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家鄉的中秋節作文集合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中秋節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 篇1
皎潔的月光,射在了寬闊的院子里……那一天,正是中秋。
中秋節的夜晚,我和小伙伴們來到小河邊點燈籠,大家都聚集在小河邊。頓時,小河邊充滿了幸福快樂的氣氛,充滿了甜蜜的童年味道,充滿了愉快的笑聲……點燈籠游戲開始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可愛的小燈籠,我們把燈籠插在了泥土上,每個人插燈籠的地方都不同:有的插在小河邊,好像一顆美麗的“仙女草”點綴著小河;有的正插在草叢中發出光亮,好像一顆閃閃的“夜明珠”;有的插在離草地遠一些的小橋邊,向那里一看,就像一只只閃著微光的“小螢火蟲”……我們玩了許久,才回家吃月餅。
剛回到家門口,就聽到一陣朗朗的讀書聲:“中秋節的夜晚,爺爺和孫子……”我心里正奇怪著:“這不是妹妹課本中的`《爺爺和孫子》嗎?沒想到她那么會在這個時候用課文,萬萬想不到啊。”我走進屋子里,見桌面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和我最喜歡吃的月餅,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呀!我摸了摸饑餓的肚子,向“美味佳肴”靠近。當我剛要拿一顆葡萄放入口中的時候,媽媽拍了一下我的手,說道:“干嘛呀,跑步不能偷步,吃東西也不能“偷步”,知道嗎?”我嘟起小嘴,媽媽便向我投來生氣的目光,我只好乖乖的變回媽媽的乖乖女。
過了不久,妹妹已經朗誦到:“要是您變成月亮,該多好呀!您愿意嗎?”“我愿意!”爺爺自然地答上了。大家聽了后,歡笑聲充滿了整個屋子……中秋節的夜晚,是我最開心、最幽默的一個童年時光!
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大又漂亮;中秋節的夜晚,又樂又苦又有趣——這就是我家鄉的中秋節!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 篇2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正是中秋佳節,天上的一輪明月滿乾坤,高懸在天幕上的月亮好似一盞明燈。
這天晚飯后,我們全家沐浴更新衣,忙著在能見月娘的聽前擺起桌子,把月餅、云片糕、蘋果、龍眼、柚子、菠蘿擺上去。一切停妥之后,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月亮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我,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奶奶點燃了高香,每人分三炷香,“來來來,拜拜月娘,保佑你學習進步!”我手持著香,心里默默祈禱。
在這個節日里月亮當然是主角啦!你瞧,金黃的圓月,它多么像一面鑼啊!又似一位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的。過了一會兒,月亮的顏色逐漸變淺,漸漸地,月亮變成了銀白色,猶如一塊大玉盤,是那么圓,那么亮,又恰似一盞明燈高高地懸掛在天空,把大地照得通亮。咦?星星都上哪去了?是散步未歸?還是和月亮姐姐捉迷藏呢?只有幾顆星星在天邊一閃一閃地,好像調皮的孩子,眼睛一眨一眨地。這幾顆大膽的星星站在天幕上,不知是與月亮比美?還是與月亮做伴?
此刻,皎潔的月光傾斜了下來,大地成了銀白色的世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白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我們一家圍坐準備著吃月餅,奶奶打開了一盒盒月餅。我用手輕輕地捏起一小塊月餅,細細地端詳著,頓時,一股香甜溢滿了口中。
月亮圓,月餅圓,團團圓圓人更圓;家人圓,幸福圓,快快樂樂夢想圓;明日圓,歲歲年年總團圓。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 篇3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節日。在那熱鬧的春節,有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感慨萬千的端午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征全家團圓的中秋節,那就是農歷八月十五日的這一天。
在家鄉,中秋節這天還要賞月呢!早早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便出來賞月了。月亮就像登臺表演的小姑娘一樣慢慢升起,害羞膽怯,潔白如玉。月亮上的.圖畫像小孩子信筆涂鴉,又像大師的奇書異畫,讓人捕捉不透。你看,這個角度看上去很想山丘,可是換個角度在看,又像一片茂密的小樹林。皎潔的月亮灑落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么平靜。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并吟誦了《水調歌頭》中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在這迷人的月色下,如果可以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媽媽告訴我,月餅是圓的,所以吃月餅就是團團圓圓的意思,看著那桌子上的那各式各樣的月餅,我點了點頭。媽媽的這番話,讓我明白了月餅的含義和中秋的含義。
希望今年的中秋提前到來,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們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更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 篇4
威海人過中秋最講究兩個字團聚,無論平時怎樣的忙小輩們都會到長輩家里團聚。一家人湊在一起你說說公司的發展,我說說將來的構想,這就是中秋節就是團聚。通常在晚餐結束之后一家人都會品嘗月餅。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后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 篇5
一年有很多節日,有熱鬧的春節,肅靜的清明節,快樂的兒童節,還有歡樂的國慶節……而我卻喜歡家鄉的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因為是在秋季的.正中,古稱中秋節。中秋節還是全家團聚的日子,所以也叫團圓節。
早上吃完飯,媽媽正要為我們準備一頓豐盛的大餐,媽媽一進菜市場就直奔賣魚蝦的小灘,我也跟著去湊熱鬧。我進去一看,哇!菜市場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
晚上,我和姐姐一起搬來了一張大圓桌,媽媽在桌上放滿了水果和月餅,我們大家坐在一起吃月餅、水果。月餅可真好吃呀,有蛋黃味、蘋果味、荔枝味等。我們幸福的一家邊吃邊賞月,真是其樂融融。這時,姐姐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回,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是那么明亮,它把光輝灑向大地,照亮了人們前進的每一條路。
多么快樂的中秋節啊!我默默地祝福:希望我們全家永遠幸福、平安!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中秋節作文06-28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05-31
中秋節的家鄉作文11-22
小學作文:家鄉的中秋節08-08
關于家鄉的中秋節作文02-05
中秋節家鄉風俗作文11-04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范文11-03
我家鄉的中秋節作文11-04
家鄉的中秋節小學作文02-05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精】07-05