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傳統文化的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苗族是一個少數民族,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苗族人對禮儀的注重和他們的真情實意讓我們難以忘懷。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比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均分給在座的`老人,如果客人酒量少,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能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苗族人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強的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時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塞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及雞鴨容為佳肴,尤以心、肝最尊重,要先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后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正是因為苗族熱情的待客之道,才能讓我們如此難以忘懷,希望苗族人能永遠保留一顆真摯情誼的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這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聯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準則。企業愿景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齊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老師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老師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禮貌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親。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親的被子溫暖后,再請父母親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親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親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親,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一樣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親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經典文章欣賞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重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余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能夠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職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魂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贊。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
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夸贊。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神的剪紙文化。例如:十二生肖剪紙中的子鼠。
它的腦袋圓圓的。鼻子尖尖的`。還長滿了許多胡子。身子活像一顆大瓜子。它的尾巴彎彎的,很像英文中的“S”。眼睛黑黑的、小小的,好像小黑豆。手和腳像書法中的一點。兩只耳朵豎起來,直直的,好像是怕別人發現它上桌偷油吃。民間藝術剪紙,是它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與燦爛。它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走嘍,去貼春聯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了春聯。
父親邊貼邊問我:“遠航,你知道為什么要貼春聯、放鞭炮呢?”
父親給我講起年的傳說:有一只叫“年”的怪獸,它頭上有一只觸角,到除夕的晚上就到村子里吃人,人們只好上山躲避。有一個老婆婆來到村子里,人們告訴她“年”的事情,讓她快逃,她卻說她能制服“年”。“年”又來了,她用紅紅的春聯把“年”的眼睛刺得睜不開了,“年”只好用爪子捂著眼睛,接著老婆婆又燃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炸聲嚇得“年”抱頭鼠竄、逃之夭夭。
“原來貼春聯、放鞭炮還有這么有趣的故事哩!”
“現在人們還是習慣在春節貼對聯、放鞭炮,不僅僅是驅魔避邪,更重要的是借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
“往左一點!”我正聽得津津有味,父親的喊聲把我從沉醉中喚醒。我這才意識到該自己貼春聯了。
晚上,人們盡情地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煙花: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射出的子彈,有的像流星從天而降,一時間把天空裝扮得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喜歡這多彩的除夕,因為它充滿了神秘,充滿了喜慶和歡樂。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剪紙,大家都聽說過,剪窗花就是剪紙的一種,剪紙是公元前1600-1100年開始的。西漢時,傳說漢武帝的龐妃去世后,皇帝思念不已,于是請術士用麻紙剪了龐妃的影象為其招魂,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
至現在發現得最早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團花剪紙、對馬團花、對猴團花、金銀花團花、菊花團花、八用形團花。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大約因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各種各樣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可用于點綴墻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剪紙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剪紙藝術是漢民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可以用雕、鏤、剔、刻、剪等方法在各種紙上表現出來。
剪紙是我最喜歡的課余生活之一,每當家人叫我剪紙時,我都會開心得像猴子一樣一蹦三尺高。禮拜天晚上,媽媽叫我剪紙,還要給我拍照片,我一聽到要剪紙,還要給我拍照,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甜滋滋的。
開始剪紙啦!我先準備了一張粉紅色的臘光紙,然后準備了一把剪刀,正式開始剪。我先把長方形的臘光紙撕成正方形,再折到指定的.樣子,剪出了一個花邊,但是因為折錯了,剪出了兩個不完整地分開的半圓形。當時,我很難過,因為我白白浪費了一張紙。我只好不情愿地按原先的步驟重新剪了花邊。這次我更加謹慎了,嚴格按照要求一刀一刀地剪。剪完花邊之后,我開始剪中間不同形狀的空洞了。我先剪了好幾個月牙形狀,然后又依次剪了三角形、圓形、五角星和一些我不知名的形狀,最終完成了一幅剪紙作品,看著自己的作品,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通過這次剪紙,我得出了一個大道理,就是凡事都要仔細,一粗心就會像我剪紙一樣剪出兩個有花邊的半圓形來。同時,我也相信,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一——剪紙和其它傳統文化會一直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說中國剪紙有名,真是一點也不假。剪紙是中國文化藝苑中一塊絢麗的奇葩,還有著“民族母體藝術”的美譽呢!
瞧,這副剪紙是一個叫阿魯溫的小男孩牽著兩頭駱駝在沙漠中行走。每當看見這副剪紙時,我的'眼前就會才出現著一幕一幕。
這位充滿雄心的男孩決定去冒險。臨走時他只帶了一把弓箭,一些干糧,和兩頭駱駝就上路了。途中迷路了,被困在大沙漠中。猛然,他發現了張尋寶圖,圖上有的寶貝是在自已的家鄉里,小男孩欣喜若狂,心想:這下不僅可以回歸家鄉,還可以得到寶貝了。
此時,小男孩身上已沒有了水,當他到達圖上指定的地點時,已經快要渴死了。突然,他發現了一小潭湖泊,便用盡全身力氣撲上去,大口喝了幾口水。該尋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寶貝,他又翻了翻尋寶圖,上面依然沒有寶貝。正納悶之際,他明白了,自已正需要的東西就叫寶貝。
一把剪刀,剪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個動人的傳說。
【傳統文化的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話題作文07-01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4-11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4-16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4-20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5-14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