環境,也有時候會引起森林大火。
所以我們掃墓的時候,磕磕頭,送束鮮花,在心里記著不就行了嗎!我們要做一個保護環境,不浪費食物的”小保安“。
天慢慢的黑了,我也慢慢地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