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位家長對早期教育感悟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不同的人和事內(nèi)心會有所觸動,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你知道寫感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位家長對早期教育感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早期教育的有效性,我們還有一例。這個故事是由張偉航的家長講述的:
我的孩子張偉航是1977年11月1日出生的,體重3850克;身長52厘米;身體健康,發(fā)育良好,在孩子出生后幾天,我愛人去方莊醫(yī)院給孩子辦預防保健卡時,偶然知道鮑教授開設了早期教育門診,我愛人出于好奇,順便給孩子報了名。
在出滿月第一天要到方莊醫(yī)院給孩子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同時也是與鮑教授第一次見面,當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門診室時,看到許多家長們排著隊伍等待鮑教授指導,輪到我們了。鮑老師讓孩子俯臥,問孩子這一個月都會什么了,我一下愣住了,我想孩子會什么……什么也不會?這句話觸動了我。原來我只是頭腦簡單地想把孩子喂養(yǎng)好就行了,會什么那是長大以后的事,忽略了行為、動作的練習,對孩子有多么重要,從那一天起,我堅持按照鮑教授和李老師的指導教育孩子。
剛開始練習俯臥時,孩子趴在床上,頭抬不起來,四肢本能地掙扎,面部偏向一側,這樣每天堅持練習不到兩個月的時候,頭就能夠抬起,到第三個月時頭能夠抬到達90度,每天堅持豎著抱這樣能夠開闊孩子的視野,每天給孩子洗完澡后堅持在室溫適宜的情況下給孩子全身暴露的情況下,做一做嬰兒體操,這樣對全身的骨骼發(fā)育極有好處,幫孩子做一做翻身的練習。這樣每天堅持在孩子兩個半月就能夠很熟練地翻身了,在這期間還有對孩子視覺、聽覺的練習,多與孩子說話、交流,多讓孩子看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圖畫或者家里擺設的名字與功用。如鐘表、電視機、電話、鏡子等等,還要堅持每天上午、下午外出曬太陽,讓孩子感受一下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包括告訴他花草樹木的名字、汽車的牌子、顏色,這樣每天有一定的生活規(guī)律,包括幾點吃奶、幾點睡覺、幾點洗澡、幾點曬太陽等等。
從語言上,由于我們不停地跟孩子說話,在他兩個月的時候能發(fā)出咿、噢、嗚的聲音,尤其是有一次他躺在沙發(fā)上看見墻上的動物掛歷,高興地手舞足蹈,嘴里發(fā)出噢、嗚的聲音,那是他第一次出聲音,使我體會到只要多跟孩子交流,孩子的語言發(fā)展一定會很好的。
在孩子四個月的時候,有一次,我拿著一塊手帕蓋在孩子臉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剛開始孩子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嚇得大哭,我連續(xù)做了幾次后,他不僅不哭了反而在玩的過程中笑了,還用小手抓臉上的手帕,這樣能夠鍛煉孩子手的動作能力,包括讓他捏石子、藥片、黃豆等等一些小的顆粒,能夠鍛煉孩子手指,大腦的發(fā)育,還有就是照鏡子,讓他認識自己,剛開始第一次看鏡子時,不知里面是誰,愣愣地看著,我就告訴他,鏡子里面有他自己,還有媽媽,然后再讓他看一看我自己,就這樣他認識鏡里的自己和媽媽了。每當照鏡子時都非常高興、興奮。
還有輔食的添加,因我的孩子發(fā)育很好,輔食的添加也要早些,在兩個半月已經(jīng)開始加蛋黃了,從1/8逐漸增加,看一看大便情況,如果沒有消化不良,就可以逐漸加量到1/4~1/2,到一個。
孩子是五個月會坐的,也是從那時起開始認識漢字,剛開始教“媽媽”指一下我自己,再指一下字,就這樣孩子雖不會說,但已用目光證明他已經(jīng)認識了,就這樣今天認的字明天再復習,然后再認新的字,使他對漢字極為感興趣,這并不是過早的讓孩子學習而是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記憶力。
再有就是讓孩子多爬,爬能鍛煉孩子的四肢及大腦的平衡能力,為今后學走路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應該多讓孩子爬,我的孩子是六個月會爬,一直爬到11個月會走,會走以后從來沒有摔過跤,走的特別穩(wěn)。
現(xiàn)在我的孩子快4歲了,每次體檢身高、體重都是上,從動作、語言、思維上發(fā)育很好,尤其對漢字極為感興趣,比如在大街上看見漢字認識的就自己念,不認識的主動問我,這也許就是嬰兒時期為孩子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這要感謝鮑老師、李老師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而使孩子真正受益于一生。
【一位家長對早期教育感悟】相關文章:
早期教育工作總結11-22
早期教育心得體會05-07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讀后感01-18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讀后感06-18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讀后感13篇03-23
早期教育與天才讀后感06-13
一位敬佩的人作文03-10
我的一位長輩作文04-09
一位一年級教師寫給家長的信_600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