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2休閑農業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休閑農業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休閑農業工作總結1
上街區地處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帶。土地總面積61.6857平方千米,上街區位于鄭州市中心城區西38千米,上街區域轄1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全區總面積64.7平方公里。上街城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17.855平方公里。共23個行政村,9475農戶,總人口140500人,城鎮人口128628人,農業人口11872人,城鎮化率91.55%。上街區耕地面積約1129.1公頃。
近年來,上街區重點依托南部五云山,規劃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上街區南部山區五云山是鄭州城區最近的一座淺山,最高海拔588米,植被茂密,空氣宜人。
一是加快方頂驛文化旅游片區建設,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健康養生于一體的特色文旅度假區,目前樣板區景觀完成80%,西街外立面完成75%,東溝主體完成90%,西溝主體完成65%,方頂塔基礎完成,截止xxxxx年9月底累計完成投資額3500萬元。
二是優化五云山康養片區發展模式,規劃建成鄭州西部特色休閑康養小鎮。五云山小鎮著力于發展養生養老、生態農業、親子教育以及民宿酒店四大產業,尤其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社群養老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致力于打造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的服務體系。
xxxxx年,五云山小鎮處于轉型階段,加大資源、環境的保護力度,對現有農業進行專業化鼓勵與提升。生態農業示范園的打造逐步完善,在確保園區景觀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態性的基礎上,增設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戶外自然課堂,山居民宿體驗,農耕教學課堂,農事采摘等配套。利用山上農業特色與上街區紅色登山步道旅游路線相結合,形成紅色旅游,休閑觀光,餐飲住宿的一條特色線路。同時小小親子園增設了戶外農耕課堂、親子農耕、親子手工課堂等,在逐步完善園區體驗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商家招商共創,為科普教育研學基地申請做準備。
明年計劃:
一是繼續推進方頂驛文化旅游片區建設。
二是五云山小鎮明年會打造小小親子園為科普教育研學基地,主要對象以幼兒園及中小學。結合親子園現有的基礎場地,生態農業,圍繞親子IP,推廣研學經營項目,改變現有戶外研學、農耕科普課堂運營體驗模式。根據區域規劃,與專業的旅游、教育、游樂企事業單位合作,聯合進行開發運營。
2022休閑農業工作總結2
為有效防范化解農業行業安全生產風險,根據《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印發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及相關文件要求,現將休閑農業游樂設施和現代農業園區行業安全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落實好屬地安全監管責任,我鎮成立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學習領會文件精神,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任務,采取強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實深入地組織開展好此項工作。
二、實地走訪檢查
鎮農業中心與旅游辦每季度開展實地走訪檢查,對轄區內3家有兒童滑板的農家樂進行安全檢查,主要對游樂設備使用現場、運行情況、安全制度建設等情況進行檢查,落實觀光農業業主責任,并對發現的'隱患提出整改意見。目前檢查未發現安全隱患,總體情況良好。下一步,我鎮將進一步加強節日期間的安全巡查,確保節日期間觀光農業游樂設施設備安全運行。
三、發動宣傳,營造宣傳氛圍
我鎮在節日期間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子字幕或宣傳標語、宣傳欄、會議、培訓等方式,多途徑、多形式宣傳普及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消費知識,增強社會公眾休閑農業安全意識,努力營造安全生產、安全消費良好社會氛圍。
2022休閑農業工作總結3
上街區地處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帶。土地總面積61·6857平方千米,上街區位于鄭州市中心城區西38千米,上街區域轄1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全區總面積64·7平方公里。上街城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17.855平方公里。共23個行政村,9475農戶,總人口140500人,城鎮人口128628人,農業人口11872人,城鎮化率91.55%。上街區耕地面積約1129.1公頃。
近年來,上街區重點依托南部五云山,規劃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上街區南部山區五云山是鄭州城區最近的一座淺山,最高海拔588米,植被茂密,空氣宜人。
一是加快方頂驛文化旅游片區建設,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健康養生于一體的特色文旅度假區,目前樣板區景觀完成80%,西街外立面完成75%,東溝主體完成90%,西溝主體完成65%,方頂塔基礎完成,截止xxxxx年9月底累計完成投資額3500萬元。
二是優化五云山康養片區發展模式,規劃建成鄭州西部特色休閑康養小鎮。五云山小鎮著力于發展養生養老、生態農業、親子教育以及民宿酒店四大產業,尤其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社群養老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致力于打造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的服務體系。
xxxxx年,五云山小鎮處于轉型階段,加大資源、環境的保護力度,對現有農業進行專業化鼓勵與提升。生態農業示范園的打造逐步完善,在確保園區景觀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態性的基礎上,增設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戶外自然課堂,山居民宿體驗,農耕教學課堂,農事采摘等配套。利用山上農業特色與上街區紅色登山步道旅游路線相結合,形成紅色旅游,休閑觀光,餐飲住宿的一條特色線路。同時小小親子園增設了戶外農耕課堂、親子農耕、親子手工課堂等,在逐步完善園區體驗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商家招商共創,為科普教育研學基地申請做準備。
明年計劃:
一是繼續推進方頂驛文化旅游片區建設。
二是五云山小鎮明年會打造小小親子園為科普教育研學基地,主要對象以幼兒園及中小學。結合親子園現有的基礎場地,生態農業,圍繞親子IP,推廣研學經營項目,改變現有戶外研學、農耕科普課堂運營體驗模式。根據區域規劃,與專業的旅游、教育、游樂企事業單位合作,聯合進行開發運營。
2022休閑農業工作總結4
20xx年,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旅客人數達到1.33億人次,營業收入616.07億元,從業人員50.25萬人,分別比去年增長17.7%、11.09%、11%。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帶動農民就業人數45.23萬人。
一是新主體競相涌現。在休閑旅游經濟巨大市場潛力的驅動下,休閑農業日益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產業發展已不僅僅是農民自發組織行為,而是形成了在政府的引導扶持下,以農民為主體,社會資本踴躍參與的生動局面,人才、資金、管理、信息等要素加速回流農村,經營主體更加多元,分工更加精細,催生了一批黃山北麓休閑農業產業聯合體、馬鞍山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聯盟、合肥市休閑農業協會等新型經營主體。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經營主體達到12766家,比xxxxx年增長39%,其中:農家樂10036家,休閑觀光農園、農莊2408家;休閑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協會分別達621家、10家。
二是新機制不斷探索。各地積極探索與農民互利共贏的產業發展和利益共享機制,農民不僅僅是流轉土地或僅做打工仔,他們有的已通過土地、庭院、設施等資產入股的形式,以股東身份從產業發展中分得一杯羹。如肥東建華農業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過程中,按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原則,以土地入股(每畝折合10股)和現金入股(1股1200元)、年終保底分紅等形式,吸引周邊農民參股入社,目前現金入股農民1146人,入股資金達1120萬元,土地入股農戶1243戶,規模達5736畝,每年兌現股民股息270萬和二次分配50萬元。
三是新類型日漸多元。各地充分依托當地的自然條件、文化底蘊、區位優勢和消費習慣,以城市郊區、景區周邊、民族地區和傳統農區等為重點,在農家樂、田園農業游、民俗風景游、村落古鎮游、休閑度假游、科普教育游、回歸自然游等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各類資源,創新發展形式,探索形成了蕪湖大浦農業嘉年華、和縣蔬菜嘉年華、六安茶谷等抱團取暖、形式多樣、特色各異的新類型,開辟了產業發展新途徑,形成了串點成線、連片成帶、集群成圈的發展格局,讓人們從過去簡單的“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享農家樂”,向回歸自然、認識農業、怡情生活等方向轉變。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12個、示范點20個,全國十佳休閑農莊3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0個,中國美麗田園9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個;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3條;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39個、示范點120個;省級休閑農業專業示范村16個。
四是新功能日趨拓展。各地在發展過程中,緊緊圍繞人們“眼看什么、嘴吃什么、肺吸什么、腦學什么、手玩什么”等新需求、新動向,拓展休閑度假、文化傳承功能,讓人們享受青山綠色帶來視覺愉悅的同時,還能領略農耕文明帶來的心曠神怡;拓展科普教育、農事體驗功能,讓人們近距離參與農業生產,了解鄉村民俗,融入農民生活;拓展養生養老、健身運動功能,讓城市退休老人到鄉村居住,感受田園和農耕生活,充分享受返璞歸真的喜悅。如廬陽區三十崗在傳統西瓜種植的基礎上,通過開發桃花觀賞、果品采摘、美食品嘗、藝術體驗等項目,豐富了產品多樣性;祁門縣環砂村充分當地整合悠久歷史文化、傳統村風民俗等地方特色資源,打造以“游古樹林、觀古祠堂、賞目連戲、品農家宴”為主題的旅游村,這些都較好地拓展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功能。
【休閑農業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宣傳口號12-30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宣傳標語12-29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整體廣告詞12-30
農業工作總結06-21
鄉鎮農業工作總結11-22
農業培訓工作總結05-26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06-15
鎮農業工作總結06-23
設施農業工作總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