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教案匯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
“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一)小班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二)中班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加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大班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如:賽龍舟、掛五端、吃五黃、佩香包等;
2、積極參與調查、交流、制作、討論等活動,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經驗與感受,不斷豐富主題教育環境;
3、具有較強的集體意識,體驗與同伴及弟弟、妹妹們齊心協力迎接挑戰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一) 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布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獲與體驗:
(1) 中班、大班可以以“我的檢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節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2) 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里”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1) 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
(2) 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
(3) 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二)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搜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并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一) 小班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品嘗粽子,并講述。 ①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②幼兒品嘗。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③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3、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②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③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④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二) 中班 活動一: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童謠《拍手歌》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 2、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 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么活動? (2) 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里,你聽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了解拍手游戲的玩法。 (1) 嘗試朗誦童謠。
(2) 討論拍手游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 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三) 大班
活動一:我知道的端午節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交流、討論等形式,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豐富相關經驗。
2、能積極、大膽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
3、知道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進一步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進行過端午節的調查。 活動建議:
1、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制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
2、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 活動二:包粽子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端午節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
1、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引導學生珍惜并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祖國。
3、鍛煉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自己調查走訪,查閱資料。
2、小組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分小組搜集并整理資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1、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別稱嗎?(分小組匯報成果并補充)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學生分組交流)
(三)活動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
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
(四) 活動三:端午話習俗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
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課件展示: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4、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
種琳瑯滿目。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你知道嗎?(學生自由交流)
(五)活動四:端午頌詩詞
同學們都搜集了哪些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學生交流分享)
(六)活動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你打算怎么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計劃。)
五、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相信我們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最后老師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傳統文化課,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后的時間里努力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了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集體共度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制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準備制作端午節習俗物品的各種材料:
粽葉、糯米、線等;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2、端午節相關圖片,艾草和菖蒲。
3、邀請幼兒家人一起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節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
隨著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_x幼兒園的小寶寶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度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吧!
2、手工活動:
(1)家長們表演包各種花式粽子的技藝。
(2)制香囊、畫彩蛋、編制五彩繩,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結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贈送。
3、親子游戲:
《袋鼠》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分4組;
形式:單面接力;
準備:各組粽子2個,終點處擺椅子4把。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腳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各握一個粽子,教師發令后,家長抱幼兒向前跑,雙手不能碰幼兒,繞過椅子,返回,將粽子交給第二對家庭,繼續游戲,最先完成的一組即為獲勝。
《賽龍舟》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4對,分4組;
準備:紙箱龍船四個,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兒在媽媽或爸爸的帶領下套著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先到終點的隊伍獲勝。
《快樂運粽子》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分兩組;
形式:對面接力;
準備:各組小桶一個,粽子若干。
玩法:幼兒提著小桶,走過獨木橋,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來,將粽子放回到隊伍前的籃子里,把小桶傳給下一位幼兒,繼續游戲。在規定時間內看哪組運的粽子多為優勝。
活動結束:
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時,老師可編輯園所動態,記錄活動過程,分享給全體家長和幼兒。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日
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么要劃龍舟呢?教師講述劃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為什么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劃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里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
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活動結束!
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2、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了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劃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劃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端午節教案】相關文章:
端午節教案06-09
端午節教案07-02
大班《端午節》教案08-29
小班端午節教案08-25
端午節藝術教案08-25
小班教案:端午節09-06
端午節文化教案09-25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09-25
端午節主題教案07-14
關于端午節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