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陽節的歷史起源說明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所以也稱“重九”。為什么稱為“重陽”呢?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中最大。古籍(易經)上有:“以陽爻為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三國時的曹丕給鐘繇的信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日月并應,俗嘉其名。”可見,過重陽節的習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頗為盛行。
到魏晉南北朝時,重陽已為民間普遍重視。晉人周處《風土記》中記載:“以重陽相會,登山飲酒,謂登高會,又名茱萸會。”又《齊人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還。”晉朝詩人謝靈運為了重陽節登高,還制作了一種“謝公履”,前后有活動屐齒,上下山時可分別取去前后齒,使登高更為方便。
到了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了當時北宋重陽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有南宋宮廷“于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游樂一番。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吃花糕。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九月是一年中的黃金時節,“九九艷陽天”,云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季節,橘紅橙黃,栗開榴綻,金桂飄香,遍野盛開的黃花,滿山豐碩的果實,風光迤邐,是出外游覽的最好季節。歷代人們在重陽的活動中流傳了不少故事,故重陽也有不少別稱。漢代的風俗,人們在這天要飲菊花酒,以袯除不祥,于是,又稱重陽為“秋袯”。晉代因為大詩人陶淵明喜歡在重陽賞菊,人們又呼為“菊節“或“金節”。南北朝時,由于荊楚一帶,人們不約而同地在此日“籍野飲宴”,如現在的所謂“野餐”。后來蔚成風氣,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稱為“野餐節”。
重陽節禁忌
重陽節禁忌:不能說節日快樂,登高原是避兇氣
重陽節最重要的儀式活動是登高,這里面其實有著與現今說法完全迥異的含義。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條件下,人的生命力極其脆弱,認識能力也受到限制,只能從某些片面局部的經驗中積累所謂知識。如果得到了某種重復性,就被認證為規律,這些規律就成為禁忌而規范人們的生活。某些節日的形成和這些禁忌認知有著某種聯系,其中之一就是對于奇數的禁忌。
在粗知數字的時期,人們從月亮的圓缺了解到十二個月為一年的時間概念。但是,在數字的排列上,人們認同了偶數而忌諱奇數。對偶數的認同首先來自于人對自身的感受,人的肢體是對稱的,兩只手可以協同勞作,兩條腿可以交替行走,兩只眼睛可以看清楚事物,否則視為肢體不全,不全也就是畸形,畸形的生活能力大大減弱,人從最本質意義上對于不對偶的事物有了某種懼怕。其次人們從生活習慣中認同了對稱,筷子成雙可以夾起食物,雙木為林,二人成家,生活的需要與繁衍都需要偶數。人們常說,“雙橋好走,獨木難行”、“孤掌難鳴”,從身體和生活經驗出發,把偶數和吉利、順暢相聯系,偶數也被稱為吉數。在傳統之中,喜慶之時所采用的數字,無論是成婚的日子,還是送禮的數字都要取偶數,稱為好事成雙。相反,不偶為奇,它和偶的吉利相反,是兇惡、坎坷的代詞。不吉的觀念同樣來自于感覺,也是生活之中對于孤單、畸形不便利的總結。數有奇偶之分,偶數表示運氣好,因而數又代表了人的命運。“李廣不封緣數奇”,數奇則是不走運的另一種說法。
這一數字觀念在古代漫長的時期是通行的,人們把它用在一年時間的排列上,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文化的現象,一方面一年十二個月有六個奇數六個偶數,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節日。另一方面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大都集中在奇數上,它們分別是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月數日數奇奇相逢。一月又稱正月,正月正是我們傳統的大年初一,一直到初五都是正規的節日。三月三是沐浴節,接著就是清明節,五月五是端午節,七月七是乞巧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九月九是重陽節。十作為從頭開始,已經是數字的結束,后面的也不被人們所重視。由此可見,熱熱鬧鬧的傳統節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數之上,按照中國傳統之中“逢兇化吉”的思維轉換模式,我們有理由相信,節日喜慶的外表是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兇轉吉,一系列的節日活動是為了鎮壓住兇氣、戰勝兇氣而設立。
奇數又被認為是陽數,二陽相逢叫重陽。九是數字之中最大的數字,所以這一天也是大兇日。這一天的儀式活動是登高、賞菊、飲酒、吃蟹。登高是本質意義,后三者是附加活動。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這就是躲避,離開平日生活的環境,躲避兇氣的捕捉。相傳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在道教的傳說里有生動的描繪,道士費長房告誡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辦,晚上回來見家里的豬羊都已死去。這個故事形象地說出了重陽節的禁忌。
重陽節祝福語
1、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聲聲祝福,莫要彷徨;絲絲掛念,記在心上;條條短信,勝似陽光;問問友人,是否安康?重陽節快樂!
2、鳥南歸,心回飛,重陽團聚不久歸,菊花香,楓葉紅,團圓時刻情深濃,常思念,盼重逢,佳節攜手齊放松,祝福來,寄關懷,祝你重陽笑開懷。
3、每逢佳節,重陽在列,片插茱萸,登高望遠,舉杯懷遠,唯思爾等,愿君嬋娟,共思美好,祝你重陽節快樂!
4、我精心編織了365個祝福,愿她似幸運草,帶給你快樂的日子;我用心定制了365載祝愿,愿她是長壽鶴,帶給你百年的好運。重陽節快樂!
5、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敬重都是出于同一個原因:都蓄有長胡須,都自稱能夠預料事變,祝重陽節快樂。
6、重陽佳節到來了,親朋好友開懷笑,心情愉快外出游,心事統統來丟掉。九月初九好日子,登高望遠吉祥擁,醇香美酒舉杯飲,分享心中憂與樂。祝愿朋友重陽節快樂!
7、品美酒,家人相聚樂悠悠;插茱萸,登高樓,共祝幸福安康無憂愁。重陽節到了,愿縷縷秋風送去我的祝愿。朋友,重陽節快樂!
8、朵朵秋菊寄深情,枝枝茱萸表祝愿。杯杯美酒敬友人,縷縷相思發真心。重陽佳節短信送,祝福不斷情誼綿。祝你生活吉祥如意到,幸福美滿每一天!
9、農歷九月還有著一個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燦燦的————綻芬吐翠,傲霜怒放,彰顯出生命的堅貞與高潔。她那昂首的姿態,使風霜不再肆虐,讓大地變得分外迷人。
10、秋天的重陽不公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