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傳統節日寫作指導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節日寫作指導,希望大家喜歡。
中華傳統節日寫作指導1
一、如何準備寫作的素材?
1、走進傳統節日。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對感興趣的節日進行了深入了解后,一定有了自己最喜歡的節日。這時候,你可以想想這個節日的由來、節日有哪些習俗,你為什么喜歡這個節日。是這個節日中的美食打動了你?還是節日里的一項活動是你的最愛?還是節日里家庭團圓、其樂融融的氣氛感染了你?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進這個節日。
2、回放過節情景。在確定好寫哪個節日后,我們該怎么把節日中發生的事情說清楚呢?首先,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家過節的情景,然后選取一兩件最具有節日特點的事情,最后把看到的場面細致地描寫出來。
3、細描事情高潮。過節最講究的就是節日氛圍,只把節日中發生的事情平鋪直敘地簡單講講,是感受不到濃濃的節日氣息的。如何讓讀你作文的人也走進節日里,與你共歡樂、同歡喜呢?這就需要對重要的活動進行細膩地描寫。將活動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細致地刻畫出來,這樣讀者才能透過文字嗅到節日的味道。
二、用哪些方法讓作文更精彩?
1、多途徑收集節日資料。通過書籍、網絡、電視等,了解節日的來歷、傳說,豐富節日內涵。中國的傳統節日往往蘊含了許多意味深長的故事。在寫作中,加入節日來歷,會讓文章的內涵更豐富。
例如:春節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傳說,在一個山谷里住著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年”就會襲擊山下的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到了除夕就都逃往深山。這年除夕,他們在路上遇到一個仙人。仙人告訴他們,“年”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鑼鼓的響聲。人們聽到以后,連忙去買了紅色的春聯和鑼鼓。到了晚上,“年”果然被嚇跑了。第二天早上,人們到親友家互相道喜問好。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如果你了解這些節日的來歷,寫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2、結合事例描寫節日習俗。在不同的`節日里,人們會舉行不同的儀式,進行不同的活動,同時會發生許多事情。想一想:你打算寫的那個節日里發生了哪些事?可以寫一件事,講述在那個節日中你見到的較突出的風俗,如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劃龍舟、重陽節登高等。也可以寫幾件事,講述你寫的那個節日幾方面的風俗,如端午節除了賽龍舟之外,還有吃棕子、插艾葉、喝雄黃酒等風俗;春節除了吃餃子之外,還有貼春聯、放鞭炮、互相拜年、走親訪友等風俗。如果是寫一件事,要注意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使人讀了有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如果是寫幾件事,要把最精彩、最有趣的部分作為重點來寫,其他的事情則可以略寫。
3、引用詩詞增添文章魅力。在描寫傳統節日時,適當引用詩詞,可以錦上添花,增添文章的魅力。如寫春節,可以用上這樣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歡樂過新年,煙花燦九天。金龍騰玉字,六出好耘田”。其他的節日也都有很多精彩的詩詞,可以上網去找找。引用相應的描寫節日的古典詩詞,能把讀者帶到節日的氛圍中,也增添了文采。
中華傳統節日寫作指導2
俗話說,難過的日子好過的節。
節日,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期盼,一種向往,尤其是極具文化色彩的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遺留下來的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文明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猶如一幅豐富而爛漫的歷史文化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習作,安排的就是寫中華傳統節日:《中華傳統節日》兩篇,方法指導與范文,陪伴你寫好這次作文。
習作要求和方法指引
習作要求:
選一個傳統節日,寫一寫過節的過程或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每個節日有每個節日的起源,每個節日有每個節日的習俗,每個節日有每個節日的美食。
這么多的節日,哪一個對于你印象最深刻?你最喜歡哪一個節日呢?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寫一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或者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用筆把記憶中節日的歡樂與感悟留在紙上吧!
方法指引:
1、選擇好節日
既然是寫傳統節日,那么就要要選擇好節日,什么才是傳統節日呢?小朋友們一定要清楚:中華民族幾千來延續下來的屬于本民族的節日。因為近年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豐富了,大家都注重了“儀式感”,也喜歡講講排場,動不動一家人就下館子,三天一小聚,五天一熱鬧,許多節日混在一起,讓人有點兒找不到北。
像“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這類國際性的節日不屬于傳統節日;而圣誕節、愚人節這些屬于西方國家的節日,也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十一國慶節、八一建軍節、五四青年節等,只屬于我們中國的一些紀念日,也不算傳統節日。
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節日只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我們可以從這些節日中去選擇一個來寫。
2、寫好過節的過程
寫一寫過節的過程,或者發生在這個節日里對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這是文章的重點,要詳寫,把事情交代清楚。
3、寫好節日的內涵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內涵,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規矩。在這個節日里大家約定俗成的做法有哪些?這也是這個節日和其他節日不同,而獨具的魅力。
4、拋磚引玉
翹首企盼,美好的春節如期而至;各種各樣的花燈上市,猜燈謎,品元宵,元宵節真熱鬧;片片粽葉飄香十里,品粽子,思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端午節里詩詞大會;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餅圓圓,中秋節闔家團圓,幸福美滿;九九登高,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華傳統節日寫作指導3
抓住傳統節日的特點
首先要抓住節日的特點,例如:元宵節,正月十五,吃元宵,扭秧歌,燈謎,鬧花燈,放煙花;清明節,祭祖上墳;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荷包,五彩線,粽子,艾蒿,中國結,萬物一新,親近自然,祛百病,保健康;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登高望遠,茱萸,秋高氣爽;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月餅,賞月。
把握節日精神文化
節日作文寫法:總——分——總
首先,交代你最喜歡哪個節日,這個節日的時間,以及你所知道的其它情況。比如節日的由來。
例子: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其次,寫出場面或情景。
例子:清明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再次,要寫自己是怎么做的或者自己的體會。
這一段中,其實是針對節日中,你的行動來展開的。比如你有沒有去哪里游玩,有沒有參與什么慶祝的晚會。參與這項活動都干了些什么,有沒有體會。這一段,可以寫成一件事,或者以記錄的方式羅列出幾件事。但要注意,應當突出一件事來寫,這樣才不會寫的像流水賬。
點題或者總結。
在這一段中,你可以盡情的抒發你的感情和對節日的喜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和節日的氣氛相配合。
注意,文章要有思想升華,這樣的作文才有深度。上文提到過的要延伸到節日蘊含的精神文化。
例文一: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蓖G迕鞴澏际顷幱昃d綿,充滿著哀愁,然而今年的清明節氣溫回升,太陽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嫩柳舒黃,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爺爺奶奶提前一天準備好了水果、點心,帶著我去掃墓。爺爺蹲在墓碑前,從口袋里拿出手帕,輕輕擦拭著奶奶從袋子里拿出水果和點心擺在桌子上,爺爺在墓前拜了三拜。我回頭看了看奶奶,奶奶的眼眶有些濕潤。我也學著爺爺的`樣子拜了三拜,心想:“古人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是讓我們對逝去的先人寄托思念,也是在告訴我們要珍惜當下吧!”
正要回去時,我忽然注意到墓旁邊挺立著的兩棵大柳樹。我問爺爺:“這兩棵柳樹是什么時候栽的?”爺爺笑著回答:“那是我早些年插的兩根柳枝,這么多年過去了,它們已經長成兩棵柳樹了!
“那您是不是經常給它們施肥?”我又問道。
爺爺說:“你有沒有聽說過‘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話?我沒有給它們施肥,而是讓它們自然生長!
我也想自己親手種一棵柳樹。于是,我精心挑選了一根又綠又粗壯的柳枝,把它帶回家,插在了門前的一塊空地上,希望來年它也能郁郁蔥蔥。
清明節是祭祖的時節,也是踏青的時節,更是萬物復蘇的時節,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例文二:中秋月圓
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我們的期盼中悄悄來到了。
中秋節的夜晚,我們全家其樂融融地坐在陽臺上聊天、賞月、吃月餅。一縷縷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好似給我們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銀紗。那月亮如夢如幻,懸掛在萬里高空之上,而漆黑的夜空,把它襯托得尤為明亮。我靜靜地看著月亮,不禁吟誦起:“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是呀,月亮是那么圓,那么亮,宛如一輪玉盤,美得讓人心醉。
我安靜地躺在奶奶的懷里,聽她講述著《玉兔搗藥》的故事。爸爸媽媽在聊天,他們的笑聲回蕩在這寧靜的夜空中,爺爺呢?陽臺上尋不到爺爺的身影。
這時從屋里傳出爺爺的聲音:“大家快來吃螃蟹吧!”爺爺從屋里走出來,手里端著一大盤蒸熟的螃蟹。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頓時,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巴,謝謝爺爺!”
我開心極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大閘蟹!鞍!”我不禁叫喚一聲。
“怎么了?沒事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下子圍過來。
“哈哈,你個小饞貓,這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媽媽笑著打趣道。原來,因為我太心急,被燙著手了。
中秋節象征著闔家團圓,和家人相聚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有著說不出的溫情和暖意。
例文三:元宵節
熱鬧喜慶的春節剛剛過去,又迎來了歡樂的元宵節,元宵節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吃湯圓,看燈會,猜燈謎,熱鬧極了!
早晨,我和妹妹吃了水晶湯圓,有草莓餡的,有紫薯餡的,有奶黃餡的,還有芝麻餡的……美味極了!大人們更喜歡吃的是芝麻餡的或者豬肉餡的,吃完湯圓象征著全家人團團圓圓。
晚上,吃過晚飯,我們就迫不及待的到街上去看燈展。街上的燈真是各種各樣,一盞接著一盞,形狀奇特。我看著這些五顏六色的燈,情不自禁地走到近處去看,發現每個燈籠里面都有一張小紙條,那便是猜燈謎的謎紙。我到一個粉色和藍色交叉的小燈籠里面抽出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耳朵長,尾巴短,紅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兒膽子小,青菜蘿卜吃個飽(打一動物)”,我絞盡腦汁想起來耳朵長尾巴短的肯定是兔子,所以答案就是兔子啦。后來我們又抽了幾張謎語紙條,都答對了,最后獲得了一個獎品—一袋湯圓。
真是一個難忘的元宵節呀!
例文五:端午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節媽媽都往我脖子上掛香囊,為的是驅蟲辟邪,門口還要插上艾葉。來了你看!龍蝦、莧菜、烤鴨這三樣便是我們口口聲稱的三紅。盤中的龍蝦還把它的大鉗子矗立在那兒,一副不服輸的模樣。莧菜已被炒得粉嫩,湯汁順著莧菜往下流,蕩漾在盤中,映襯出她美麗的容顏。烤鴨已被烤的里焦外嫩,脆皮嫩肉,讓人光看著,就可以咽三口以上的吐沫。
當然包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粽子滑入口中時,香味沁人心脾,唇齒留香,大大的滿足了我們的味蕾,堪稱舌尖上的美味。也許你會吃粽子,但你不一定會包粽子。先準備好粽葉,倒入浸泡過的糯米,在燈光的照射下油光發亮,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有時他們也會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從你的手縫中滑落出去,讓你無計可施。接著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好吃,然后放上一個小棗,最后左折一到,右折一到,最后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扎好,咕嘟咕嘟的煮了一鍋。
到了晚上,家里人都不出門。每家每戶的孩子脖子上掛一個東西—鴨蛋。為什么要掛鴨蛋呢?這是因為,很久以前有一個瘟神,每到端午節就下界害人,受害者小孩為多。女媧去找瘟神理論:“今后你不許傷害我的嫡親孩兒!蔽辽褡灾獢巢贿^女媧,便問誰是你的嫡親孩兒?那些胸前掛著鴨蛋的便是了。從此這個故事邊廣泛流傳開來,為了不讓瘟神下界害自己家的孩子,所以每年都往脖子上掛一顆鴨蛋,以求平安。
例文六:春節
我從小就生活在北京。可是,我的老家在咸陽。每年的春節,我們都要回老家,看望住在那里的姥姥和姥爺,以及所有親人。
咸陽,位于陜西關中平原的中部,與古都西安相鄰。因為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朝代秦朝的都城,是秦漢文化的發祥地,所以被稱為“華夏第一帝都”。春節來臨,我們回到了古老的咸陽。抬頭望去:商家店鋪,掛上了大紅燈籠;馬路兩旁,拉起了各色彩燈;家家戶戶,貼上了喜慶的對聯;年貨集市,擠滿了購物的人們……到處回響著節日的腳步,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舅舅、舅媽就按照咸陽過年的老規矩,開始準備年貨,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樣都不少。我們又從北京帶回了烤鴨、點心等特產,姥姥、姥爺樂得合不攏嘴。有趣的是一陣問候之后,姥姥一個勁兒地催促著我們小孩子快去洗澡,說是洗凈過去一年的風沙塵土,洗凈過去一年的不好心情,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天天快樂,步步高升!我們趕緊照辦。
最開心的就是吃年夜飯了!飯桌上的美食,看得我眼花繚亂。有龍蝦、肉丸、燉魚、烤鴨……還有各種青菜。一家老少,十幾口人,團團圍坐,姥爺宣布開席。大家吃的吃,喝的喝,說的說,笑的笑,別提有多高興了!姥姥、姥爺祝我們小孩子“在新的一年學習進步!”我們祝姥姥、姥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在談笑和祝福聲中,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半夜12點整,我們小孩子開始給長輩拜年,行一個大禮,說一句“春節快樂,新年吉祥”的祝詞,就能得一個大紅包。我一連收了十幾個大紅包,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我早已做好計劃,用“壓歲錢”,多買一些對我學習有幫助的圖書。
咸陽的春節,咸陽的風俗,咸陽的古韻,伴著我的童年一路走來。我喜歡家鄉的春節!明年的春節,我還要回咸陽
【中國傳統節日寫作指導】相關文章:
科技寫作指導12-26
寫作指導教學設計02-26
寫作指導教學設計04-13
教師寫作指導09-08
新材料作文寫作指導06-20
傳統文化寫作指導05-26
教師寫作指導【經典】08-02
小升初作文寫作技巧指導05-07
【經典】小升初作文寫作技巧指導06-30
語文考試寫作技巧指導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