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端午節作文【熱門】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家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于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么。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于自家包的,對于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里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2
再過幾天,端午節又要到了,家里又開始熱鬧起來。
姥姥早早的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姥姥拿了幾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然后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放一粒花生米,我很好奇的問姥姥,為什么要放花生米,姥姥說,那是為了防止米從下面的孔里跑出來,接著,姥姥先放一些糯米放在里面,再放上紅棗或是豆沙,最后再用糯米將棗或豆沙蓋住,一個粽子的內芯就完工了。最后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剩余的粽葉圍成一個小角,然后再在粽子尖角附近纏兩圈,系上繩子,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姥姥負責包粽子,家里其他人也不閑著,爺爺負責端午前一天去山上采艾蒿,記得往年,爺爺會采好多回家,給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分一分,擺在每家的門前和自家的.窗戶上,據說這樣可以防蚊蟲呢。
小姨負責給全家人做五彩手繩,今年小姨做好好多樣式呢,我讓媽媽給拍了一張照片。看,是不是很漂亮。
當然,我也不能閑著啦,我要負責吃粽子嘛!多么開心的端午節啊。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3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4
今天是端午節,我聽姥姥說,吃粽子,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把粽子扔下水,是為了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那賽龍舟呢?”我迫不及待的問。“那當然也是為了驅趕江中的龍、蝦、魚,以免傷害屈原的尸體。”姥姥回答說。
不一會兒,姨媽來了,手里還拎著一袋粽子。我接過粽子,剝開皮,只見里面的餡兒黑黑的顏色,姨媽告訴我,這是黑米做的,里面還有蜜棗呢!
我趕緊把粽子遞到姥姥手中,并笑著說:“祝愿姥姥端午節快樂!”
姨媽說:“端午節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世宇,你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嗎?”我慚愧的說:“還真不知道呢。”姨媽接著說“‘端五節’又叫‘重五’、‘夏節’、‘女兒節’、‘玉蘭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姨媽還說“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我搶著說:“這個我知道,有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戴五絲線、香包等。”我一邊說一邊又拿起一個粽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哇!”
真好吃。我津津有味地一連吃了好幾個,沒想到我自己竟變成了一只大臉貓。
這個端午過得真快樂!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5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節日,如重陽節、春節、中秋節、清明節等。我最喜歡的節日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節,你想吃美味的粽子,但你知道你為什么想吃粽子嗎?
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曾經因為國家的毀滅而痛恨跳入河中。人們怕河里的魚吃屈原,就包了餃子,扔到河里讓魚吃。屈原跳進河里的時候,是農歷五月初五。為了紀念屈原,人們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我知道,但是你會做粽子嗎?先在店里買粽子葉,然后買一些糯米、花生、葡萄干等。先將粽子葉清洗干凈,然后將糯米、花生等食物放在粽子葉上,包裹成三角形,最后用繩子綁好。因為我是初學者,所以總是包不緊,唉!管他呢,先蒸吧。蒸一個小時后,打開。雖然皮已經開了,但還是有粽子的香味。再嘗一遍,就更美味了。
有的人吃完粽子還要賽龍舟。雖然沒怎么看過龍舟比賽,但還是能想象到熱鬧的場面。
這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同時也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上課認真聽講,不要小動作,尊老愛幼。我們應該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我們長大后就可以為祖國做出貢獻。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6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粽子。
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么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
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著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著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么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粽子卻總是張著大嘴巴,一個接著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粽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才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粽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面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粽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后,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粽子夾到碗里。
我并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粽子里挑了一個夾到我碗里,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里不單單有著糯米和豆沙,還有著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里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為我做出這么好吃的粽子。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
今年端午節,我們全家一起包了粽子。白白的糯米,綠綠的粽葉,加上蜜棗、花生、葡萄干包在一起,用繩子系好,上鍋煮一定的時間就可以吃了。糯米的香味、蜜棗的甜味加上粽葉特有的味道,真是再好吃不過了。姥姥還炸了麻葉和菜角,焦黃酥脆,讓人看了就想吃。
端午節歷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大家都來保衛它吧!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8
端午節又要到了,我仿佛回到了去年端午節一家人一齊到巨龜苑的歡樂場景。
記得那天一大清早,我和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隨自駕車隊向巨龜苑駛去。車窗外的風景很美,我十分興奮,巨龜苑很快就到了。導游阿姨帶領我們坐竹筏順河而下,來到了村莊里的一戶人家。我第一眼就看到院子里的大桌子上擺了幾個大盆兒,里面裝著紅棗、江米;新鮮的粽葉泡在大桶里。導游阿姨興奮的召集我們:“包粽子活動開始了!”大家爭先恐后地拿起粽子葉,包起了粽子。我也想試試,但不明白怎樣包,看著大人們的粽子都整齊地擺在大盤子里,我有點著急了。趕緊找去找姥姥,在姥姥的耐心幫忙下,我最終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不一會兒,粽子就出鍋了。吃著自我包的'熱氣騰騰的粽子,我太開心了!
另一項活動是我最喜歡的漂流。來到冶河邊,我興奮地跳上皮筏。爸爸負責搖槳控制方向,我和媽媽一齊賣力的劃船,要是遇到激流險灘,我們的小船還會在河里打轉兒,順流往下沖,我的身上都淋濕了,但一個多小時的漂流讓我感到十分盡興。端午節早就有賽龍舟的習俗,我的漂流也算是吧!
這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我不僅僅吃到了自我親手包的粽子,還體驗了漂流。真期望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有新樂趣!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
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沖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里。“哇!好多粽子啊!”
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
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著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著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嘗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著媽媽關于屈原的故事,過著快樂的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0
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們村按照習俗:包粽子,趟露水。
一大早,母親就叫我起來,說是要去山上趟露水、采粽葉。到山上路上時,旁邊草綠郁郁的,上面的水珠一串串的,好像珍珠一樣。母親對我說:“誰的身上露珠沾得多,誰就越幸運。”于是我便趕趟兒似的往草堆里擠,露水掛在腿上,冰冰涼的,很舒服。
走著走著,樹越來越高了,眼前的綠色多起來。空氣中的水濕潤地撲在臉上,眼前便是目的地了。
一棵又一棵的棕葉樹高高地聳立在那里,樹上的粽葉分散開來,像一把扇子。搞完粽葉,我們便回到家里開始包粽子。粽餡是用米飯、糯米粉和肉碎和一起的。母親剛開始教我要把粽子包緊,要不然容易散。我認為包粽子是很簡單的,可剛開始時,弄得我不知所措,包的幾個粽子都散了,媽媽看到之后便手把手地教我,我才漸入佳境。不不知不覺中,粽子包完了,看著一個又一個的`粽子整齊地排列著,心中便蕩漾起一陣春風。
吃粽子時,那甜甜的香味便在我的心里長久地佇留。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投汩羅河致死的事件。他的愛國情懷將會隨著端午節一直傳遞下去。
我愛端午節,我愛吃粽子。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1
以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著大人們包粽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后,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明白,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著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終,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之后,屈原覺得自我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我一心鐘愛國家可沒人明白,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為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尸體被江里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魚吃粽子別吃屈原的尸體,之后稱這一天為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必須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當就這么結束自我,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當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當因為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道端午,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邊了,還是講講我家鄉的習俗吧!
我家鄉的習俗你可能還不明白,每當端午過節,我們家鄉就要蕩秋千,我也不例外。今日,我也蕩了秋千,其實他的寓意是蕩掉所有的怨恨和煩惱。
最終還是要給大家說一聲“祝大家節日歡樂!”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2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節日。我家鄉最獨特的節日,那就是春節了。因為那天,各家各戶都非常的熱鬧。
大年三十,大家都帶豐微笑去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希望下一年更加順利。從早上開始,各家各戶都忙碌著。磨著漿糊,拿起紅通通非常喜慶的對聯,走到大門口,用漿糊粘在大門上。粘完對聯已經到中午了,大家都趕緊做飯,好吃的好喝的都往菜桌上端,在我的家鄉春節都有一個習俗,應當先放鞭炮,然后再吃飯,一大家子人聚在飯桌旁邊,大家歡聲笑語的說著話,嘮嘮家常,這個飯桌頓時顯得有活力,吃完中午飯了,大家坐在熱乎乎的炕上,嗑著瓜子吃著水果,到了晚上,開始包“元寶”(指餃子)各種餡都有,我們還會再餡里放一些硬幣,為了抓財走運,誰吃到這硬幣,這一年就會發財,大家包好了之后,餃子開始在鍋里滾起來,開始吃餃子了,大家都爭著搶著吃那枚硬幣,希望這一年能夠走運。吃完飯了,到外面溜達溜達,晚上,張燈結彩,燈火通明,大家在寬敞的土地上跳起來舞,每個人在這一天里是最快了的'。
春節,這個重大的日子,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種中華文化將永遠不停的傳承下去。春節,我最喜歡的節日。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3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里,我懷念起了那年的端午節,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
那天是端午節,媽媽早就把糯米和粽葉買好了。媽媽把材料準備好,開始包粽子。我一看,一個個漂亮的粽子在媽媽手中誕生,好像很簡單嘛,于是我纏著媽媽教我包粽子。媽媽笑瞇瞇地答應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媽媽替我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看著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媽媽把粽子拿去煮好后端了上來,打開鍋蓋,香噴噴的熱氣撲面而來,我輕輕地拿了一個肉粽子,撥開粽葉,咬了一口,又香又糯,太好吃了!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以后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要自己親手包粽子。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4
端午節一提起端午節,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粽子,那么這美味香甜的粽子是怎樣做出來的呢?又有什么特殊的來歷呢?
請聽我說來。大家可別小看這粽子,它可有著不同尋常有來歷。據說,楚國有個叫屈原一位忠良,眼看著自己的國家一天天滅亡,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江而死,當地的人們為了不讓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便用葦葉把糯米、豆沙等多樣東西包成一個三角形,投進河里給小魚、小蝦們吃,后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一個端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粽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每年在農歷的`四月底媽媽都會忙著到處找葦葉,然后精心挑選,之后把挑好的葦葉泡在水中,洗干凈之后方才可以準備粽子餡。這粽子餡可難做了,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中等米芯開了,這時候才能把準備好的紅豆、桃仁、豆沙、等堅果(也要少浸泡片刻)和糯米拌在一起,最后再放些糖,用葦葉一包,放在鍋里大火蒸一小時左右,看到米粒發黃可口的粽子便好了。出鍋了,拿上一個粽子,剝開葦葉,一陣誘人的米香撲鼻而來,咬上一口,細細品味,黏黏的、松軟的,真是好吃!每每吃完粽子,我就會弄得滿臉米粒,全家人看見后都會哈哈大笑,說我是個“大花貓”。我們還會把粽子給鄰居們嘗嘗,他們同時也會拿出自己家的給我們嘗嘗,就這樣互相交換著,品嘗著,咀嚼著里面的情。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5
家鄉的端午節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歷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后幾天準備劃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肴。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么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么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08-12
我家端午節作文11-07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9-04
【精】我家的端午節作文04-04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薦】03-22
【熱門】我家的端午節作文03-22
【熱】我家的端午節作文03-22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熱】03-22
【薦】我家的端午節作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