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周記中秋節范文集合六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轉眼一周又結束了,我們一定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是時候在周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可是怎樣寫周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周記中秋節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記中秋節 篇1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因為今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所以我等了很長時間月亮也沒出來。我就問媽媽:"月亮為什么還不出來?”媽媽
說:"今天下雨,月亮公公正和我們捉迷藏呢!"我笑著點了點頭。在沒有月亮的情況下,我提議道:"我們不如邊吃月餅邊在網上看月亮吧!""好呀!"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回答。
我打開百度認真地查了起來。過了一段時間,我高興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爸爸媽媽撲了過來,說:"我們開始吃吧!"于是,我拿來媽媽發的月餅選了起來。這些月餅有香芋餡的,紫薯餡的,牛肉餡的,抹茶餡的,蛋黃餡的和紅豆餡的,我選了紫薯餡的,媽媽選了抹茶餡的,爸爸選了牛肉餡的。我們開始吃了!我把月餅分成八小塊,媽媽分成了六塊,可爸爸卻分成了兩塊。我們歡聲笑語地邊吃邊看。
夜色已經很深了,深夜也漸漸的濃了,皓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光,我們全家都流連忘返,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依然興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著那輪明亮的月亮!
周記中秋節 篇2
中秋節月亮特別圓,特別美,我和爸爸、媽媽到歌樂山上去賞月。
我們六點多鐘就到了歌樂山,哪個時候月亮還沒有出來,我們就在歌樂山上吃月餅等月亮。到了八點四十樣子,月亮漸漸地升起來了,這個時候月亮是橘黃色,有些昏黃模糊。大約十點時候,月亮升上了天空,像個又大又圓玉盤。月亮是那樣潔白,是那樣明亮。天空就像一幕黑布,月亮在黑布里面顯得更亮更白。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突然想起了李白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離家鄉很遠叔叔阿姨們一定很想家吧,我對著月亮祈禱,祝福他們平安、幸福。
夜深了,我們離開歌樂山回家,月亮啊月亮,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入夢。
周記中秋節 篇3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到我們的身邊。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家與往常大不相同。
媽媽說:“今年的中秋節,我們不去外面吃,自己每人做一道菜,包括你也要出一份力。”說完后,大家都開始急忙開工了。我還在想著做什么菜呢,爸爸已從冰箱里拿出兩個雞蛋,又從櫥里拿出小碗,先將雞蛋輕輕地打出一個小孔,兩個大拇指向里面將雞蛋殼掰成兩瓣,雞蛋就從蛋殼中流出來,爸爸拿出筷子將雞蛋攪拌均勻;媽媽正在切菜呢,她左手按住菜板,右手緊握菜刀,把生姜給打碎,只見一粒粒芝麻大的生姜粒在菜板上翩翩起舞;再來看看爺爺,爺爺正在洗魚,他拿出小刀,在魚的背上“作畫”呢;而一旁的奶奶正在給爺爺圍圍裙,有時,大家滿頭大汗時,奶奶會拿出紙巾,給她們擦汗。所以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微笑、幸福。
要不,我就給大家煮一頓香噴噴的米飯吧。首先,我拿出準備材料:電飯煲、裝米的小桶,還有一件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大米。我小心翼翼地從米袋里將米取出。接下去就是淘米。我來到水池邊,將裝米的小桶放進水池的凹槽里,打開水龍頭,水“嘩啦啦”地落進小桶里。我擼起右手的袖子,把手伸進小桶里,順時針地轉起來,米如同一群頑皮的孩子,在跟我玩游戲呢。
最難的環節到了,就是如何將淘米水從小桶中倒出來。我左手握住小桶的口部,右手托住桶底,將小桶側過來,水慢慢地流出來,可是我倒水的速度太快了,一不小心米被我全部灑在水池里。我急忙跑到奶奶身邊,抓耳撓腮地疑惑著問著奶奶:“有什么好方法倒水時不讓米灑出來?”奶奶摸摸我的頭嗎,微笑著說:“你可以找一個和水桶口大小一樣的塑料簍子蓋子水桶口,去試試看。”聽完奶奶的話,我連忙找到一個紅色的.簍子蓋在水桶上,將水桶側過來,水慢慢地流著,少數米被水沖到了紅色簍子里,但沒有再灑出來,我高興極了!水倒結束后,我將粘在簍里的米輕輕地敲進小桶里。最后就是將米倒入電飯煲,加些少許的水,米飯開始煮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每個人的菜品也陸續放在桌上,有色澤鮮亮的宮保雞丁,酥香爽口炸雞腿,清鮮醇濃酒釀團子,麻辣鮮香的水煮牛蛙……,當然,還少不了我煮的香噴噴的米飯哦!
看著全家人的笑臉,聽著全家人的歡笑聲,聞著滿屋子的香氣,我不禁深深陶醉了。這不是一頓普通的飯,這是全家人群策群力、熱熱鬧鬧“做”出來的中秋團圓飯,每道菜里都有一種獨特的調料,那就是“愛”!
周記中秋節 篇4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顧名思義,就是秋天的一半。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所以又有祈求團圓等活動。
今年的中秋節又來了,全家人都團聚在一起,顯得分外高興。爸爸切好了一盤美味的月餅端來給我們吃,大家邊吃月餅邊聊著家常,全家人熱熱鬧鬧地過完一天。
吃過晚飯,我提出要去賞月,爸爸媽媽都十分贊成。于是,我們一塊兒來到河西沿江風光帶賞月。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今天十五的月亮卻比十六的圓,這月亮是那樣的圓,那樣的皎潔,就像一輪玉盤嵌在廣闊的天幕中。這是我平生看到的第九輪中秋的月亮了,現在的我覺得它已經不那么神秘了。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月亮中間有個美麗的.影子,那個影子就是傳說中的嫦娥。現在我雖然知道那是一個多么荒唐的傳說故事,但卻包含人們一份多么美好的遐想。
晚上,大家又一塊去吃龍蝦,我拿著一碟龍蝦中最大的那只,笑稱它是一只“超級巨無霸”,全家人都笑彎了腰。直到大家有了一陣陣的困意時,我們才高高興興地返回家中。
躺在床上,我怎么也睡不著,這個中秋節我收獲了許許多多,當孔明燈升起時,當吃著香甜的月餅時,當抬頭望見明月時……
這是一個多么難忘的中秋節啊!我愛中秋節我,我愛這個溫暖的家!因為我喜歡這個讓全家人歡聚在一起的日子!
周記中秋節 篇5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比較多。其中“中秋”一詞最早源于《禮記·月令》中的“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八月中秋時,農作物基本都成熟了,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也有歷史學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時候。這一天,唐軍裴寂看見月亮,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為軍糧,成功解決了軍中糧食不夠的問題。此后,人們便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以此做紀念。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也流傳至今,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周記中秋節 篇6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晚上,我和父母還有爺爺奶奶拿著桌布和月餅到草坪上邊賞月邊吃月餅。我們坐在那兒吃,可就是沒有看見月亮姐姐,沒有月亮姐姐過中秋真沒勁。媽媽說:可能這幾天天氣不好,所以很少看到月亮。我沒精打采地說:就算月亮姐姐不想出來,也得看見月亮姐姐的影子啊。就在我說完話的一瞬間,忽然有一道亮光灑滿大地,我想應該是月亮姐姐吧!果然,我抬頭一看,真的是月亮姐姐。我高興地大叫,說:月亮出來啦!爸爸媽媽紛紛的坐下,靜靜的觀賞月亮。可是月亮姐姐總是批著銀灰色的紗衣,過了一會兒,云團緩緩地移動著,被黑色的云遮住了多時的月亮姐姐一下子跳了出來,就像一個剛出煉爐的玉盤,輝煌燦爛,銀光耀眼,把整個大地照的亮堂堂的。荷葉上的青蛙,草叢里的螞蚱和樹上的小鳥都被這突然降臨的光芒而驚醒,歡呼、跳躍,高聲鳴叫起來。月亮姐姐把亮光灑滿了大地,陸地上的植物好像在說:月亮姐姐你能再多灑點亮光嗎?
現在有了月亮,我終于可以和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邊吃月餅邊賞月了,這是我中秋節一個夢寐以求的愿望。正在他們看的入迷的時候,我說:光這樣吃和看月亮未必也太單調了吧!不如我們來做一個吃月餅的游戲吧!爸爸說:那這個的游戲的`規則是什么呢?我說:第一,這個游戲是兩人一起合作,所以爸爸媽媽一組,爺爺和奶奶一組。第二,一個人把月餅拿著,這個人可以隨便動,另一個人就去吃月餅。我一說完,他們就你追我趕的。
玩了許久,我想他們一定很累吧!這是我早就預料好了的,所以我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果汁,他們一口氣把這杯果汁喝完了,看來他們真的是太渴了。于是我們在月光下悄悄的走了,在走之前,我還想和月亮姐姐告個別。我對月亮說:明年的中秋節我們還會來看你的。月亮姐姐好像微微的點了點頭!
這個中秋節我過的非常快樂!你們呢?
【周記中秋節】相關文章:
周記中秋節11-09
中秋節周記06-12
中秋節的周記07-15
中秋節的周記【熱】08-23
【精】中秋節的周記08-23
中秋節的周記【精】08-23
中秋節周記【薦】07-27
【薦】中秋節周記07-27
中秋節周記【精】07-27
【熱】中秋節周記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