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物資料必修三
高中生物資料必修三1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大量元素(9種),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種),基本元素
2.哪種元素占細胞組成的比例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
4.什么是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2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構成細胞的化合物有哪6種?無機化合物2種,有機化合物4種
2.哪種化合物占細胞鮮重的比例?哪種化合物占細胞干重的比例?
3.區分自由水和結合水,自由水和結合水的作用分別是什么?注意理解不同種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組織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樣
4.無機鹽多以離子狀態存在于細胞內。無機鹽對生物體有什么作用?當生物體缺少了Mg2+、Fe2+、Ca2+會出現什么樣的癥狀?
5.糖類的作用?組成元素有哪些?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6.13頁的表格熟記,區分哪些糖是植物所有的,哪些糖是動物具有的
7.脂類的組成元素?分類,以及作用
8.蛋白質的組成元素?蛋白質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什么,其結構通式如何表示,每個基團的中文名稱如何書寫
9.脫水縮合是氨基酸分子相結合的方式。理解脫水縮合的過程。肽鍵如何表示?什么叫二肽,多肽?
10.蛋白質的`多樣性指什么?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
11.有關蛋白質的計算參見練習冊
12.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其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組成單位是什么?一個核苷酸包括哪3部分?核酸的分類以及分類依據是什么?
13.DNA與RNA的中文全稱以及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
實驗一:鑒定還原糖、脂肪、蛋白質分別用什么試劑?出現的現象是什么?
高中生物資料必修三2
1、種群密度
a、定義: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逐個計數針對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b、計算方法:植物:樣方法(取樣分有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取平均值;
動物:標志重捕法(對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
計算公式:N=M×n/m.
估算的方法昆蟲:燈光誘捕法;
微生物:抽樣檢測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義: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b、意義:是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
3、遷入率和遷出率:a、定義:單位時間內遷入和遷出的個體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b、意義:針對一座城市人口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4、年齡組成:a、定義: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個體數目的比例;b、類型:增長型(A)、穩定型(B)、衰退型(C);c、意義:預測種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別比例:a、定義: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b、意義:對種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響.
高中生物資料必修三3
生物多樣性,又稱物種岐異度,是生物界一個較為嶄新之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生物的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因此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于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
(1)直接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沒有色彩紛呈的植物和神態各異的動物,人們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五顏六色的花鳥魚蟲相配合,才構成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
(2)間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
(3)潛在使用價值:就藥用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有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藥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藥中使用的`藥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例如,據近期的調查,中醫使用的植物藥材達1萬種以上。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但人類對它們做過比較充分研究的只占極少數,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任何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對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潛在使用價值的野生生物,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
如何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措施1→就地保護: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分布區,包括自然遺跡、陸地、陸地水體、海域等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還具備科學研究、科普宣傳、生態旅游的重要功能。
措施2→遷地保護:
遷地保護是在生物多樣性分布的異地,通過建立動物園、植物園、樹木園、野生動物園、種子庫、基因庫、水族館等不同形式的保護設施,對那些比較珍貴的物種、具有觀賞價值的物種或其基因實施由人工輔助的保護。遷地保護目的只是使即將滅絕的物種找到一個暫時生存的空間,待其元氣得到恢復、具備自然生存能力的時候,還是要讓被保護者重新回到生態系統中。
措施3→建立基因庫:
目前,人們已經開始建立基因庫,來實現保存物種的愿望。比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
措施4→構建法律體系:
人們還必須運用法律手段,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比如,加強對外來物種引入的評估和審批,實現統一監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證國家專門撥款,爭取個人、社會和國際組織的捐款和援助,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持等。
【高中生物資料必修三】相關文章:
必修一高中生物資料大全08-03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03-16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07-30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學計劃02-25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08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學計劃2篇02-20
高中政治必修四考試重點復習資料07-31
高二生物必修三考前知識點復習資料總結07-31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識點總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