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學到的知識如果不經常復習,一定會發生遺忘的現象,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1
1、淡水藻類:藍藻、水綿、衣藻、剛毛藻、輪藻、小球藻
2、海洋藻類:海帶、紫菜、石花菜、裙帶菜、馬尾藻、鹿角菜
3、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陸地上的陰濕處。藻類植物的`整個身體都浸沒在水中,全身都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4、藻類的經濟意義:
①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還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可供地球90%的氧氣)。
②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③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2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除外)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
二、調查的步驟
①明確調查目的;
②確定調查對象;
③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④調查記錄;
⑤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⑥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兩類: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溫度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
2、探究的過程:
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例子(P、17)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二、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3、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態系統中在一般情況下數量的應該是生產者。
4、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①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②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動物;
③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
④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的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三、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的范圍:
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4、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3
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由為您提供的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復習:觀察動物細胞,希望給您帶來啟發!
一、人和動物的細胞形態不同,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動物細胞模式圖。主要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
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植物細胞有液泡,動物細胞沒有液泡;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4
1、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會判斷)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②生物能進行呼吸
③生物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按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叫做生物圈。
5、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分為兩類: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6、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7、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能舉例)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捕食、競爭、合作、寄生等。(能舉例且能判斷)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舉例)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能舉例)
8、理解“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過程,并能夠舉一反三。(P14—15)
9、科學探究(即實驗)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學會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
10、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指對照實驗中的不同的條件。
11、每組對照實驗中只能設計一個變量。除了變量不同外,其他實驗條件都必須相同。(即單一變量原則)接受這個變量處理的為實驗組,不接受這個變量處理的為對照組。
12、實驗的過程中進行多次重復實驗是為了盡量避免偶然因素的發生,實驗結果求平均值或求和的方法,是為了增強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13、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14、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P20)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15、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16、一個生態系統中,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17、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
18、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并且逐漸遞減。
19、有毒物質能夠沿食物鏈積累。并且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20、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低,生物數量越多。
21、食物鏈的書寫:
① 從生產者開始寫,寫到消費者,箭頭指向捕食者。
②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寫入食物鏈中。
22、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
23、生物圈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水圈中,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4、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濕地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主要是人。
25、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26、植物、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大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27、熟悉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P37); 熟悉顯微鏡使用時的步驟:(P37—39)。
注意:
① 兩眼睜,單眼看
② 鏡筒升,看目鏡;鏡筒降,看物鏡
③ 先降后升,先粗后細,粗大細小
④ 低倍找,高倍觀,同側移;
⑤對光完成的標志:能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
28、目鏡安裝在鏡筒上,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
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越大。
29、使用顯微鏡時如果光線太弱,應使用凹面鏡和大光圈來調節;
光線太強,應使用平面鏡和小光圈來調節。
30、物像上的污點只可能存在于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上。
若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隨之移動,則污點位于玻片標本上;
若調換目鏡后污點消失,則污點在目鏡上;
若調換物鏡后污點消失,則污點在物鏡上。
31、如果玻片上寫有“q”字,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b。 (那么“上”、P、下呢?)
32、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常見的玻片標本有切片、涂片、裝片三種。(P42)他們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
33、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的步驟:擦→滴→撕→展→蓋→染→吸。(P43)
(用具有?滴什么?為什么展?怎樣蓋,這樣蓋的目的?用什么染?為什么染?)
34、植物細胞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線粒體。(P45)細胞壁起支持和保護的作用,細胞膜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P51)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它的糖分溶解在西瓜液泡的細胞液中。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
35、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擦→滴→刮→涂→蓋→染→吸。(P47)
(用具有哪些?滴什么?怎樣蓋,這樣蓋的目的?用什么染?為什么染?)
36、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P48)
植物細胞中有,而動物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37、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清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生理鹽水。用鑷子蓋蓋玻片時,逐邊蓋上,是防止產生大量氣泡。
38、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物質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另一類是有機物,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細胞在生活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39、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它把化學能轉化成熱能,而植物細胞特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它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40、受精卵內有指導身體發育,由父母傳下來的信息叫遺傳信息,它位于細胞核中。細胞核是遺傳控制中心。熟悉克隆羊多莉的例子:(P55)
41、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中。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DNA是遺傳物質,它的結構是螺旋形。
42、生物體由小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有關。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細胞分裂過程:細胞核先一分為二,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然后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P57)
43、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進行復制(數量加倍),然后再平均分配,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所含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44、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和數量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和數量上保持一定。(如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23對)
45、遺傳信息載體的結構層次由簡到繁的順序: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細胞→生物體。
46、植物、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大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
47、動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人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提示:植物沒有系統。
48、動物體的四種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49上皮組織(如:皮膚上皮、小腸腺上皮)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和分泌功能。
肌肉組織(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和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如:腦、脊髓、神經)由神經細胞構成,能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如:軟骨、血液、骨髓、淋巴)。具有支持、保護、連接、營養的功能。大腦主要由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構成,皮膚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構成。胃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構成。
50、人體由八大系統構成。人體的消化系統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51、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其中根、莖、葉稱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稱為生殖器官)
52、植物的組織主要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
分生組織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
保護組織具有保護作用;位于植物體各器官的表面。機械組織具有支撐和保護作用。
輸導組織具有運輸作用;主要有導管和篩管。
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輸導組織貫穿于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
營養組織能儲存營養。
53、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稱為單細胞生物。 常見的有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眼蟲等。(P66)
54、草履蟲能夠凈化污水。草履蟲依靠纖毛運動,通過表膜呼吸。
草履蟲的結構(P68)。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55、植物有四大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早胎絕種)
56、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多生活在水中;常見的藻類植物有:衣藻、水綿、海帶、紫菜等。
苔蘚植物有莖、葉和假根,可以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見的苔蘚植物有:墻蘚、葫蘆蘚等。
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且有輸導組織。常見的蕨類植物有:腎蕨、滿江紅、卷柏、貫眾等。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
57、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裸子植物有:松、杉、柏、銀杏、蘇鐵等。在生物圈中,被子植物較多。
被子植物又分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兩種。
雙子葉植物的種子中有2片子葉,營養儲存在子葉中,葉脈為網狀脈;(如:豆類、花生、向日葵等)
單子葉植物的種子中只有1片子葉,營養儲存在胚乳中,葉脈為平行脈。(如:玉米、小麥、水稻等)
58、果實主要由果皮和種子組成。種子主要由種皮和胚組成。種子的表面是種皮,種皮具有保護作用。種子里面是胚,胚是種子中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將來發育成新植株。 胚由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根將來發育成根;胚軸伸長連接莖和根;胚芽發育成芽。子葉逐漸消失。(P81)
59、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完整并且活的胚,不在休眠期。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光不是影響種子萌發的因素)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P89—91)
﹡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實驗:(P92—93)會計算種子的發芽率。
60、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連接莖和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種皮脫落,子葉逐漸消失。
61、根尖的結構從下往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P97)
根冠具有保護作用,
分生區細胞具有分裂能力;
伸長區細胞不斷伸長和生長,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成熟區生有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伸長區的細胞來自分生區,成熟區的細胞來自伸長區。
根生長的主要原因:
①分生區細胞數量的.增加
②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62、枝條是由芽發育而來的。
芽中的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芽(P98)。
芽按照著生位置分為頂芽和側芽。枝條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的。
莖的加粗生長是莖的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和分化的結果。
63、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氮、磷、鉀。
缺少含硼的無機鹽,油菜就會只開花不結果。
64、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花蕊由雄蕊和雌蕊組成。(P104)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
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此外,花中還有:花柄、花托、萼片、花瓣等。雄蕊的花藥成熟后產生花粉,花粉內含有精子,雌蕊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
65、植物從花到果實必須經過兩個過程:傳粉和受精。
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傳粉方式有兩種: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異花傳粉的媒介主要是風和昆蟲。
66、受精的過程: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上粘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內部,胚珠里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稱為受精。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頭和花柱紛紛凋落,子房繼續發育成為果實。(P105)
傳粉不足時,可進行人工輔助受粉。
67、果實主要由果皮和種子組成。種子主要由種皮和胚組成。花到果實的過程中,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珠被發育成種皮,胚珠發育成種子, 受精卵發育成胚。 胚珠數=種子數
68、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被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靠莖中的導管。
69、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進行的。
葉片主要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P112)
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是水散失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它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下表皮的氣孔數多余上表皮。
70、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
②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
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71、能夠非常熟練的掌握“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P116—117)。變量是光
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淀粉);
遮住葉片的一部分是用于對照實驗;用酒精隔水加熱的目的是溶解葉綠素;
滴加碘液是為了檢驗是否產生淀粉,是利用了淀粉遇碘變藍的特性。
實驗結果:葉片未遮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未變藍。
說明: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②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7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經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處。有機物用于構建植物體。
從細胞水平看:細胞壁———纖維素;
細胞膜———蛋白質和脂質;
細胞核———DNA
從器官水平看:蘋果、梨富含糖類;
黃豆、花生富含蛋白質和脂肪;
芝麻、向日葵含有脂肪;
甘薯的根、蓮藕的莖含有淀粉。
73、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條件是光照,場所是葉綠體,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光合作用的實質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
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如合理密植等。
光能
熟練書寫光合作用表達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 + 氧氣 (P124)
葉綠體 (儲存著能量)
認真領會3個實驗:P122—123。
74、植物呼吸作用是細胞利用氧氣,把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
呼吸作用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主要在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保證呼吸作用正常進行的如:田間松土,遇到澇害時排水,
降低呼吸作用強度的如:貯藏糧食時保持低溫和干燥,
貯藏水果時降低溫度或氧濃度等。
線粒體
熟練書寫呼吸作用表達式: 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P129)(儲存著能量)
認真領會3個演示實驗:P127—128
75、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其中,光合作用起了重要作用。
如何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①保護現有森林,大力植樹造林
② 開展國際合作,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76、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草原、荒漠、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等。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5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綿,衣藻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海帶紫菜)
(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葫蘆蘚、地錢、樹干苔蘚)。
(1)形態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方式:苔蘚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如里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方式:蕨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
6、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7、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
(1)雙子葉植物:胚里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都儲存在子葉中。如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麥、高粱。
8、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成幼苗時養料的來源。
9、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適應環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處于休眠狀態。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10、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
①裸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
②被子植物
11、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6
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
①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顯微鏡的使用
①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
②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③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3、目鏡長的放大倍數低,物鏡長的放大倍數高。顯微鏡放大倍數越高,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且變暗。
以上對生物學習中練習使用顯微鏡知識,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哦。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葉綠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上面對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復習資料的知識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上面的知識一定能很好的給同學們的學習幫助的哦。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7
新陳代謝
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能量,這叫做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分解代謝):生物體把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謝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這叫做異化作用。
酶: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部分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水分代謝:
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的過程。
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叫做滲透作用。
滲透吸水:靠滲透作用吸收水分的過程。
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質壁分離: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的現象,叫做質壁分離。
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礦質代謝:
指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的過程。
礦質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總結:研究生命起源是要弄清幾十億年生命誕生的歷史,然而其意義遠不止追根溯源,還在于可以了解生命與環境,新陳代謝、運動感應和調節控制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從而認識和闡明生命的本質,以實現人類控制和改造生命的目標。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8
觀察植物細胞知識,同學們還熟悉吧,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觀察植物細胞
1、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三種:
切片——用生物體上切取下來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如細菌培養液、血液)經過涂抹制成
裝片——用生物體上撕下來的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種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臨時的(臨時玻片)
2、《觀察植物細胞》實驗制作的是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
3、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①細胞壁:支持、保護
②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③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④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⑤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⑥液泡:在細胞質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
4、實驗避免出現氣泡的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
5、《觀察植物細胞》實驗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尋找和觀察細胞,可使細胞結構看得更清楚。
典型例題:
1、用解剖針挑去少許番茄果肉制成的玻片標本叫做(A)
A、臨時裝片
B、臨時涂片
C、臨時切片
D、永久涂片
通過上面對觀察植物細胞復習資料的知識學習,相信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哦。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9
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
(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年級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準焦螺旋,后調細準焦螺旋、7年級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7年級上P45動物細胞模式圖7年級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年級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年級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年級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年級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年級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年級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年級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后,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年級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年級上P102
傳粉:花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里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年級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年級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年級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年級上P132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 10
1、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4、《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使用生理鹽水的作用:保持細胞的正常生理狀態。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07-09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資料4篇03-31
初一上冊生物復習資料07-03
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復習資料03-31
七年級生物復習資料07-01
初一生物上冊復習資料07-03
七年級生物復習資料匯總07-01
七年級上冊政治復習資料07-03
生物復習資料與習題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