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孫中山破陋習評課稿
《孫中山破陋習》這篇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旨在讓學生學習和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課文的背景與學生的生活非常遙遠,這就給學生的理解和體會帶來了困難。戴老師的課對這一難點的把握十分到位。
一、線索十分清晰
戴老師從題目入手,文中的陋習指什么?接著讓小朋友們自由讀文,找出纏足的句子,體會這一陋習的“陋”之所在,比較纏足前后的姐姐,進一步加深纏足之陋。接著引出孫中山和媽媽的對話,通過朗讀,讓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媽媽的傷心和無奈,也了解到了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最后回到文章結果,孫中山破陋習,感受人物之偉大。戴老師整節課的教學走的是一條情感的主線,學生也很入情,也能悟情。
二、結合課后練習中的句子比較訓練,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滲透其中。
句子的比較法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戴老師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如何把句子寫具體的訓練。
三、借助多媒體,精心設計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主要是孫中山與他媽媽的人物對話,感情真摯動人。但文章所說的陋習離我們學生的時代比較久遠,戴老師就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纏足后的畸形的小腳,并配以凄慘的音樂,加上她聲情并茂地解說,學生就加深了對纏足的了解,深切地感到纏足這種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實在是太深了。這一切深深地震憾了學生的心靈,再讀這段話時,明顯地感覺到有了理解,注入了情感。
四、練習說話寫話,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戴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一寫的設計不是走過場,而是在前面精心指導朗讀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由于學生有了情感的體驗,所以有話可說。整節課上,說話練習比較多,這些說話練習,結合圖片,激發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孫中山破陋習評課稿】相關文章: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
課賽評課稿12-17
《掌聲》課評課稿07-30
語言課評課稿04-23
復習課評課稿04-08
課賽評課稿03-08
心理課評課稿01-18
小學美術評課稿-《動物面具》評課稿07-31
小學美術評課稿 盤盤轉轉評課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