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海行動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海行動觀后感1
我們這次行動的決心,就是讓恐怖組織知道,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傷害。電影《紅海行動》中蛟龍突擊隊的鏗鏘誓言,讓我們看到中國軍人的血性,點燃了觀眾的激情。從崇山峻嶺到茫茫戈壁灘,由海向陸到空,《紅海行動》運用大型實景拍攝形式,大影像,燃節奏,大視野,超寫實,強震撼,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我是中國海軍,我們要帶你回家。在《紅海行動》中,沒有哪一個人是英雄,它沒有把個人英雄主義當作當代中國軍人的戰斗精神,而是把鏡頭對準了集體的力量,以國家為擔當的集體主義精神,才是最深厚、最強大的精神。影片中的每個隊員都是英雄,都身懷絕技,但都各有自己的弱點。作為一個整體,大家可以互相包容,可以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無比強大、無堅不摧,當滴水聚成一起,就成了大海。在影片中,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一號,但每個人又都是片中真正的主人公,這就是中國軍人的集體力量。
如果你認為電影中的鏡頭在遠離現實,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漁船遇險,有中國軍人在;抗洪搶險,有中國軍人在;海外撤僑,有中國軍人在。這種舍小我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正是戳中了每個出境國人的安全需求。
《紅海行動》總策劃周振天說:這些年我覺得奶油太多了,鈣太少,鋼鐵太少,我們這個創作團隊特別希望告訴大家和平來之不易,要珍惜和平,熱愛祖國。厲害了,我的'國更需要厲害了,我的軍,強大的國家背后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僅是國家安全的底線,更是保衛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
感謝《紅海行動》,讓我們在熒屏上領略到中國軍人擔負的國際責任,展示的大國形象。這樣的觀影體驗會讓很多人終生難以忘懷,有人會因為這部影片加入軍人的行列,有人會因為這個影片改變自己的方向。也許有一天,《紅海行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精神力量,代表著中國軍人!為中國軍人點贊!
紅海行動觀后感2
開年第一個工作日,我們集體觀看了近來口碑頗佳的軍事題材電影《紅海行動》。影片根據在20xx年發生的"也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的故事……
觀影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接受視覺的享受或心靈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些光影中獲得自己尚未擁有甚至是自己不可能擁有的人生經歷,得到形形色色的人對待生活、生命的態度,以此形成自己對于世界、社會、人性、愛情等完整、立體的認識。
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必有如出水芙蓉般的魅力、深度以及普世的價值觀。生于今日之中國,戰場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很遙遠,但“紅海”一詞我們在當今社會卻常有耳溫,在行業、商業市場上尤為突出,每一個企業似乎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殺出“紅海”,擁抱“藍海”。
教育貫穿整個人類文明史,時至今日,雖形式、側重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教育領域是不折不扣的紅海之地,真正的師者必是對教育事業懷有使命感和敬畏之心的。因此要把教育工作做好,具備“紅海行動”的能力和素養是必不可少的.。
事業絕不是一個人的獨行,團隊協作、分工明確、高效執行、目標一致是做成任何事業的必備前提,做真教育,除以上幾點外,更要有自下而上的勇氣和信心,勇敢扛起教書育人這四個字,信心百倍的面對每一位孩子和每一個生命。勇氣,來自于根植內心的責任和使命感;信心,來源于的知識儲備和文化修養。唯有如此,才能在這片紅海中脫穎而出,于混沌處亮一盞明燈。做教育行業中“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紅海行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強于內而勝于外,授以業而傳其道。
勇者無懼,紅海弄潮,蛟龍一出,四海翻騰。愿我們勤勉之、共精進,熙生未來,麓力同行。
紅海行動觀后感3
新年第一天,《紅海行動》上映。聽同事說,春節期間電影票比較火爆,提前幾天在網上訂票。在除夕的人群中,我第一次畫了這部電影。
作為一個軍人小白,電影小白,電影很好,充滿了流行點,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尿點。在過去,即使是看好萊塢大片,我也會經常吃零食、打瞌睡、看手機。在觀看《紅海行動》時,我甚至忘記喝水,我的手機也不在乎。
我對軍事題材真的不敏感,也不感興趣。改變我看電影習慣的是《戰狼2》。《紅海行動》和《戰狼2》有很多相似之處,上映時間也不長,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比較這兩部電影。
同樣的事件發生在非洲大陸,同樣的宣傳中國軍人的偉大形象,同樣的拍攝和精彩的電影畫面都是好萊塢大片級別的(請原諒軍人小白,這里無法描述這兩部電影的`激烈戰斗技巧)。同樣的,在看兩部電影的初期,我也禁不住在心里嘀咕:與電影里的槍聲相比,能坐在電影院為我的妻子看一部電影真是太好了!不管家人有多討厭,雞毛有多討厭,和電影里的人物相比,幸福絕對是一個棒子掉!
隨著影片的推進,我的換位意識逐漸增強,淚水和熱血不時地沸騰。電影中“我們是中國海軍,帶你回家”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不管你在海外有多危險,請記住你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在影片中,由海清飾演的法國華裔記者夏楠,在她的丈夫和孩子死于20xx年倫敦的恐怖襲擊時痛哭流涕,我也流下了眼淚。“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演員杜江在接受采訪時說
感謝祖國,給了他的人民充分的安全感!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有一點在當時是特別難以理解的。伊拉克平民調來的公共汽車遭到反動武裝的轟炸后,血肉橫飛,幾乎無人生還。為什么在突擊隊員急于救人而又沒有多少時間的情況下,破壞分子徐宏還要花那么多精力拆彈?此外,最后,炸彈爆炸了,整輛車沒有任何開口。后來,當突擊隊解救了人質營的其他人時,我突然明白了: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