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端午節周記匯總五篇
時間不知不覺,我們后知后覺,轉眼一周又結束了,這一周里,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認真地做好周記了。那么寫周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周記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周記 篇1
快到端午節了,今晚我家包粽子。我也想學著包粽子,母親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兩片粽葉,并排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但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再將糯米裝進去,用粽葉長長的尾部蓋上蓋子;然后還要加一片粽葉才把小漏斗里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后用繩子將成形的粽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個粽子,其中兩個是在母親幫助下包好的,還有一個雖然樣子很古怪,但是我獨立完成的。我不明白為什么同樣的'粽葉在母親手中就很聽話,一點兒也不漏米,而在我手里卻總是不停地散開、漏米?母親說熟能生巧,只要我多練習,就會越包越漂亮的!還說我第一次學包粽子就能包起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學包粽子可真有趣!以后我包的粽子一定會比母親包的還要漂亮!
端午節周記 篇2
今天是端午佳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跟姐姐早早起床,一起認真地制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著,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后外公許愿,吹滅蠟燭,這時屋里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著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里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里,圍著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跟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著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么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的時候,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著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后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夸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周記 篇3
今天是星期六,我正在奶奶家里興致勃勃打著游戲。
突然,我聽見一種奇怪的聲音,一直“沙沙”作響,便一下子警惕起來。我偷偷溜進了廚房,左看看,右看看。哦,原來是奶奶在包粽子。嘿,有好玩的事做了!我立即飛奔過去,撲上前,一把抓過一張粽葉,一板一眼的學起包粽子來。
包粽子真是難啊!第一步:對折粽葉都把我難得團團轉。奶奶說,粽葉對折也要留著少許,要不然米粒就會掉出來。我算好角度,三番兩次地卷呀卷,折呀折,終于做出了理想的形狀。
第二步是最簡單的——裝糯米。說簡單,其實它也要注意“平、滿、多”;說難,也沒有第一步的準確要求。我在疊好的圓錐形里放入些許米,夾入用醬油浸透的鮮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蓋住。奶奶又包好了一個,便來教導我:“哎呦,你看你!都把糯米撒到縫里去了。”我仔細看看,還真有一兩粒掉到了外面的粽葉里。我急忙用細小的小拇指幫忙摳出米粒,繼續包粽子。
開始最后一步了!我把握好手的.力度,嗖的一下,來了個“粽葉翻身”。哎呀,米粒“啪啪啪”地都爭先恐后地掉出來了。幸虧奶奶眼疾手快,拿起大盆,接住了的米粒。哎,我前功盡棄了。
沒關系!我耐心地再從頭包起來……
過了好久,我終于基本地掌握包粽子的方法了,還有許多技巧呢!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包粽子真有趣啊!
端午節周記 篇4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家一起包粽子。媽媽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場買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后,我把一塊綠豆沙塞了進去,再放一點糯米。
最后,我想用竹繩把粽子包起來,但是糯米總是從下面的小孔露出臉來,我用夾子把那個小孔夾住,可是媽媽說:“不能這樣,待會兒怎么煮啊。”我把夾子取了下來,學著媽媽的樣子把孔縮小。
最后,我順利的做好了第一個粽子,我越做越有勁,一共做了18個。我把我的幾個優秀作品拿去煮。一會兒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開竹葉往嘴里送,頓時,一陣芳香在嘴里飄來飄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們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舉行了一個小游戲:把三個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嘗出那一個是自己做的。我一開始,總是品嘗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后,我發覺了最后一個粽子的底部,有一塊綠豆沙露出了來我高興的指著它,爸爸開翻下面的答案,結果被我猜中。
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周記 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么,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么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他死后,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于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把魚喂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喂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周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周記08-12
端午節周記08-11
端午節周記08-13
端午節周記08-18
小學端午節周記08-10
寫端午節的周記06-08
熱門端午節周記09-16
精品端午節周記09-15
有關端午節周記08-14
端午節周記范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