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雷雨》課后題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課后練習題(p75第2小題)
活動目標:
1.結合語境理解詞義,正確朗讀句子。
2.能在語境中體會“壓”“垂”“掛”三個詞語運用的好處,并練習運用。
活動步驟:
一、體會“壓”“垂”用詞巧妙
1.出示詞語:壓下來,垂下來
學生讀,提醒“壓下來、垂下來”這兩個詞中的“來”讀輕聲,要讀得又輕又短。
2.將詞語放回句中讀。
(1)出示句子: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2)讀句子,注意讀好輕聲詞。
3.體會“壓”的運用之妙。
(1)學生演示“壓”的動作。
(2)引導體會:抬頭看見厚厚的烏云重重地壓下來,你有什么感覺(有點害怕,透不過氣來……)
(3)指導學生帶著感受朗讀這個句子。
4.朗讀: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1)提問:你從哪里體會到蜘蛛心里的害怕?
(2)課件出示蜘蛛從網上“垂”下來的圖片。提問:這里的“垂下來”是什么意思?
(3)引導學生對比理解:把“垂”字換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4)根據圖片及生活經驗選字填空。
(課件出示:稻谷、蘋果樹、落葉、兔子圖片和句子)
讀句子,看圖想一想,和同桌交流哪些用“垂”,哪些用“落”。
金黃的稻谷()下頭。蘋果從樹上()下來。
葉子從樹上()下來。兔子的耳朵從頭上()下來。
(5)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蜘蛛垂下來的時候,被一根蛛絲連著,體會“垂”字用得準確,用得好。
(6)聯系語境,體會蜘蛛筆直地降落,急切地想逃走的有趣模樣,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垂、壓”的理解,先借助動作或圖片,直觀理解詞的本義;然后結合語境,聯系生活,體會詞語運用的巧妙;最后,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將理解、運用、積累融為一體。在理解“垂”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巧妙地借助圖片,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語言環境來理解,并和“落”進行對比,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精妙。)
二、體會“掛”的巧妙
出示句子: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1.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天空的變化。
2.出示彩虹圖片,引導學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樣掛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一條彩帶、一座彩橋……)
3.理解“掛”。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是語文課上的主要訓練點,也是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過程。通過朗讀體會景象,能有效激發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
課文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時,通過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在此基礎上體會詞語,讀懂句子,達到積累語言的效果。
【《雷雨》課后題活動設計】相關文章:
《雷雨》課后反思11-28
《雷雨》教學設計02-01
關于《雷雨》教學設計02-01
《雷雨節選》教學設計07-20
《雷雨》教學設計10篇03-13
《雷雨》教學設計(14篇)03-12
《雷雨》教學設計14篇02-05
《雷雨》教學設計13篇02-05
《雷雨》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