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
一、線形動物
1、代表動物:主要包括蛔蟲、秀麗隱桿線蟲(自由生活的)、鉤蟲、絲蟲、蟯蟲等。
2、蛔蟲:(蛔蟲適于寄生的特點4條,紅色字)
①生活習性:寄生在人的小腸里,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態:蛔蟲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體表具有角質層(保護作用)。雄性蛔蟲尾部鉤狀,雌性尾部尖直,雄蟲比雌蟲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雌蟲每天可產卵約20萬粒,蛔蟲的受精卵發育成幼蟲大約經過兩周
⑤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⑥感染:通過口腔進入
⑦預防蛔蟲病:首先必須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清潔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凈,飯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兒童容易得蛔蟲病的原因: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喜歡吃生冷食物;喜歡伏地玩耍,喜歡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代表動物:蚯蚓、沙蠶、蛭
2、蚯蚓:
①形態結構: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前端有環帶(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環帶一共13節。
②運動:體壁有較發達的肌肉,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身體分節可以增強運動的靈活性。剛毛在玻璃上無法發揮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無法產生運動。 (剛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體,協助運動)
③生活習性: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機物為食.夜間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葉
④呼吸: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依靠濕潤的體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氣體交換)粘液使體壁始終保持濕潤,以保證正常的呼吸。(實驗時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維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機物,包括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化產物⑥蚯蚓與人類的關系:在土壤活動,疏松土壤;拉出的糞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體富含蛋白質是優良的飼料(益處)在土壤活動,破壞植物的根(壞處)
⑦大雨過后蚯蚓紛紛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通過濕潤的體壁完成呼吸,雨后地里灌滿了雨水,氧氣少,蚯蚓無法完成呼吸,爬出來地面呼吸。
八年級生物學習方法
方法/步驟1:
第一,教科書要熟爛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
方法/步驟2:
第二,要選擇一到兩本輔導書(多了就沒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讀》(王后雄主編)和《高效學習法》(薛金
星主編),覺得就很夠用了。前者會把每個知識點細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務于課前預習、課后歸納整合的教輔,幫你夯實基礎;后者則服務于課后,歸納比較凝練,重在教授做題的方法,讓你快而準做題,沖擊高分。
八年級生物學習技巧
1.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2.衍射記憶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相關文章: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08-02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06-30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04-12
八年級人教版生物上冊知識點07-06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7-01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11-09
八年級上冊生物蘇教版知識點04-12
八年級人教版生物上冊知識點5篇07-06
八年級人教版生物上冊知識點(5篇)07-06
生物冀教版八年級上冊知識點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